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
【摘 要】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任務單以“教學目標”為指引方向,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將學習活動巧妙融入一個個具體問題或者學習任務中。學習任務單依據(jù)學生字詞學習、朗讀感悟、語言積累、文本概括、綜合性學習等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活動,發(fā)揮著不同的教學功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學情;學習任務單類型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154-02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高效的語文課堂應是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而學習任務單的設計,主要立足于學生的“學”。教師以“教學目標”為指引方向,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將學習活動巧妙融入一個個具體問題或者學習任務中,有針對性地依據(jù)學生字詞學習、朗讀感悟、語言積累、文本概括、綜合性學習等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活動,以此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語文學習的過程[1]。
一、從學生字詞學習角度設計學習任務單
“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規(guī)范使用詞語,不但有助于表情達意,還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對語文學習,字詞學習應是貫穿整個過程,課堂中字詞學習若只是蜻蜓點水甚至是不見蹤影,那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就只是遙不可及的目標[2]。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識本課生字,還要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更要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自主識字的能力[3]。如教師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8小鷹學飛》一課時,就可利用學習任務單指導學生展開字詞學習。
(一)字詞訓練營
8.小鷹學飛
1.讀一讀:讀準詞語、讀通句子。
(1)詞語
①急促? 總算? 盤旋
②老鷹? 頭頂? 拼命
③搖搖頭? 鼓起勁? ?喘著氣
(2)句子
①小鷹只好鼓起勁,跟著老鷹拼命向上飛。
②小鷹急促地喘著氣,對老鷹說:“現(xiàn)在……我總算……會飛了吧?”
③小鷹一抬頭,只見白云上面還有幾只鷹在盤
旋呢!
2.想一想:
搖、算、命、總、頂
學習生字,有最妙的記字方法(或最精彩的運用)。
3.問一問:對一些字詞,還要疑問,做好記號,向同學和老師請教。
(二)評價
1.自我評價:(? ?)顆星
2.小組評價:(? ?)顆星
3.教師評價:(? ?)顆星
除讀寫要求外,引導學生想一想有什么巧妙的記字方法,從“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到有趣的編字謎、聯(lián)系圖畫、動作記字,學生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識記生字的方法越來越靈活巧妙,學習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低年級字詞學習任務單側重識記生字,中高年級的字詞學習則落在詞語理解。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的學習任務單中,教師可以請學生想方設法理解“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半途而廢、微不足道”等詞語的意思,學生或用詞典,或用拆字法,或用近義詞,或聯(lián)系上下文解詞,字詞的學習和理解有助于文本內容的學習感悟。
二、從學生朗讀感悟角度設計學習任務單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也鼓勵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語文學習中,應讓學生充分朗讀,多層次的朗讀,每一次朗讀都有明確的目標指引[4]。如教師在設計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李時珍夜宿古寺爾》一課的學習任務單時,可以以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整個課堂,每一層次的讀都有具體的問題作引領。
1.朗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
2.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表現(xiàn)李時珍的“不怕吃苦”?
①自讀課文,圈畫相關語句。②小組交流討論。
3.學生交流反饋,從環(huán)境、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暢所欲言。
4.情感朗讀,學習李時珍的優(yōu)秀品質,學習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調動了多種感官,葉圣陶先生就曾說過:“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睂W習任務單中融入朗讀感悟有助于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三、從學生語言積累角度設計學習任務單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學習課文中,要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并在習作中嘗試運用自己積累的這些語言材料。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質兼美的文章,《廬山的云霧》《黃果樹瀑布》《荷花》《臺灣的蝴蝶谷》等課文有不少好詞佳句,其寫作方法表達方式也值得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第3自然段以明快優(yōu)美的語言,以豐富的想象、恰當?shù)谋扔?,形象地寫出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教學時,筆者就設計了融入語言積累的學習任務單:①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廬山云霧的特點。②欣賞圖片,仿照第三自然段寫一寫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語言積累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積累的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是摘抄、誦讀、補白、仿寫等,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貯存語言信息,積累語言材料。
四、從閱讀文本概況角度設計學習任務單
在語文綜合能力素質中,概括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閱讀課文能準確全面地整體感知,能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和主旨。各學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便要循序漸進地滲透概括意識,訓練概括能力。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圍繞課題層層渲染,逐步展開敘述。第1至3自然段交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起因;第4至6自然段講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jīng)過,他克服生活的清苦,全身心的投入到辛苦的學畫中;第7至8自然段講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他通過優(yōu)異的成績改變了別人的偏見。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了訓練學生概括能力的學習任務單:①默讀課文,找一找哪幾小節(jié)寫了徐悲鴻的勵志學畫,發(fā)現(xiàn)這幾小節(jié)是什么關系?②找一找第7、8自然段中表現(xiàn)徐悲鴻學畫結果的詞語,用它們連成一句話,說一說徐悲鴻學畫的結果如何。概括能力有很強的綜合性,而小學生又以形象思維見長。一篇課文要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主要內容,對小學生來說確實不易。因此,概括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有章可循,持之以恒地進行,學習任務單就是一種有效的依托。
五、從綜合性學習角度設計學習任務單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標準》中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的一個學習板塊,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5]。因此,教學時,應充分體現(xiàn)其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節(jié)約用水》綜合性學習時,就設計了如下學習任務單。
1.小調查:調查身邊用水現(xiàn)狀,并將結果用文字或圖表的形式反映出來。
2.知多少:搜集與節(jié)水有關的成語,節(jié)水小知識。
3.小妙招:介紹節(jié)水的好辦法。
4.宣講員:自編節(jié)水的公益廣告。
綜合性學習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將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有機整合,在設計學習任務單時要融入實踐活動的引導和體驗,這種學習任務單既動手又動腦,注重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學習任務單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它不僅能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供保障,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甚至是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從不同角度依據(jù)不同環(huán)節(jié)設計學習任務單中不同的活動,讓語文的課堂更豐富,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在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中,架起一座美麗的橋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阮婷婷.讓中高年級字詞教學“落葉歸根”[J].語文天地,2017(2).
[3]王坤.淺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5(9).
[4]陳芹.小學語文教科書綜合性學習板塊編制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5]劉永生.小學語文“學習任務單”的設計原則[J].考試周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