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趙育
(渤海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隨著“互聯(lián)網+教育”不斷推進深化,學習方式變得豐富多彩,貧困地區(qū)師資力量有限、辦學條件落后,利用網絡技術優(yōu)勢可以使優(yōu)質教育資源變得觸手可及,進一步實現(xiàn)教育公平。微視頻課程以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教學針對性強等特點受到歡迎。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等新興學習方式的興起,使在線學習形式日趨豐富,在線教育已經從最初的錄播課堂逐漸轉變?yōu)橹辈フn堂。
視頻直播教學是指以視頻為媒介進行的實時性教學活動,形式上以直播為主,復播為輔。
視頻直播教學的支持平臺分為兩類:大眾直播平臺與專門教學平臺。①大眾直播平臺有抖音、花椒、斗魚等,時間短、領域廣是此類直播平臺的標志特征,具體方式有幻燈片模式、圖文模式、講座模式、動畫模式、電腦錄屏模式、手機錄屏模式等[1];②專門教學平臺有網易云課堂、淘寶同學、新東方、學而思、跟誰學、三好網等,這類平臺教學針對性更強,遍布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考試培訓等諸多領域。
視頻直播教學模式一般分為4種:①大班課堂模式。在職業(yè)教育、成人教育領域應用最多,一名教師教授多名學生,不適用于互動性較高課程;②小班課堂模式,學生人數控制在10人以下,教學互動更加便捷;③1對1課堂模式,在K12領域應用廣泛,如VIPKID等英語外教一對一學習;④雙師課堂模式,一名線上教師授課加一名線下教師輔導,在基礎教育領域應用最廣,如貧困地區(qū)學生與成都七中學生同步上課。
(1)富媒體性。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的教學工具最初只有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后來發(fā)展為掛圖、投影儀等。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現(xiàn)在的班級多為多媒體教室,配有白板。視頻直播教學形式與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相比,教學手段更加先進,教學工具更加豐富,支持多媒體操作,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登陸學習。多種教學媒體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便利性和多樣性。
(2)直播性。直播技術從電視直播、網絡直播到移動互聯(lián)網直播,有80多年的發(fā)展過程[2]。直播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對教育者意味著一種新的教學工具或手段,對學習者而言意味著一種新的學習形式?;阡洸サ慕虒W課堂存在互動性差、內容枯燥、自說自話等缺點,在線教育紛紛由錄播課堂轉向了直播課堂[3]。蔣志輝等研究發(fā)現(xiàn),直播教學課堂與錄播教學課堂相比,學習者有更好的學習體驗,對教師支持的感受更強烈。
(3)教學性。視頻直播教學更加凸顯教學性,教師不用掌握復雜的技術,可將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教學內容[3]。教師根據學生反饋與大數據提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與教學內容。VR/AR提供的沉浸式場景使教學場景與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視頻直播教學最大特色體現(xiàn)在“互動”二字上,即師生、生生之間實時交流,集合了提問、同問功能,如同真實課堂一樣實時互動。與傳統(tǒng)線下教育形式相比,視頻直播教學不受地域與時間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生可以查看錄播視頻,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反復觀看,有針對性地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視頻直播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沒有家長與教師的監(jiān)督下自主學習。對家長來說,目前市面上的線下輔導機構遍地都是,但質量參差不齊。視頻直播教學幫助家長解決教輔機構魚龍混雜辨識不清的問題,讓家長輕松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優(yōu)質課程。學生不用整天奔波于不同的補習班之間,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時間,家長對學生的人身安全也放心,一舉多得。對教師來說,視頻直播教學雖然對教師的要求增加了,但會配備助教,減輕教師課堂管理壓力,將更多精力放在授課上。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變化,調整學生學習任務,更好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對學生來說,有機會與名師互動,新的教學形式使上課參與感強,上課過程生動有趣,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ヂ?lián)網快速發(fā)展,使在線教育融入了學生學習生活中。視頻直播教學與傳統(tǒng)在線教育相比,最大限度還原了線下學習模式,深受家長學生教師的喜愛(如表1所示)。
表1 視頻直播教學與傳統(tǒng)在線教育對比分析
視頻直播教學分為教師端與學生端。
