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
[摘 要]保爾·克洛岱爾是法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位獨特的文學(xué)家。他既是法國20世紀(jì)后象征主義的代表詩之一,又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一方面,克洛岱爾在工作期間周游列國,他先后去過多個亞洲國家出任大使,其中以中國為代表。在出任法國駐華大使期間,他曾拜訪大陸多個城市,并收獲了不同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將這些感受與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結(jié)合起來,從而進一步挖掘和探索自己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這些實踐亦為他的代表作:《認(rèn)識中國》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保爾·克洛岱爾;中國;城市觀
克洛岱爾相信,一座城市是一個地區(qū)文化特征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洞察一座城市的人與物,我們可以打開那扇文化之窗,去一覽那獨特之景。
在《認(rèn)識東方》中,克洛岱爾關(guān)于上海的作品具有很強的紀(jì)實特點。作者仿佛扛著一臺攝像機,將自己的所見所得如實地記錄了下來。豫園、龍華寺等一些標(biāo)志性建筑以及乞丐、勞工、妓女等一些處于社會邊緣化的人物都成了其描繪的對象。一副古老破落卻又煩鬧雜亂的舊上海的形象在讀者們的面前被呈現(xiàn)了出來。克洛岱爾在對龍華寺的雕像進行描寫的時候就用到了攝影的技巧,為我們?nèi)鐚嵉剡€原了龍華寺雕塑的生動形象:“此佛緊閉雙目,唯于金色的面容下露出殷紅巨口,其長如泄氣洞……這四位尊神,無須,貌若孩童,其中之一手舞蟒蛇……或如一巨形爆竹?!保寺遽窢枺?007)又如一處對于乞丐的描寫:“一只糊滿了血污和淚水的獨眼,一張嘴巴給癩瘡潰爛得皮開肉綻,露出一口骨頭似的黃牙,直到根部,長長的就像兔子的門牙?!保寺遽窢?,2007)《認(rèn)識東方》對于上海的描寫部分主要集中在對上海的古建筑、城市下層人群等。在對于城市的描寫上面,克洛岱爾運用了一種對比的手法:在作者看來,上海就像是一個大熔爐,處于新舊時代交界的上海一方面保留著傳統(tǒng)風(fēng)格的城區(qū),在那兒,靜謐、古樸;另一方面,則是充滿現(xiàn)代元素的新城區(qū),在那兒,喧鬧、擁擠。在對于人的描寫上,克洛岱爾主要傾向于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進行描寫,在他們中間,有人過得凄慘,有的人過得歡樂,但大部分人都顯得麻木不堪。
說完上海再說福州,通讀《認(rèn)識東方》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作品都是在福州完成的?!堕艠洹贰段ㄓX寺》《海上隨想》《繪畫》《走向山野》《海潮》、 《戲臺》都是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認(rèn)識東方》以外,克洛岱爾還有兩部作品也是福州完成的,那就是《詩神》和《正午的分界》,后者主要是講的作者對于自己在福州的一段感情的回憶與冥思。在克洛岱爾嚴(yán)重,福州是一個有著甜蜜色彩的地方。福州雖說不是作者最先踏足的中國城市,卻是他最為鐘情的中國城市,克洛岱爾在離開福州多年后甚至回憶道:“真的,只要一閉上眼睛,我立刻就覺得自己還在我福州家里的游廊下面,午后清風(fēng)徐來,分外涼爽?!保寺遽窢?,1997)寧靜而又樸實的福州讓他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自己遠在法國的故鄉(xiāng):香檳省,相比于之間所造訪的那些大都市,作者則更喜歡這座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南方濱海小城。一方面福州給克洛岱爾帶來了故土般的親近感,另一方面又讓其看到了真正的與眾不同的中華帝國。在福州的這段就職經(jīng)歷對于他而言無疑是精神上的巨大財富,這為他后來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在福州所見到的綠水青山、古老的寺廟以及曲徑通幽的園林無不沖擊著克洛岱爾的視覺與內(nèi)心,讓他對古老中國的文化底蘊的感悟更深了。在福州,克洛岱爾看到了人與自然在最大程度上的和諧?!胺▏嘶蛘呤怯憛挼挠?,無論在什么地方,對于被他損壞的大地總是毫不憐惜。如果沒有他貪婪的雙手,就只想把目光投向遠方,在那里粗糙地建造他的木屋,他們像利用一處瀑布那樣利用他們的觀點?!保寺遽窢?,2007)在這段話里,克洛岱爾強烈地表明了自己對于西方文明盲目求利、破壞自然的生活生產(chǎn)方式批判與厭惡之情。相反,他認(rèn)為充滿異國情調(diào)的東方古國才是他能尋找內(nèi)心詩意的地方,而福州正好是這樣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對于這座南方濱海小城,克洛岱爾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在離開福州歸國后,他都不曾忘記福州這座對他而言意義非凡的城市,在《認(rèn)識東方》中,他就曾直接地抒發(fā)了這種感情:“讓我再看一眼福州,再作一次回顧的懷舊的訪問吧!”
結(jié) 語
作為一個外國人,克洛岱爾用他那異鄉(xiāng)人的視角,為我們呈現(xiàn)了其特有的中國城市觀。中國地大物博,東南西北差異明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而克洛岱爾以他獨特的文學(xué)視角用他的畫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不一樣的中國城市畫卷。
參考文獻:
[1]保爾·克洛岱爾.認(rèn)識東方[M].徐知免,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2]錢林森.法國作家與中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錢林森.光自東方來——法國作家與中國文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4]余中先.克洛岱爾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J].世界文學(xué),1995(03):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