孟雪琴 唐浩
[關 ?鍵 ?詞]新時代;心理特點;學習特點;教學手段
教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學手段必須根據學生的特征進行設計,所以在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手段的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特點。在時代更新,學生個體特征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教學工作者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及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改變教學手段。
一、新時代大學生心理特點及學習特點
高校已經迎來“00后”學生,他們所處的成長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并且受開放共享的互聯(lián)網精神和多元文化的影響較深。具有以下特征:
1.自主意識強。 “00后”生活的時代科學技術與信息產業(yè)飛速發(fā)展,他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知識,因此他們視野開闊、知識豐富。同時家庭條件普遍優(yōu)渥,在父母和親朋好友的關愛下長大,因此他們有較強的優(yōu)越感和自信心。在選擇學習知識和社交活動中,他們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不太容易受別人影響。不過他們處于青春期,對事物的認知還不完全成熟,這種自我意識和自信有時候是盲目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是以自我意識去判斷知識的好壞、課程的好壞。比如他喜歡某個老師,覺得某門課程能帶給他輕松愉快的感覺,他們才會去學習,如果某門課程難度較大,不管這門課程有多重要,可能他們都不會愿意花精力去學習。
2.自尊心強,敏感脆弱。新一代學生所處的教育時代是提倡鼓勵快樂教育的時代,從小他們都是在鼓勵聲中長大的,他們對事物非常敏感,可能會因為老師一句話而討厭學習,鉆牛角尖。
3.思維活躍,學習方式多樣化,但是缺乏耐心,不肯吃苦。他們從小就接觸互聯(lián)網,知識面非常廣泛,課堂不再是他們接受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有些同學不在乎課堂聽講,他們更愿意借助電子設備、互聯(lián)網等來獲取知識。不過在遇到難度較大的課程時,他們又不愿意花時間去鉆研,畏懼困難,不肯吃苦。
4.缺乏自控能力?!?0后”大學生有強烈的“成人意識”,時時處處希望別人把自己當成人來看待。但在離家獨立生活之后,因為從小缺乏鍛煉,有些同學仍然對家長和老師有較大的依賴性,離開了老師和家長的督促,就不知道該干什么了, 表現(xiàn)出較差的自控能力。
二、課堂教學手段改革
針對以上提到“00后”大學生的特點,新時代課堂的教育方式及方法必須隨之改變,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提出了“以學生為本”,彰顯學生個性的教學方法。
1.課堂設計以學生為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主體,課堂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意識。課堂上,設定與知識相關的活動,每班分為幾個小組,小組內展開討論,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解決問題,最后由老師總結分析各小組討論結果。通過活動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意識,讓學生成為主體。另外課堂中充分利用現(xiàn)代設備增加視覺、聽覺等環(huán)節(jié),多方位刺激學生接受知識。
在筆者教學的班級中,經過試驗,“00后”大學生普遍比較接受這種授課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其中以大學物理一個知識點為例,該知識點難度較大,內容抽象,往往學生理解困難,但是在教學方式改進后,該班學生掌握情況良好,情況如下:
2.激勵機制及方式要緊扣學生心理特點:課堂上設置加分環(huán)節(jié),對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
3.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給學生足夠的關愛,“00后”大學生很多不愿意與人當面交談,更多依賴網絡,比如微信、QQ等交流工具。作為老師,首先要關愛學生,走進學生心里,得到學生的認可,他們才愿意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求助于老師,從而喜歡你所教授的課程。
三、總結
“00后”學生進入高校,將給高校教育帶來較大的變革,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順應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探索教育環(huán)境及教育對象的特點,及時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大學畢業(yè)生。
參考文獻:
[1]余禮鳳.高職院校人文社科課程改革策略:以“00后”高職生心理特點為視角[J].遼寧高職學報,2018(11).
[2]姜麗紅,馬先明.“ 90 后”大學生特點及教育對策探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8).
作者單位: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