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摘 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術(NSM)后漸進式康復護理的應用及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入本院治療的69例NSM患者為研究主體。分成A組和B組,分別是35例和34例。A組給予漸進式康復護理,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4.29%,B組為76.47%(P<0.05)。A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B組(P<0.05)。結論:為NSM患者行漸進式康復護理可改善其生活質量,具有較佳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漸進式康復護理;生活質量
文章編號:WHR2019054049
乳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療法為手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NSM)是其常見術式,可有效清除病灶,改善臨床癥狀。但其術后常伴有運動與淋巴回流障礙,使患者出現(xiàn)皮下積液、肌肉萎縮和上肢水腫等表現(xiàn),影響術后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減少術后并發(fā)癥,進而提高生活質量[1]。研究中以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入本院治療的69例NSM患者為主體,旨在探究漸進式康復護理對該術式患者的影響,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以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入本院治療的69例NSM患者為研究主體。隨機分成A組和B組,分別是35例和34例。其中,A組年齡為42~87歲,平均(59.61±1.33)歲;患病位置為:左側15例,右側20例;病理類型為:導管內癌7例,浸潤性導管癌20例,其他8例。B組年齡為43~86歲,平均(60.24±1.42)歲;患病位置為:左側16例,右側18例;病理類型為:導管內癌8例,浸潤性導管癌18例,其他8例。將以上數(shù)據行對比處理后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運動指導、飲食護理、明確注意事項和康復指導等。A組給予漸進式康復護理,具體為:
1.2.1 早期功能訓練 早期功能訓練時間為術后4周內,頻率為每次10min,每日2次。術后24h行握拳運動,術后48h行手腕運動,術后3d行前臂運動,術后5d行肘部運動,術后7d行抱肘運動,術后9d行松肩運動,術后10d行上臂運動,術后11d行頸部運動,術后14d行體轉運動和抬肩運動。而后根據患者情況增加運動強度。最佳訓練時間為麻醉徹底清醒后,若其麻醉清醒后伴有皮瓣壞死等表現(xiàn)則應延遲訓練時間。
1.2.2 中期功能訓練 中期功能訓練時間為術后4~12周,頻率為每次10min,每日1次。運動方案為舒展運動、擴胸運動、側舉運動、上舉運動、側推拉運動、腹背運動和環(huán)繞運動。
1.2.3 晚期功能訓練 晚期功能訓練時間為術后12周以后,運動方案為轉腰運動、抬頭和甩頭運動、抬臂運動和繞環(huán)運動。運動強度與頻率應循序漸進,不可擅自更改運動方案,應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科學運動。
1.3 觀察指標
利用自制評價表評估護理滿意度,包括護理行為、服務態(tài)度、護理技能與溝通技巧,共60分,分為十分滿意(51~60分)、滿意(41~50分)、基本滿意(31~40分)和不滿意(0~30分);利用FACT(癌癥患者生命質量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狀況(0~28分)、功能狀況(0~28分)、社會家庭狀況(0~28分)與情感狀況(0~24分),滿分108分,共27條項目,分數(shù)與生命質量呈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通過SPSS 16.0軟件加以處理,生活質量評分用(±s)表示,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4.29%,B組為76.47%(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
A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B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統(tǒng)計,發(fā)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在婦女僅次于子宮癌,它的發(fā)病常與遺傳有關,以及40~60歲之間,絕經期前后的婦女發(fā)病率較高,僅約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發(fā)生在乳房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見。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的發(fā)病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謂高危因素是指與乳腺癌發(fā)病有關的各種危險因素,而大多數(shù)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險因素就稱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乳腺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3 討論
乳腺癌在我國發(fā)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僅次于子宮頸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類型。其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放化療聯(lián)合治療[2]。治療原理是將病灶切除,阻斷癌細胞的轉移與擴散過程。但術后多伴有運動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復。術后康復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應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和個人體質行個體化康復護理。
漸進式康復護理是較為新型的康復理念,其可使患者積極調整負面情緒,在不同時期行差異化康復運動,進而改善其關節(jié)的內收、外展、后伸與前屈等功能[3]。早期功能訓練的時間為術后4周內,訓練目的是改善手臂肌肉與運動神經的收縮力,加快淋巴回流速度和血液循環(huán),防止出現(xiàn)水腫等并發(fā)癥。中期功能訓練的時間為術后4~12周,訓練目的是改善肩關節(jié)神經功能和肌肉功能,避免導致瘢痕粘連。晚期功能訓練的時間為術后12周后,訓練能使患者的上肢功能基本恢復正常[4]。通過該項護理,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和社會家庭狀況均可有效改善,利于其疾病康復。
結果為:A組的護理滿意度(94.29%)高于B組(76.47%)(P<0.05)。A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B組(P<0.05)。與趙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5]??梢姡瑵u進式康復護理可改善NSM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麗華,繆世茜.漸進式康復護理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9,10(02):61-62.
[2] 余閩,張瓊,張雪琴,等.漸進式康復護理對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1):156-157.
[3] 肖永秀.漸進式康復護理對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8,27(10):36-37.
[4] 朱蕾.漸進式康復護理對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04):147.
[5] 趙娜.漸進式康復護理在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的應用[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7,49(11):1388-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