(1)教師端。教師可以在直播教室里共享課程資料給學生,支持PPT、Word、Excel、PDF、SWF等格式課件制作或上傳,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課堂無差。音視頻與學生互動,用語音、圖文等形式實現(xiàn)實時答疑,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支持搶答、教師隨機選人,比真實課堂更高效有趣。視頻直播教學提供課堂簽到、點名、鎖屏等功能,實時監(jiān)督學生學習情況。視頻直播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①教師要增強表現(xiàn)力。與傳統(tǒng)課堂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場景不同,線上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隔著屏幕,教師要在虛擬空間中吸引學生的興趣,需要更強的表現(xiàn)意識,讓技術手段變得有溫度;②要有鏡頭感。一名優(yōu)秀的學校教師不一定就是一名好的網絡教師,面對鏡頭,教師要表現(xiàn)得從容淡定,通過鏡頭表達出真實情感,需要勤加練習,熟能生巧;③把握節(jié)奏。在視頻直播教學中,學生的互動方式比傳統(tǒng)課堂更加便捷多樣,教師需要較強信息處理能力,在與學生充分互動的基礎上,還要保證課堂完整性,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及實際操練中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隨機應變。
(2)學生端。具有以下特點:①參與度高。師生間多元化溝通交流,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或語音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學生提問積極性與參與度更高。課下有專門的討論區(qū),學生可以在討論區(qū)內分享資料、解答疑問,學習氛圍濃厚;②有效復習。直播課程可重復觀看,有針對性復習。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作答完畢后,系統(tǒng)自動批閱并建立個人錯題本,學習更高效,增強復習針對性。同時,將答題情況顯示在教師端,便于教師快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式;③學習形式多樣。課前,學生下載講義進行預習。課中,可以與直播教師、助教、學生三方交流。課后,可反復觀看上課視頻,在討論區(qū)進行學習交流。
根據視頻直播教學的特征,創(chuàng)建了一套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由3部分組成:①課前階段。教師提前上傳課件、資料給學生下載瀏覽,下發(fā)課前練習,針對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上課重難點;②課中階段。師生實時互動,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提供學生上課學習的詳細數據,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并調整教學方案;③課后階段。沒聽懂的地方,學生可以觀看錄播視頻重復學習。學生完成配套的練習題。直播教學平臺設有討論區(qū),方便學生與教師課后討論,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圖1 基于視頻直播教學的教學模式
(1)社會層面。直播行業(yè)從興起到繁榮,社會對其評價褒貶不一,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我國從2016年12月起實施《互聯(lián)網直播服務管理規(guī)定》,對網絡主播實行“實名制+黑名單”制度,納入黑名單的主播被禁止重新注冊賬號,這是我國首次對直播行為作出規(guī)定[4]。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教師的教學質量要得到保證。一些教師為了吸引眼球,不注重教學質量和效果,會對學習者產生誤導。社會對其具有監(jiān)督功能,如何評價教育直播內容、健全一套評價標準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隨著視頻直播教學的流行與普及,相應政策也會越來越完善。
(3)教師層面。教師是直播教學的靈魂。沒有優(yōu)秀的教師,再好的技術手段也只是擺設。蔣志輝等[5]研究表明,教師專業(yè)知識對直播情境下學習者的感知成就目標和滿意度有重大影響。視頻直播教學使優(yōu)秀師資變得觸手可及,使偏遠貧困地區(qū)的學生也可以享受到一線城市強大的師資力量。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了《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guī)定》[6],該規(guī)定第五條為“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其他教師、家長和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有償補課”。中小學優(yōu)秀師資與視頻直播教學結合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和發(fā)展空間。各地教育局可以整合優(yōu)秀師資力量,最大限度發(fā)揮中小學校教師的價值,搭建免費的視頻直播教學平臺,使優(yōu)秀教師有地可教,普通學生有處可學。北京市密云區(qū)教委在全區(qū)學校范圍內選拔各科優(yōu)秀教師在固定時間通過教育直播平臺授課,全區(qū)學生在這個時間段收看課程、答疑解惑,學習質量與效率獲得家長與學生的大力肯定[6]。同時,在現(xiàn)有各地教育資源網站的基礎上,增設視頻直播教學功能。北京四中、交大附中、北京西師附小等多所中小學借助北京四中網校的平臺,利用直播技術實現(xiàn)了讓學生在家學習網絡直播課程[7]。
(3)學生層面。視頻直播教學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學生需要時間適應。在學習環(huán)境上,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中,學生處于學習氛圍較濃厚的環(huán)境中,和教師在同一個場所,可以與教師進行眼神交流,更加適合場依賴型的學生。在視頻直播教學課堂中,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溝通需要借助網絡等媒介,低年齡段學生熟練操作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周圍沒有其他同學,學生自己與媒體設備組成一個學習空間,與傳統(tǒng)課堂環(huán)境相差較大,學生需要更多自主學習能力,但視頻直播教學最大限度還原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形式,學生很快就會適應。另一方面,電腦、手機等設備或許會對學生產生其它誘惑,家長與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