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半夏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組織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在血液中十分常見。它不含細胞核,形狀特殊,不能被稱為完整的細胞。嚴格地來講,它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塊細胞質。血小板雖然不是細胞,但在人體內發(fā)揮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而它最為大家熟知的功能就是止血。
那么,血小板到底是怎樣發(fā)揮止血功能的呢?
當血管受損、受傷流血時,血管會有一定的收縮(血小板也會釋放一些血管收縮素來幫助血管收縮),使得受傷的血管盡可能地緊閉,防止血液流失。但是受損時,整個血管就如即將決堤一般,僅靠收縮是不夠的,并不能完全堵住傷口。這時,就需要“抗洪搶險”的突擊隊隊員——血小板親自上陣了。
血小板“抗洪救災”的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血管剛受損時,少量的血小板來到受損部位,確定受損部位的具體位置,再喊口號——釋放特定物質,召集更多的小伙伴來到目標位置,眾志成城,一同“抗洪”。血小板們互相配合,黏附、沉積在血管受損的部位,聚集成團附在血管壁上,把血管的缺口補起來。
于是,第一階段完成了,止血栓形成了,“洪災”被抵擋了。
可是,止血栓僅為初步止血,效果還不夠強,接下來就要啟動第二階段。
血液中含有可溶的纖維蛋白原,它們被破損的血管壁和血小板激活后變成不可溶的纖維蛋白,纖維蛋白類似有彈性的網(wǎng),可用于加固止血栓。血小板在血管受損處利用纖維蛋白把紅血球等血細胞包圍起來,更好地堵住破損位置,同時釋放凝血因子,維持長久的止血功能。而后續(xù)的故事是,血管壁破裂部位的纖維增生,長成血凝塊,血管漸漸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至此,血小板成功抗擊了“洪澇災害”。
除了止血,血小板還有很多強大的功能,比如保護血管的內皮、參與修復血管、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因此,血液里的血小板含量不能過少,如果數(shù)量過少,就容易有出血的風險,而血管一旦破裂,后果不難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