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
摘 要:成縣博物館收藏了一件雙魚紋青銅洗,洗底鑄有雙魚及“宜二千石”四字豎行陽刻隸書銘文。文章從青銅洗的起源、雙魚紋的吉祥含義、“宜二千石”銘文的解讀及出土該青銅洗的成縣石碑村磚室墓陪葬種類豐富和規(guī)格較高的情況,對該青銅洗進行了初步的考證。
關(guān)鍵詞:東漢;青銅洗;俸祿;祥瑞
甘肅成縣博物館收藏了一件雙魚紋青銅洗,通高16厘米,口徑33.8厘米,底徑21.3厘米,重3.95千克。敞口,折沿,沿外卷,深腹,腹微鼓,平底。腹部飾四道弦紋及對稱的鋪首銜環(huán),所飾鋪首銜環(huán)為變體的獸面紋浮雕。洗底鑄有雙魚及“宜二千石”四字豎行陽刻隸書銘文,銘文位于雙魚之間。雙魚頭異向、體相對,皆張嘴長須,身上飾點狀魚鱗,線條簡單明快,刻畫生動。該雙魚紋青銅洗1975年11月出土于甘肅省成縣城關(guān)鎮(zhèn)石碑村的磚室墓。
我國古代的盥洗器大致分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種,包括盤、匜、鑒、汲壺、浴缶等。商周時期宴前飯后要行沃盥之禮,《禮記·內(nèi)則》記載:“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受巾?!蔽质亲陨蠞菜?,盥時用水沖洗雙手。自上澆水的器皿是盤匜,下面接水的器皿是盤。戰(zhàn)國之后沃盥之禮漸廢,盤亦被洗替代。洗,日常盥洗用具,猶今之洗臉盆。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晚期,漢代最為流行。一般作圓形、敞口、直腹或斂腹、平底,有的器壁兩側(cè)有鋪首銜環(huán),內(nèi)底常用雙魚作裝飾,并鑄吉祥語或紀年銘[1]。
一般而言,墓主人生前珍愛之物都會隨葬墓中,成縣博物館的這件雙魚紋青銅洗也應(yīng)該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器物。魚紋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寓意吉祥的紋樣之一。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魚的繁殖力極強,魚紋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生殖力、種族繁衍的象征,表達了人們對多子多孫、人丁興旺的祈求。魚紋在我國傳統(tǒng)裝飾中應(yīng)用普遍,主要用于彩陶、青銅器、玉器、瓷器以及服飾等藝術(shù)品的裝飾。魚的造型最早出現(xiàn)在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彩陶上,遠古的先民把魚的形象刻畫在陶器和玉器上。進入青銅時代,在精美的青銅器上也出現(xiàn)了魚的身影?!妒酚洝ぶ鼙居洝吩涊d周王朝有鳥、魚之瑞,可見這個時候的魚已成為祥瑞的象征。浠水縣博物館藏的漢代富貴昌宜侯王洗器外底部不但飾有雙魚圖案,圖案中間還間有“大吉羊”銘文(注:羊通祥)[2]。
“宜二千石”銘文代表的是什么呢?西漢時期有“君宜侯王五銖”錢,其中“君宜侯王”是吉語、祝福語?!熬恕钡囊馑季汀澳m宜”,含有祝福的意思。宜在古漢語中有“合適”“適宜”“應(yīng)該”“大概”等意思。富貴昌宜侯王洗中的“宜”也與此意思相同。成縣博物館的這件雙魚紋銅洗中間鐫刻“宜二千石”中的“宜”也應(yīng)該是此意?!岸痹跐h代代表的是俸祿。漢代的官職,在中央有三公和九卿,在地方則為郡、縣兩級制,郡有郡守,縣有縣令。而官職的大小一般是根據(jù)其品級的高低、俸祿的多少來表示。他們的俸祿都是按分配到的谷物數(shù)量來決定的。該雙魚紋青銅洗中“宜二千石”的銘文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折射,那么這位墓主人生前應(yīng)該是俸祿二千石的人?!稘h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西漢二千石分為“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三等?!锻趺鳌贩Q新莽時更改秩名,“比二千石曰大夫,二千石曰上大夫,中二千石曰卿”,同樣分為三等?!独m(xù)漢書·百官志》所載東漢諸二千石秩名差次,又與西漢盡同。漢代黃霸由揚州刺史拜潁州太守,“秩比二千石”?!稘h書·循吏傳》稱宣帝常以為太守為吏民之本,“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至關(guān)內(nèi)侯,公卿缺則選諸所表以次用之”。另外,若干記載表明,諸侯王相的官秩,通常是二千石,跟郡守是相同的。
成縣石碑村磚室墓共清理出土隨葬品60余件,有青銅器、陶器、鐵器、金銀器和漆器等。其中青銅器有鎏金棺飾銅牌、鎏金碗、鎏金青銅洗、鎏金環(huán)首刀、雙魚紋青銅洗、旋紋青銅盆、刁斗、戈、劍、搖錢樹、泡釘和鎏金銅扣飾等;陶器有綠釉陶壺、陶井、陶雞、陶勺、陶俑、陶熊燈等;金銀器有金戒指、金鐲子、銀頂針;漆器均為鑲嵌鎏金銅扣的漆器,只因所有漆器胎體灰化,只剩下鎏金的銅扣,從漆器的銅扣看,隨葬的漆器應(yīng)為漆耳杯、漆奩、漆盒等。該墓同時出土有五銖錢。通過進一步對照研究,該墓出土的這件雙魚紋青銅洗形制與四川通江發(fā)現(xiàn)的漢代銅洗[3]及湖北鄂西自治州博物館館藏漢代銅洗[4]基本相同,應(yīng)為東漢銅洗。
綜上所述,該雙魚紋青銅洗帶有“宜二千石”銘文,同墓中出土文物種類豐富,且有珍貴的鎏金棺飾銅牌及鎏金青銅洗等青銅器,漆器為鑲嵌鎏金銅扣的漆器,可見陪葬物品規(guī)格較高。甘肅成縣漢代時地處邊疆,稱下辨,屬武都郡,諸侯王相葬于此地的可能性不大,那么該磚室墓的主人應(yīng)該是駐守武都郡郡守級別的官員。因當時邊關(guān)戰(zhàn)事頻發(fā)和缺少文字記載,加之石碑村磚室墓及這件雙魚紋青銅洗銘文中沒有確切紀年資料,它的主人到底是何人,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馬承源.中國青銅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58.
[2]浠水縣博物館.浠水縣博物館館藏東漢銅洗[J].江漢考古,1994(2).
[3]李白練.通江東漢銅洗考[J].四川文物,2009(1).
[4]王曉寧.湖北鄂西自治州博物館藏青銅器[J].文物,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