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又珺,李嘉
(許昌開普檢測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許昌461000)
電源插座是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器產品。爬電距離是電源插座檢驗中重要的安全檢驗項目。論文結合檢驗經(jīng)驗就爬電距離檢驗方法在電源插座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爬電距離:不同電位的兩個導電部件之間沿著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1]。
如圖1。
①樣品為常見兩孔電源插座,L、N 為插座兩個電極銅件,筋1、筋2 及面板為絕緣件,虛線框內為筋1。
②樣品在海拔2000m 以下使用,污染等級為2;
③樣品額定電壓220V,頻率50Hz;
④所有帶電部件均按加強絕緣考慮。
圖1 電源插座俯視圖
游標卡尺及電子顯微鏡。游標卡尺用于測量電極、筋的長、寬、高數(shù)據(jù),電子顯微鏡用于測量與面板平行的平面上任意兩點的橫縱坐標。
圖1 中,L1和L2分別為L、N 電極與筋左右兩壁外側的最小距離。根據(jù)GB 14598.27—2008《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 第27 部分:產品安全要求》(以下簡稱《GB 14598.27—2008》)表E.1,由于被測樣品污染等級為2,故電極與筋左右兩壁外側之間的距離最小值X=1.0mm[2]。若L1和L2小于1.0mm,則L、N電極的爬電路徑分為經(jīng)面板表面和不經(jīng)面板表面兩種情況,實際的爬電距離取兩種情況的最小值。若L1和L2大于等于1.0mm,則L、N 電極的爬電路徑必經(jīng)面板表面。
①L1和L2小于1.0mm
第一,L、N 電極的爬電路徑不經(jīng)面板表面。
L 極右壁在面板投影的兩個頂點記為A、B,U、V 是N 極左壁在面板投影的兩個頂點。筋1 左右壁外側在面板投影的兩個頂點記為Y、Z,筋2 左右壁外側在面板投影的四個頂點記為C、D、R、S,OC、RT、MD、NS 相等,均等于筋2 的厚度。作AB 的平行線與其相距1.0mm,該平行線與CD 相交于F 點,過F 點作FE 垂直于AB。以B 點為圓心,1.0mm 為半徑作圓與CD 相交于P、Q 兩點。AE 上所有點(E 點除外)與YC、CD 上各點的距離均大于1mm,僅EB 之間的點可以通過空氣到達CD,EB 上的點通過空氣到達CD 的路徑在BEFQ 區(qū)域內。EF=BQ=1.0mm,測量得FC<QD,由于爬電距離是最小值,所以L、N極之間爬電路徑經(jīng)過F 點而不經(jīng)過MNSD。由于樣品的對稱性,可以作出XW 垂直于UV 且XW 為1.0mm。
經(jīng)分析及實測得,L、N 極之間爬電路徑為EF=>FC=>CR=>RW=>W(wǎng)X,爬電距離是EF+FC+CR+RW+WX。
第二,L、N 電極的爬電路徑經(jīng)面板表面。
圖2 爬電距離路徑俯視圖
圖2 中各點均位于面板上,從圖2 分析,L 極在面板上的投影HE 段與N 極的爬電路徑PCre_HE。通過上文可知FC<QD,故FC<FD,因此,PCre_HE的投影不經(jīng)過MNSD 區(qū)域。若PCre_HE的投影經(jīng)過OTWF 區(qū)域PCre_HE經(jīng)過筋2 左右壁內側高度Hj2,由于Hj2>FC,故PCre_HE的投影不經(jīng)過OTWF 區(qū)域。因此,PCre_HE的投影必經(jīng)CRTO 區(qū)域。由于OH 垂直于HE,所以PCre_HE必經(jīng)OH。由于CR 是筋1、筋2 交界面的投影,如果PCre_HE的投影不經(jīng)CR,則PCre_HE必經(jīng)筋2 左右壁外側高度Hj2,由上文可知OC<Hj2-Hj1,故OC<Hj2。C′、R′與C、R 均位于筋1、筋2 交界面,且C′、R′距離面板的高度均為Hj1,C′R′=CR,因此,PCre_HE必經(jīng)C′R′及OC。通過對PCre_HE的分析不難得知PCre_HJ(L 極上HJ 段與N 極的爬電路徑,J、C、R、J′四點共線)必經(jīng)C’R’,由于CI 垂直于HJ,故PCre_HJ必經(jīng)CI。由于OC+OH>CH>IC,且HJ 與EH 等電位,故PCre_EJ(L極上EJ 段與N 極的爬電路徑)必經(jīng)IC、C′R′,因此,PCre_EJ為IC=>CC′=>C′R′=>R′R=>RZ,PCre_EJ長度應為IC+2Hj1+CR+RZ。K為AJ 間任意一點(不含A、J),K 點到達N 極的爬電路徑如果不經(jīng)C′R′,則應為沿虛線方向到達N 極,此時需經(jīng)過筋1 的左右壁內側,長度為KY+4Hj1。從圖中可見KY>JC+CR+RJ′>IC+CR+RZ,故KY+4Hj1>IC+2Hj1+CR+RZ,由于J、K 點等電位,故PCre_EK(L 極上EK 段與N 極的爬電路徑)為IC=>CC′=>C′R′=>R′R=>RZ,爬電距離是IC+Hj1+CR+Hj1+RZ。從圖2 可見,A 點可以通過路徑AU 到N 極,路徑長度為AU;B 點可以通過路徑BD=>DS=>SV 到N 極,路徑長度為BD+DS+SV。因此,L 極與N 極間的爬電距離應為IC+Hj1+CR+Hj1+RZ、AU、BD+DS+SV 中的最小值。通過測量比較,IC+Hj1+CR+Hj1+RZ 最小。
②L1和L2大于等于1.0mm
該情形符合《GB 14598.27—2008》附錄E 的例10。分析及檢驗方法同上。
爬電距離是電源插座電氣安全檢驗中常見而重要的檢驗項目,本文通過對電源插座案例中的各種可能路徑的分析,加深了檢驗人員對爬電距離概念的理解,同時對其在檢驗爬電距離的方法上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