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入史的呼聲越來越高。應該說,這是復興的中華民族期待復興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xiàn)。詩詞豈止屬于文學?幾千年來,詩詞本身就代表著文學。可以說,中國幾千年的文學史,就是一部詩史。之所以呼喚詩詞入文學史,就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詩詞被邊緣化。幾千年來中華詩詞都在史中,怎么到我們這里就出局了。故此,我們才呼喚現(xiàn)代詩詞入現(xiàn)代文學史。這類的文章,在媒體上發(fā)表很多,但多數(shù)局限在網(wǎng)絡上相互引證,對他人文章的斷章取義,改頭換面,起個題目,便成了一篇所謂中華詩詞如何入史云云的論文。我還是贊成,潛下心來,把現(xiàn)代詩詞發(fā)展的一些史料整理出來,刪繁就簡,去粗取精,以史入史。
近兩年來,我認真閱讀了唯一一份發(fā)行量超過兩萬份的詩詞期刊《中華詩詞》雜志。把一些珍貴的史料整理出來,提供給理論家們。我想,只有把確鑿的“史”拿出來,才有資格談入史之事。當然,《中華詩詞》不能代表中華詩詞“史”的全部,但她至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無數(shù)個一部分組成“史”的全部,還何愁中華詩詞不能入史?
下面我就把整理出來的部分《中華詩詞》資料公諸同好。
一、詩刊概況
刊名確定:1994年7月15日,《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號出版。創(chuàng)刊號《〈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座談紀要》:中華詩詞學會自1987年成立以來即醞釀出版會刊《中詩詩詞》。
刊號申請:創(chuàng)刊號《〈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座談紀要》:1994年1月27日,《中華詩詞》正式刊號下達(國內刊號:ISSN1007-4570;國際刊號:CN11-3453/I;郵發(fā)代號:82-827)。
刊物屬性:1994年《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號《發(fā)刊詞》:《中華詩詞》是中華詩詞學會的會刊,是以振興傳統(tǒng)詩詞為宗旨,向詩詞界和人民大眾公開發(fā)行的詩詞雜志。
合作辦刊:1996~2009年期間,《中華詩詞》先后由“中華文學基金會”“兗州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深圳特區(qū)報”協(xié)辦。
刊期調整:1994~1996年這3年為季刊。1994年因創(chuàng)刊時為下半年,所以,只出了2期。1997~2002年這6年為雙月刊。2003年起改為月刊至今。
裝訂改進:1994年創(chuàng)刊到2002年,采用騎馬式裝訂。2003年后,采用膠訂,即始有書脊了。2011年,封面覆膜。
頁碼變化:1994~2010年為64個頁碼,2011年至今為80個頁碼。
版式版面:1996年第2期至1998年,采用左右開卷。將刊物一分為二。前半排版文章,后半將封底作封面,豎排詩詞內容,右向左翻。從1994年創(chuàng)刊號到1998年第6期,理論文章排前面。1999年第1期起,詩詞排前面,文章放后面。
價格調整:從創(chuàng)刊至今,價格調整了6次。1994年創(chuàng)刊到1995年為3元,1996~2000年為4元,2001~2006年為5元,2007~2010年為6元,2011~2015年為10元,2016年至今為12元。
發(fā)行數(shù)量:據(jù)1998年第2期:各地郵發(fā)訂戶訂10910份。同年第3期,公布各地郵發(fā)為12000冊。自辦發(fā)行為4000冊。2002年第5期《中華詩詞改刊座談會紀要》中說:“刊物發(fā)行量上升到全國詩歌報刊的首位?!?0多年過去,2019年雜志發(fā)行量增長一倍,訂戶近3萬。
刊址變遷:遷址3次:1994年創(chuàng)刊到2009年,在北京市東城區(qū)北兵馬司17號(時任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錢昌照家的四合院)。2010~2012年2期在北京市西城區(qū)太平橋大街4號(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特批的全國政協(xié)所屬樓)。2012年3期至今在北京市海淀區(qū)阜城路58號(中國作協(xié)所屬樓)。
二、重點工作
