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林
志林:
王老師,請允許我這樣稱呼您。盡管與您同姓,但相差1700 多歲,論輩分真的不知道該怎樣叫您。我喜愛書法,又特別喜歡您寫的,感覺叫您王老師最合適。羲之:
嗬,理由還怪充分。喊我老師我是高興的。志林同學,你有何貴干?志林:
是這樣,王老師,算來我也搞了30 多年書法了,感覺越來越迷茫,想請您開示一下。羲之:
你是哪方面的迷茫?是感覺越來越不會寫,還是感覺越寫越差?志林:
這倒也不是,王老師,我一直很努力,盡管每天都在臨您的字帖,但反而感覺離您越來越遠。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羲之:
哦,別用孔子來忽悠我。首先,我想告訴你:“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边@是我《書論》中開篇的一句話。書法,是“玄妙”技術(shù),要“通人”,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這“通人”,就是天分要高。歷朝歷代,寫字的人多了去了,留下來的能有幾人?留下來的,天分肯定過人。這是其一,你必須承認。不要相信那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之話,愛迪生的原話還有后面的一句,關(guān)鍵是那百分之一的靈感。這靈感就是我說的通人。是通人,再立志努力,方才有可能成功。但是,你還要知道,歷朝歷代,成為書法家的生存土壤也很關(guān)鍵。古代能數(shù)上來的書法大家都是高官,大多還都是皇上身邊的人。從我到至今,你數(shù)得上來書家能有幾人?你們目前書協(xié)會員有一萬多人,怎么可能會有一萬多名書法家載入史冊?一個書法家,除了我剛才說的那兩個方面,還要有文采。我的《蘭亭序》被你們當作教材,上了中學課本,不是因為它是天下第一行書,而是因為它文字優(yōu)美。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行書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哪個不是文采飛揚?其實,還不能簡單說是文采,還要有思想境界。語言文字美是文采,思想的高度,才能決定文章的存世價值。圣賢是靠思想成為圣賢的。歷朝歷代,成名成家的書法家,幾乎都有自己的書論存世。你們一萬多名書協(xié)會員,有幾人有自己的書論?即使有自己書法方面的專著,放到歷史的長河,一百年后,還會有人讀嗎?而像孫過庭的《書譜》,再過一千年,依然是至尊經(jīng)典。一口氣說了這么多,讓我喝口茶,不知你聽明白了嗎?志林:
老師,我一不具備“通人”,二不具備“高官”,三不具備“文采”,四不具備“思想”,那我們這些天天沉迷于書法的,還有什么意義?羲之:
這四個方面不具備,只是說達不到某種高度,但不是說不讓你們練書法。字寫得好的,本來就具備一定的天分,正如嗓子好的,就能唱歌,這是天賦,五音不全者怎能唱好歌?但天賦也有等級,我說的“通人”,是高天賦,不是常人所具備。但不具備“通人”天賦,有小天賦的也一樣練書法,畢竟具備高天賦的人少之又少。另外,你們要把書法當作一種娛樂?!皶ㄊ亲顑?yōu)美最便捷的娛樂工具”,這是那個叫梁啟超的說的。人世間,蕓蕓眾生,每天不都在想尋找樂子嗎?梁先生在書法上肯定是花費了不少時間的,但他在歷史上不能說是一個書法家。他把書法當作娛樂工具,娛樂的時間不能當作下苦功。正如有人喜歡釣魚一樣,你說他們每天起得比你還早,一釣一天,能說他在釣魚上下了不少苦功嗎?他只是愛好而已,他用釣魚打發(fā)了時間,他在釣魚中得到了樂趣,如此而已,這和練書法是一個道理。志林:
那師母說的那句“我兒苦練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怎么解釋?羲之:
我兒獻之首先也是因為喜歡書法,才那樣去練的。書法講究的是“法”,不是隨便劃拉就能成功的。在懂“法”的前提下,越練會越有興趣。因此,寫干三缸水不足為奇。志林:
還有一個問題,王老師,你說現(xiàn)在普遍把書法作品的價格當作衡量書法家成功的標準,不知道你們那個年代是否也是這樣?羲之:
我曾經(jīng)給一老嫗寫扇的故事,你可能聽說過,那說明我的作品價格是高,但我們那個時代是不賣作品的。不單那個時代不賣,一直到了清朝的揚州八怪,書畫家才真正開始賣畫賣字的,這是一件令人比較痛心的事情。書畫之雅,一沾銅臭,便失格調(diào)。那個著名的畫家黃賓虹也是公開說“揚州畫派”開了“江湖之門”。為了生計,賣字賣畫,也無可非議,但一個書畫家把自己的字畫價格作為追求目標,我是不贊成的。志林:
好吧,王老師,謝謝您的開示,耽誤您這么長時間,不好意思。字我還是要寫的,究竟怎樣寫,參照您說的,我會慢慢去領(lǐng)悟。頓首!頓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