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香
酷夏賞蓮花,可謂暑天的一大快事。蓮花又稱荷、芙蓉,象征著吉祥、美好、高貴、圣潔,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愛蓮者自古多矣。
文人眼里,蓮花盛放,那一姿一容,無異于美麗的女子,所以采蓮民歌里,多見“戀歌”?!恫缮?fù)分杏袔拙洹胺褐鄄闪馊~,過摘芙蓉花??坶瘋H,齊聲采蓮歌”,可以想象當這位詩人站在一群年輕人中間,一呼百應(yīng)、一唱百和,心中的喜悅該是何等豐盛!
到了唐代,上至宮廷文人,下至伶人歌者,無不頌詠蓮花。最知名的蓮花“粉絲”,可謂是唐太宗了,唐太宗貴為一國之君,也是文筆書畫,樣樣皆通。在自己的御花園里看見蓮花粉紅透白,開得一片大好,欣然詠詩一首:“結(jié)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棲烏還密樹,泛流歸建章?!焙婪庞辛Φ木渥樱磉_了唐太宗的雅興。
此后詩人多愛蓮。邊塞詩人王昌齡心中有蓮,曾寫下《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睏钊f里愛荷出了名,贊美荷花的詩歌至少寫了十幾首,其中流傳最廣的莫過于那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向被人們譽為“詩海珍珠”。
李白也愛蓮,且不說“青蓮居士”中有“蓮”字,他還曾以蓮花表達過愛情,在《折荷有贈》一詩中,他寫道:“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人彩云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崩畎赘柙伾徎ㄗ畛雒氖牵骸扒逅鲕饺兀烊蝗サ耧?。”
文人多情,常以蓮花自喻。白居易有詩:“薔薇帶刺攀應(yīng)懶,菡萏生泥玩亦難?!崩钌屉[也有詩:“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盤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备腿藢の兜氖菧赝ン薜摹叭锿ゾG盡迎霜,惟有荷花守紅死”。這是溫公不想迎合官場風氣去博取高位,借至死猶紅的荷花,表現(xiàn)自己的高尚氣節(jié)。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在南康軍府署東側(cè)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余丈,中間有一石臺,臺上有六角亭,兩側(cè)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隨風散發(fā)縷縷清香的蓮花,口誦《愛蓮說》,贊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自此蓮池名聞遐邇。
乾隆皇帝酷愛詠詩作賦,當年他常帶著一堆官員,微服私訪,幾下江南,南方溫柔婉轉(zhuǎn)的荷塘,吸引了這位皇帝的目光,偶有一次,他見一荷塘有花含苞待放,靈感頓生,出一上聯(lián):“池中荷苞攥紅拳,打誰?”貼身文人紀曉嵐隨口對道:“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形象逼真,甚為風趣。
現(xiàn)代文學家朱自清也愛蓮,在他膾炙人口的名篇《荷塘月色》里,他把荷花比作“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為人們描繪了一幅月下荷塘清新柔美的意境,使人仿佛身臨其境,神思飛越。
臺灣著名文人余光中曾寫過一篇《蓮戀蓮》:“塞尚的蘋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熱的,我的蓮既冷且熱。宛在水中央,蓮在清涼的琉璃中擎一枝熾烈的紅焰,不遠不近,若即若離,宛在夢中央。蓮有許多小名,許多美得凄楚的聯(lián)想……沒有比它更為飄逸,更富靈氣的了。一花一世界;沒有什么花比蓮更自成世界的了。”余光中用心靈感知到了蓮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