學會窗口:作為中華詩詞學會的機關刊物,雜志始終堅持第一時間傳遞中華詩詞學會的聲音,圖文并茂地反映學會的重大活動。2001年第2期,全文發(fā)表中華詩詞學會《21世紀初期中華詩詞發(fā)展綱要》。2005年第1期《中華詩詞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記盛》:2004年12月8日,中華詩詞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2010年第6期《中華詩詞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京舉行》:2010年5月31日,中華詩詞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全國政協(xié)常委會會議廳隆重開幕。2015年第9期《中華詩詞學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京隆重舉行》:2015年8月20日上午,中華詩詞學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全國政協(xié)常委會會議廳隆重開幕。2009年第2期《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2008年12月20日,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頒獎會在京舉行。授予孫軼青、霍松林、葉嘉瑩、李汝倫、劉征“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中華詩詞學會先后舉辦32屆全國詩詞研討會。創(chuàng)刊以來,先后對1994年7屆山東濟南、1995年8屆寧夏銀川、1996年9屆四川重慶、1997年10屆云南昆明、1998年11屆新疆石河子、1999年12屆湖北武漢華中理工大學、2000年13屆深圳南山、2001年14屆安徽合肥、2001年15屆海南儋州、2002年16屆湖北赤壁、2003年17屆河北省北戴河、2004年18屆廣東省陽江、2005年19屆山東省濱州、2006年20屆山西晉城、2007年21屆湖南衡陽、2008年22屆河南南陽、2009年23屆陜西西安、2010年24屆浙江樂清、2011年25屆黑龍江肇源、2012年26屆遼寧遼陽、2013年27屆貴州興仁、2014年28屆海南臨高-儋州、2015年29屆內蒙古通遼、2016年30屆湖南攸縣、2017年31屆河北磁縣、2018年32屆浙江遂昌的全國詩詞研討會進行了報道。2006年第7期刊登《第一屆“華夏詩詞獎”獲獎作品》,之后又陸續(xù)刊登2008年全國第二屆、2010年全國第三屆、2012年全國第四屆、2014年全國第五屆、2016年全國第六屆、2018年全國第七屆華夏詩詞獎報道。
青春詩會:2002年11月18日,在北京召開了首屆“青春詩會”。之后,陸續(xù)舉辦了2屆2003北京石景山、3屆2005北京石景山、4屆2006北京石景山、5屆2007北京石景山、6屆2008北京石景山、7屆2009北京石景山、8屆2010北京石景山、9屆2012遼寧大石橋、10屆2013湖南張家界、11屆2014陜西延安、12屆2015山東壽光、13屆2016甘肅白銀、14屆2017河南許昌、15屆2018山東新泰、16屆2019江蘇鹽城青春詩會。共有183人參加。從“青春詩會”先后走出來的魏新河、林峰、王震宇、鄭雪峰、張青云、高昌、程羽黑、金中、韋樹定等一大批優(yōu)秀青年詩人,已成為詩壇中流砥柱。其中程羽黑、金中已成為大學教授;高昌、林峰成了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并分別擔任了《中華詩詞》主編、副主編。
函授教學:2001年第4期,刊登了“中華詩詞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函授班招生啟事”。雜志社組織詩詞教學,開創(chuàng)了中華詩詞函授培訓班。同年第5期的“函授園地”上刊登的就是學員作品。2004年第11期封三《招生啟事》:“中華詩詞雜志社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已連續(xù)舉辦了四屆函授班。經(jīng)學會與雜志社研究決定,下期改由中華詩詞學會教育培訓中心舉辦”。由此可見,雜志社函授部是中華詩詞學會教育培訓中心的前身。而今每年一屆的金秋筆會仍然屬于當年詩詞培訓的范疇,不同的是,金秋筆會是現(xiàn)場教學。
詩詞筆會:1996年第1期《首屆中華詩詞研討改稿會在京舉行》:“1995年10月23日至28日,由《中華詩詞》編輯部、《文藝報》社及《詩探索》編輯部聯(lián)合舉辦的首屆中華詩詞研討改稿會在北京召開。這可能就是“金秋筆會”的源頭吧。1997年4期《中華詩詞高研班在京圓滿結業(yè)》:由“回歸頌大賽”組委會、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社聯(lián)辦的中華詩詞高研班暨詩詞筆會于1997年6月16~23日在京舉行。1997年5期《關于舉辦第二屆中華詩詞高級研討班的通知》:1997年11月24~30日,中華詩詞雜志社聯(lián)合廈門大學中文系在在廈門大學舉辦第二期中華詩詞高級研修班。1999年第5期《世紀頌中華詩詞筆會側記》:1999年7月26日,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社“世紀頌”中華詩詞筆會開幕。