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翔
在重慶江津1500多年建縣史中,只有兩人曾三任知縣,國璋就是其中之一。國璋(1839-1900)字子達,杭阿坦氏,蒙古鑲白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第一次任江津知縣,任內(nèi)頗有政績,被稱為“能吏”。光緒六年(1880年),國璋第二次任江津知縣,不料次年底調(diào)離江津。十年后,他第三次任江津知縣,因廣施惠政,深受百姓敬仰,后來擢升巴縣知縣。歿后,江津百姓將其牌位列入東門外蓮池旁“遺愛祠”內(nèi)。
筆者手里有兩張與國璋相關(guān)的照片,應(yīng)屬江津最早的照片。第一張照片拍攝的是“東門蓮池”。
據(jù)照片提供者趙永國(趙家與國璋家是世交)說,這張照片是光緒十七年(1891年)國璋第三次任江津知縣時所拍。蓮池上的石橋連接著“水心亭”,從蓮池里的荷葉和人們的穿戴看,此時正值春季。照片中的人物有國璋和他的幾個兒子及陪同的客人,他們在蓮池的小橋上垂釣。由于年代久遠,照片已發(fā)黃變色,相片上的景物雖可辨認,但人物如不經(jīng)相關(guān)人員點撥,就難以辨認。
這應(yīng)是可查的江津最早的照片。1995年出版的《江津縣志》“商業(yè)志”第二節(jié)“服務(wù)業(yè)”曰:“照相:民國五年合江人李培生來江津縣在老米市街開設(shè)照相鑲牙館,為津城照相業(yè)之始?!贝颂幹徽f是“津城照相業(yè)之始”,并非津城第一張照片。然而即使以相館而論,此說也有誤。晚清著名巴蜀才子、“聯(lián)圣”鐘云舫曾為江津照相鋪寫有兩副楹聯(lián),時間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至三十四年(1908年)之間,說明江津比縣志所載早10來年就已有照相業(yè)。
第二張照片拍攝的是江津德感圣泉寺內(nèi)的凌云巖。照片上懸崖絕壁,巖平如削,怪石嶙峋,陡峭森然。壁上文字若隱若現(xiàn),內(nèi)凹的絕壁里樹立著一尊神像。
千年古剎圣泉寺位于江津城北長江對岸約12千米,這里古木蔥蘢,清泉淙淙,寺后石巖凌空而出,如鷹展翅,故名凌云巖。凌云巖為圣泉寺最佳景點,巖壁上遍布題刻,江津歷代文人墨客多有題吟。明代工部尚書江淵幼時曾在圣泉寺攻讀詩書,他作有《江津后八景之六棲清書院即圣泉寺》一詩:
春風崖畔草青青,苔蘚模糊篆刻平。
壯士已隨龍虎逝,劍光猶傍斗牛橫。
三馀事業(yè)今安在?一代文章空有名。
桂影婆娑明月夜,咿唔疑有讀書聲。
明代江津知縣楊吉元,也作有《圣泉寺凌云巖》詩——
春游上盡妙高臺,乘興還尋巖壑來。
竹徑綠蘿車馬過,石林赤日酒罇開。
煙云半壁凌霄漢,風雨孤根護蘚苔。
勝會只今多勝覽,主人性重未能栽。
此外,江津邑貢生江夢花作有《圣泉寺凌云巖》詩——
白石一片平如砥,當年偓佺曾臥此。
林夢醒來三十秋,控鶴仍舊海島里。
我今選用來靈泉,石上應(yīng)有仙人眠。
低頭問石石不語,古槐疏柳號寒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