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 陳思屹
摘 要 班級的氛圍良好且融洽能夠更好的讓班級成員產(chǎn)生強烈的認同感、安全感和歸屬感,并能讓學生在相互幫忙和影響下形成良好學習態(tài)度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本文以高職班集體的實際情況著手,對班集體的組成和存在的意義進行分析,提出加強班集體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高職班集體 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目前在高職院校內,“00后”大學生已經(jīng)成為主力軍,在他們的想法里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更多的去展現(xiàn)自我個性、考慮多以“自我”“本我”為出發(fā)點,忽視團隊和集體的存在。因此,在高校里更需要加強班集體建設,從而促進學生進一步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充分發(fā)揮班集體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1班集體的定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班級是大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要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fā)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p>
班集體不只是學生的簡單集合,不是自發(fā)形成的。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育規(guī)范組織起來的,由具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堅強的領導核心以及良好紀律的班級學生所組成的活動共同體。所以說,班集體具有學生社會化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和培養(yǎng)與發(fā)展個體的功能,是班級群體的高級形式。
2班集體的定位
對于班集體的定位,我們可以從社會學和組織行為學兩個方面來對她進行定位。首先,從社會學角度來看,高校班集體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社會組織,是社會有機體的重要分支構成。我們把班集體看成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在集體里通過學習和社交活動,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并能更好的發(fā)揮班級成員的不同優(yōu)勢和特長,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其次,從組織行為學來看,班集體是指在班級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經(jīng)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的一種具有明確導向功能和育人性質的組織行為,有目標、有計劃有路徑的組織實踐活動,通過在班集體的生活和學習中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價值觀和情感認同,增強凝聚力,形成優(yōu)良學風,提高班集體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促進團隊相互協(xié)作能力。
3加強班集體建設的重要意義
3.1是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舉措
班集體文化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亞文化”,除了包含與“主文化”相同的價值和觀念外,還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價值和觀念。對于這種“亞文化”觀念,我們不加以引導和規(guī)范,就有可能與省會注意核心價值觀的“主文化”發(fā)生偏離。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班集體建設,特別班集體的文化建設,不斷真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班集體中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家、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認識個人,在這個過程過,學會處理集體與個人的關系,共同樹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文化品格。
3.2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
高校班集體除了用規(guī)章制度約束學生外,還要通過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給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平臺和空間。加強班集體建設必須要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學生的個體需要和差異,對學生進行仔細適度的教育和引領,避免用“普遍”和“經(jīng)驗論”導致學生倦怠和反感,使每個學生都能能夠個性成長、全面發(fā)展。
3.3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和高中相比較,大學的班集體最大的不同在于,學生脫離了家長的管控,在學校“獨立”生活。當代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因此,大學班集體在教育模式中,應該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鼓勵同學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班集體的管理中來,讓學生有更過的自我管理權。
4班集體建設的有效途徑
4.1強思想建設,抓價值引領
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加強思想建設。要永葆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初心不變,引導學生堅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學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潮、凝聚共識,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通過組織開展“我的中國夢”“學習習總書記重要講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學習和主題實踐活動等,引導班級同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堅定理想信念。
4.2注重班集體文化建設
班集體文化是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家園,是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更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所在。每一個班集體的文化建設,都應當成為錘煉學生意志品質、涵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的重要工作。同時,每一個班集體的文化建設,都要從班級的整體出發(fā),充分突顯班集體的“辨識度”,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級風格,使校園文化建設呈現(xiàn)出多樣格局,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
4.3完善班集體制度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大學生班集體人員較多,如果沒有分明的管理制度來進行約束,管理過程會十分艱難。而00后大學生個性鮮明,以往的制度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管理的需要,只有根據(jù)現(xiàn)有的需要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相關規(guī)章制度,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職責分明、激勵得當,班集體建設才能得以持續(xù)高效推進。要指導班級建立并完善班干部選舉、課程考勤、衛(wèi)生督查、獎勵榮譽評選、黨團組織建設等各項規(guī)章制度,有效提升班級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劉謙.教育的社會文化土壤——基于美國費城安卓學校的教育人類學觀察[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4.
[3] 馮剛.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8.
[4] 郭再泉等.針對“90后”高職學生的班級管理研究[A].無錫職教教師論壇,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