2004年12期:2004年9月25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中礎賓館召開了“2004年京華‘金秋筆會”,金秋筆會這個提法自此出現(xiàn)。此后,又舉辦了2屆2005年安徽黃山、3屆2006年湖北武當山、4屆2007年四川綿陽、5屆2008年云南玉溪、6屆2009年北京石景山、7屆2010年北京石景山、8屆2011年湖北大冶、9屆2012年河南永城、10屆2013年山東即墨、11屆2014年江西瑞昌、12屆2015年河北南戴河、13屆2016年山東臨朐、14屆2017北京昌平、15屆2018福建上杭金秋筆會?!敖鹎锕P會”,已經(jīng)成為《中華詩詞》雜志普及詩詞教育的一個品牌。
用韻改革:1995年2期,設置了“韻律研討”欄目,刊登了臧克家《給孫軼青同志的一封信》、孫軼青《論格律詩詞的聲韻改革》、啟功《舊體詩的絆腳石》等文章。1998年5期刊登了楊金亭《革死韻換新聲是詩詞形式生存發(fā)展的自然法則》。1998年6期刊登了袁第銳《中華詩詞如何邁出新的步伐》一文,主張舍棄《平水韻》,改用《詞韻》寫詩向新韻過渡,還附了《今韻表》。2002年1期發(fā)表中華詩詞學會委托廣東中華詩詞學會編寫的《中華新韻府簡表》和星漢《今韻說略》及《中華今韻簡表》。2004年5期刊登了中華詩詞學會委托趙京戰(zhàn)執(zhí)筆的《中華新韻(十四韻)》。6期又發(fā)了重新訂正的韻表。2004年9月25日在北京舉辦了“中華新韻”學習班。2006年10期《喜看新蕾綻芬芳——新韻創(chuàng)作現(xiàn)狀的思考》:霍松林等有影響的名家以身示范寫新韻詩詞。貴州全省作者90%用新韻寫作詩詞。2009年9期,刊登了高昌的《新韻,加油》。雜志還開辟了《新聲新韻》欄目。此后十幾年,詩壇多以十四韻為寫作新韻詩詞的標準。經(jīng)過十多年實踐,《十四韻》已被多數(shù)詩詞作者接受,新韻使用空前廣泛。在這種情況下,2018年10期刊登了教育部出臺的一部官方性質的《中華通韻》,現(xiàn)在試行中。
三、驀然回首
驀然回首:1995年2期,刊登了李汝倫《振興中華詩詞,開創(chuàng)輝煌未來》。1997年2期,刊登了孫軼青在全國政協(xié)八屆五次會議上的發(fā)言《應當提高傳統(tǒng)詩詞的地位和作用》。2001年5期,報道了由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雜志社、中央電視臺共同主辦的“全國青年詩詞知識大獎賽”。2002年3期封二刊登了朱镕基總理給中華詩詞學會歐陽鶴信件的批復:“希望多作一些詩詞評介、普及和群眾化的工作?!?006年7期,封面冠以“第一屆華夏詩詞獎獲獎作品專號”,卷首語發(fā)文《實施精品戰(zhàn)略后的一次檢閱》,2006年8期刊登《首屆”華夏詩詞獎”隆重頒獎》:“華夏詩詞獎”是由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雜志社、常德詩人節(jié)組委會聯(lián)辦的一項具有深遠意義和重大影響的詩詞活動,堪稱詩壇盛事。2006年第9期刊登了高昌采訪時任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題為《舊體詩創(chuàng)作:從復蘇走向復興》的訪談錄。2012年7期《大石橋畔涌春潮》:今年又增加了“譚克平杯”詩詞獎。2016年第1期封底刊登了《中華詩詞》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從此,讀者可以掃碼關注《中華詩詞》。2018年第3期,刊登了丁國成的《“新詩主體論”可以休矣》。2018年第7期《首屆劉征青年詩人獎》:2018年6月18日,由《中華詩詞》雜志社主辦的“首屆劉征青年詩人獎”在湖北荊州頒獎。2019年5期《佳作回眸》刊登高昌《小引》:從本刊25年來發(fā)表的作品中,評選出100首作品重新推薦給讀者。
《中華詩詞》自1994年創(chuàng)刊,已經(jīng)走過25個年頭,出刊245期。初步統(tǒng)計,詩詞版塊至2019年第7期,共有45497人次發(fā)表作品。理論版塊共有2994人次發(fā)表作品?!吨腥A詩詞》的誕生、發(fā)展、壯大,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華詩詞發(fā)展的軌跡。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中華詩詞進入當代文學史只是個時間問題,甚至都不需要討論。有無數(shù)像《中華詩詞》這樣的“史”在,中華詩詞回歸文學史之中,是自然而然的事。
(作者何鶴,吉林農安人。系中華詩詞學會教育培訓中心高級研修班導師。《中華詩詞》責任編輯。曾獲全國詩詞大賽第一名10余次,一、二等獎近百次。著有《詩詞速成手冊》《何鶴詩詞選集》《詩詞點評筆記》《百字飛花令》《詩中歲月》《律詩分韻集聯(liá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