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江 張波
【摘 ?要】目的:探討精神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具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應對措施。方法: 于我院精神科選取36位患者,時間為2019年12月-2020年7月,對以往我院精神科患者的護理管理資料進行整理,針對護理風險時間的發(fā)生,分析原因,強化風險管理,將具體的護理管理對策貫穿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將其歸為本次研究中的觀察組。從以往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精神科患者中,選取36例,將其歸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另一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精神科患者病因復雜,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護理安全風險指數相對較高,為規(guī)避風險,醫(yī)院應加大對精神科護理風險的管理力度,實現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40-01
前言:醫(yī)院精神科中包含各種精神疾病患者,受到疾病因素的影響,患者在情感、行為、認知能力的發(fā)揮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由于部分患者的思維混亂,往往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活動,如:自殺、傷害其他人、脾氣暴躁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風險。目前,在精神疾病的治療中,由于患者的病因復雜,尚確切的根治方法,患者只能通過長期服藥,以此來緩解病癥。為確?;颊叩闹委煱踩?,在臨床護理工作開展中,針對以上存在的風險事件,護理人員應提高警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規(guī)避風險,將護理安全風險值降至最低,在此基礎上,各司其職,努力完成各項基礎護理工作,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按照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方案的有無應用,共選取了72例精神科患者進行實驗。其中,觀察組中共19位男性患者、17位女性患者,年齡最大、最小值分別為57歲、15歲,年齡上的平均值為(38.54±5.24)歲,存在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病類型;對照組共17位男性患者、19位女性患者,年齡上的平均值為(37.62±4.27)歲,精神病類型與上一組患者相同,從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的整理上來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將常規(guī)護理方案用于對照組。在患者住院期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遵醫(yī)囑按時、按量給藥。在日常護理中,適當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使其在情緒上保持平穩(wěn)[1]。
將護理風險管理聯(lián)合常規(guī)護理用于觀察組。首先,由科室護士長、經驗較為豐富的護士一同完成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的建立,通過對以往精神科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整理,了解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的整個過程,分析原因,尋求突破口,制定相應的整治方案。針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對護理工作者進行嚴格的要求,確保各項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實。其次,對本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評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針對曾經發(fā)生過護理風險事件,并且事態(tài)比較嚴重的患者,應指派專人進行監(jiān)管,一旦發(fā)現患者存在自殺、精神崩潰狀態(tài),應立即阻止并進行處理。若患者的病情未達到很嚴重的地步,護理人員可尋找時機與患者進行溝通,從話語、情緒狀態(tài)中,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世界,從實際出發(fā),對后續(xù)護理工作的開展進行規(guī)劃,確保相關護理服務能夠滿足患者的需求。最后,在精神病患者病房環(huán)境護理中,杜絕存放剪刀、玻璃等存在安全風險的物品,防止患者情緒過激產生自殺行為。另外,護理人員需24小時監(jiān)控,對房間的桌椅、門窗進行檢查,若存在損壞,并且損壞程度較重,需要對患者的護理安全風險再次進行評估,尋求相應的風險管理對策[2]。
1.3觀察指標 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對兩組患者護理期間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進行計算,以此作為本次護理效果的評判標準。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數據的整理由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來完成,(x±s)、%表示計量和計數單位,分別使用t、x2進行檢驗,當組間差異符合P<0.05的要求時,視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 結果
2.1護理期間,觀察組患者1人出現自殺行為、1人出現摔傷,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為5.56%;對照組患者3人出現自殺行為、2名護士受傷、出現2例家屬投訴事件,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為19.44%,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精神異常,導致患者在行為、認知和意識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性問題,繼而發(fā)生自殺、故意傷人、亂摔東西等行為,對于臨床護理工作者而言,這無非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開展難度,護理安全隱患風險也隨之升高。近年來,我國醫(yī)療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精神病患者的臨床護理逐漸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為確?;颊叩闹委煱踩?,在臨床護理工作開展中,必須將重點放在護理安全隱患風險的防控上,采取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來規(guī)避風險,不斷提高精神科護理管理水平。此外,強化患者心理、病房環(huán)境各方面的護理管理力度,做好一系列安全防范準備。作為護理工作的主要執(zhí)行者,護理人員要有正確辨識風險、處理風險事件的能力,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同時又不損害自身的利益[4]。
在本次研究當中,從護理管理制度的完善、病房環(huán)境護理質量上的強化等多方面入手,將護理風險管理措施用于各個護理環(huán)節(jié)當中,從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的比較上來看,觀察組對應概率值明顯高于另一組,指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精神病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措施的應用,可強化護理質量,提高護理安全性,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文伊.精神科護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與安全管理對策分析[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2):144,146.
[2] 王成芳.預見性風險評估在精神科安全護理中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療,2020,39(11):144-146.
[3] 孫立娟.無懲罰上報制度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及其效果[J].糖尿病天地,2020,17(4):200.
[4] 陳慧月,叢偉東,占家銑, 等."5S"管理模式對精神科安全護理的效果探討[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20,11(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