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蕾 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幼兒園 726300
幼兒園的核心工作是課程構建,課程建設則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成果的直接體現(xiàn),幼兒園課程不可能全是靜態(tài)的文本,還必須有動態(tài)的過程,這是幼兒園課程構建的最大特征。
更新教學理念,是科學構建幼兒課程的前提。如果幼教教師還是把幼兒園課程當作已經(jīng)整合好的待傳遞的知識,那么,幼兒園課程的構建和創(chuàng)新就是一句空話,幼兒的活動也就不能得到關注和展開。
幼教質量的好壞關鍵在教師。因此,對于每一個幼兒園來說,培養(yǎng)和招徠一批能勝任幼兒園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教師,組建成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相當關鍵,同時還必須讓每位教師意識到構建課程的意義,從而不斷提升自我業(yè)務素質。為此,幼兒園領導要制定相應的業(yè)務培訓機制,確保幼教教師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幼兒園課程構建艱巨而復雜,需要各方面齊心協(xié)力、團結協(xié)作。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機制,且落實到位。與課程構建相關的機制有:課程與教學、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職責、資源配備等,建立完善的機制,是有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保證課程建設成功的前提。
幼兒園課課程構建的目的就是提高保教質量。所以,課程構建的每一項工作都必須重視實效性,對一些投入很大、效果不佳的工作,必須認真地反思。課程構建的核心是孩子們的發(fā)展,凡是能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的工作就是有效的;凡是不能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的工作,應及時整改。如一些幼兒園過于注重課程特色,特色課程在整個課程中所占比重太大,違背了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反而阻遏了綜合質量的提升;還有一些幼兒園還固守著已經(jīng)為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實踐所否定了的、違背幼兒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的內容和方式,這只會損害幼兒的身心健康。真正能提升保教質量的途徑,只能是在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積極構建適于幼兒年齡段的教學課程。
1.準確掌握幼兒身心發(fā)展敏感期
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敏感期,是指幼兒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在某個方面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錯過了這一時期,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相對比較緩慢。幼兒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敏感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敏感期。這就告訴我們2—5歲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敏感期,課程構建應圍繞語言教學來進行,其他學科的構建也應向語言訓練傾斜。
2.遵循幼兒的記憶規(guī)律
幼兒的記憶與事物重現(xiàn)率成正比。因此,所構建的課程內容,應以幼兒所熟悉的題材、常接觸的事物為主。教學進程也應呈螺旋式上升,立足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逐步提升。引導幼兒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
3.關注幼兒的生活需要
幼兒在園時間平均每天將近9小時。吃、喝、拉、撒、睡、洗、穿戴等用去近6小時,減去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剩下的是教育活動時間。這么看來,幼兒接受教育活動的時間每天只有1小時多一點。因此,構建的課程內容必須考慮到幼兒離園之后的生活需要,如:幼兒在家是要看電視、聽音樂、打電話的等等,如果我們將這些生活技能作為課程內容的一部分,肯定能引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1.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并將其作為幼兒學習的內部動機,這是構建幼兒園課程的一大關鍵。幼兒們最大的興趣就是“玩”,也就是游戲。因此,必須將新構建的課程內容融入美術活動、音樂活動、語言活動、體育活動等中,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取知識,養(yǎng)成求職習慣。
2.關注幼兒的思維特點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的思維發(fā)展,遵循由具體實物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的規(guī)律。幼兒們的理性思維能力較差,主要依賴于感性認識事物。因此,課程內容應以具體事物為宜。
3.遵循幼兒們的記憶力與注意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
幼兒的注意和記憶以無意注意和無意記憶為主,有意注意和有意記憶逐漸得到發(fā)展。幼兒的注意和記憶的發(fā)展,主要源于事物的物理性質、興趣和情感需要、活動中感官參加的次數(shù)、意識和活動動機等。我們只有遵循了幼兒記憶是從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從形象記憶到抽象記憶逐步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們的教育活動才能取得成效。
總之,構建幼兒園課程,要結合孩子們知識經(jīng)驗貧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多設置形象思維活動,多運用直觀教學法,盡可能多的為幼兒提供聲、情、景、物、象、形、色等感性材料,多指導幼兒的實際操作、實地觀察活動,多設置感官參與性強的活動,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