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娟
(天津市幼兒師范學校,天津 300010)
幼兒舞蹈教育不僅涉及到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還對他們的藝術審美、精神意識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文化生活的改善,愈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了藝術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價值,舞蹈也逐漸成為他們的首選。但是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學前教育中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缺乏對舞蹈教學的正確認知。舞蹈教學需要教師能夠發(fā)揮其組織能力、設計能力,能夠根據幼兒舞蹈學習的需求開展相應的活動。但是目前教師由于自身認知的有限,并沒有認識到舞蹈教育教學的重要性。甚至部分教師還存在著錯誤的觀點——幼兒的年齡較小,目前不需要開展針對性的舞蹈教學。這種觀點的存在對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幼兒及其家長認知的端正也造成了負面性的影響。另外,認知的錯誤還體現在很多教師將學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學等同于專業(yè)技術的教授,無法真正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滿足幼兒在初步階段的發(fā)展訴求。
現有的舞蹈教學方法較為落后。相對于其它藝術形式而言,舞蹈在形式與內容上更加靈活,如果只通過機械式的模仿、示范性的教學,那么不僅無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還直接影響了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與幼師的能力素養(yǎng)、舞蹈基礎、思維認知等各方面的因素有著直接性的聯系。在學前教育中,要想實現對舞蹈教學課程的優(yōu)化,必須要調動教師不斷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從多個方面入手拉近幼兒與舞蹈藝術之間的聯系。
針對目前學前教育階段幼兒教師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必須要對相應的教學課程加以優(yōu)化,關注教師在教學設計、舞蹈創(chuàng)造、專業(yè)技能等多個能力上的培養(yǎng),從而為幼兒舞蹈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較為有利的條件。在實踐教學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并不是盲目的,幼兒所處的年齡階段不同,教育工作開展的重點也有所差異。同時,每個幼兒都具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因此一切舞蹈教學工作的展開都需要突出幼兒的中心地位,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幼兒這一主體對象,通過前期的調查分析,了解他們的學習訴求。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的舞蹈教學經驗,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讓舞蹈以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走入幼兒的內心,避免形式與動作上的模仿。
以《小跳蛙》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帶領著幼兒一起“鑒賞”小跳蛙的形象,從認知的深化入手培養(yǎng)他們學習舞蹈的興趣。有的幼兒就調動了豐富的想象力,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出青蛙的經典跳躍動作。有的幼兒不僅在動作上進行了配合,還嘗試學習了青蛙的叫聲。在此基礎上,教師基本了解了幼兒的經驗儲備情況、肢體協調能力、彈跳能力等,這時候可以專門播放青蛙的動畫、視頻等不同的素材,開展相機指導教學,實現針對性的引導。不僅如此,每個幼兒在初接觸舞蹈藝術時,其素養(yǎng)、意識都是有待觸發(fā)的,教師應該關注他們的認知特點,對舞蹈教學活動進行及時的調整,從多個角度入手滿足學前教育階段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訴求。
在學前教育工作中,舞蹈教學內容的單一成為了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很多教師只會模仿網絡視頻中的舞蹈展開教學,或者是指導一些簡單的幼兒舞蹈,不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學習的興趣。對此,教師必須要對舞蹈教學的內容進行豐富和拓展,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共鳴,從而更為輕松地展開舞蹈學習等一系列的活動。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現有的歌曲、兒歌,主動創(chuàng)編律動、歌曲表演等。雖然目前幼兒園所使用的教材并未統一,但是同樣可以根據教育指導綱要的訴求,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教材,突出幼兒在律動、歌曲表演等多個方面的特點。另外,兒歌也是幼兒生活中廣泛接觸到的一項事物。兒歌的歌詞內容較為簡單,幼兒可以迅速理解兒歌,并且根據其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對于小班幼兒而言,教師可以利用經典兒歌做舞蹈練習,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舞蹈的創(chuàng)編之中。例如在執(zhí)教《一分錢》的過程中,就有幼兒自己表演出撿錢、上交、揮手再見等動作,在表演上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除了上述教學內容以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媒體中的健康內容、各民族的舞蹈作為教學內容,達到啟蒙引導的良好效果。
在傳統的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了演示、講解、模仿這一教學流程,缺乏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這對舞蹈教學工作效果的改善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教師應該多加強與幼兒之間的高效互動,通過語言的帶動、肢體的引導打造生動的舞蹈課堂,推動師生在情感、思維等多個方面的交流互動。
例如在執(zhí)教《十二生肖體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事先介紹自己的生肖,說說自己對這一生肖屬相的理解,運用形象的語言加以描述。雖然并沒有進行專項性的舞蹈教學,但是很多幼兒會根據自己的屬相來完成相應的動作,進行簡單的舞蹈編排,充分展現出了自身的能動性。這時候教師再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yōu)槭裁匆獎?chuàng)編這樣的舞蹈動作。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自己的舞蹈動作進行整合編排,讓傳統的舞蹈教學氛圍變得生動有趣起來。除了上述教學方法以外,教師還可以加強幼兒自己對舞蹈的體驗感悟,在強化觀賞體驗的基礎上,加強探究的綜合性,實現對每個一個舞蹈動作的個性化理解與演繹嘗試,這樣才能將舞蹈藝術內化到學生的心中。
教師是幼兒舞蹈啟蒙的指路人,在實際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舞蹈專業(yè)技能、素質水平的高低都會對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強化對自身專業(yè)能力的鍛煉,為后續(xù)教學指導工作的強化開展打下較為良好的基礎。除了需要在舞蹈基礎動作上進行強化以外,教師還應該保證自身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舞蹈技能,需要能夠認識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
對此,在面向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師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其事業(yè)心、業(yè)務能力、文化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從大自然、社會生活審視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意識,增強對美的直觀感受。另外,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幼師的創(chuàng)編能力,指導他們從原有的教材、教育模式中脫離出來,打開思維的禁錮。除此之外,還應該注重學習過程的優(yōu)化,讓幼師能夠在精神、方法等多個方面得到拔高。
作為幼兒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啟蒙者、引導者,幼師應該關注幼兒智力、藝術修養(yǎng)等多個能力的培養(yǎng)。當前,學前教育在舞蹈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對此,幼師應該在自我拔高的基礎上,對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不斷激發(fā)幼兒的舞蹈創(chuàng)造能力、交流互動能力,為幼兒藝術素養(yǎng)的晉升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