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安
18歲的張春喜給葦子溝地主馮魁家當(dāng)豬倌8年了,他10歲起就給馮魁家打長工放豬。每天都早出晚歸地趕著好幾十頭豬,到葦子溝東大坡的草甸子上放豬。
張春喜放豬很細心,無論刮風(fēng)還是下大雨,從未因急著往回趕,而少過一頭豬。尤其是每年到了秋天,給豬抓“秋膘”時,春喜都要起大早,趕著豬去離村子幾十里外的地方,尋找草肥茂盛之處,讓豬可以天天吃個大飽,不足月余,這豬膘就抓了起來。入冬,落幾場大雪之后,能凍住了豬肉,馮魁便差人請來屠夫,開始一批批宰殺那些上了肉膘的肥豬,然后拉到鎮(zhèn)上大集上賣。因豬肥,肉質(zhì)好,馮魁家的豬肉每每都能賣個好價錢。為此,馮魁很高興,也從不虧待春喜,經(jīng)常給春喜一些零用錢。春喜從不亂花東家賞的零用錢,他把零用錢全部交給馮魁家的大小姐翠花,求她給掌管。
春喜人好,勤快、實誠,漸漸贏得了馮魁家的大小姐翠花的青睞。
一天夜晚,東大坡月亮地上,兩人暗許芳心。春喜對翠花說:我還要多干活,多得到你爹的賞錢,多多攢錢,像你爹那樣有錢,讓你過上好日子。
翠花說:你有這個心思就行了,將來過日子的錢用不上你的。
這以后不久,日本軍占據(jù)了東北大地,抗聯(lián)大隊到葦子溝征兵,春喜毫不猶豫的報了名。
臨行的前一天晚上,春喜與翠花偷偷相約在豬舍內(nèi),他們相擁相抱著,翠花哭成了淚人,倆人激情難抑,在這個夜晚,翠花把自己的身子給了春喜。
春喜這一走就是八年。
八年后,日本鬼子投降了,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春喜回到了葦子溝。而當(dāng)年的葦子溝,已是殘垣斷壁、面目全非。張春喜雙目茫然,問天:翠花,你在哪里呀!
春喜尋找翠花無望后,隨部隊去了南方。后來在南方工作和生活,其間春喜多次給老家的民政部門寫信,讓幫忙尋找馮翠花,回信都是查無此人。無望的情況下,春喜在南方娶妻生子。
歲月如水,一晃,50年流過去了,春喜已經(jīng)是70多歲的老人了。此時,春喜的老伴已病故,一個人生活的他,每天晚上都是以看電視打發(fā)睡前的那段時間。
一次,他看北方一家衛(wèi)視,有一檔叫《好久不見》的節(jié)目吸引了春喜,這個節(jié)目就是幫你尋找“好久不見”的因各種原因失散的親人和初戀的人。
第二天,春喜給電視臺的編導(dǎo)組打去了電話,說明了自己要尋找的人,還給編導(dǎo)組提供了幾個馮翠花兒時玩伴的名字。經(jīng)過編導(dǎo)組的多方努力尋找,終于找到了馮翠花。
編導(dǎo)見到馮翠花后,也已是70多歲的馮翠花告訴編導(dǎo),戰(zhàn)事一發(fā),父親馮魁就變賣了田地,離開了葦子溝,舉家搬遷到密山縣城,其間馮翠花也托人在老家尋找張春喜,但也終未找到。翠花還告訴編導(dǎo),春喜當(dāng)兵走后,她至今一直未嫁,她認(rèn)為自己身子給了春喜,生就是春喜的人,死也是春喜的鬼。
編導(dǎo)聽了感動得落淚。
編導(dǎo)把尋找的結(jié)果,一切落實之后,就通知張春喜速來北方,與攝制組一起去見馮翠花。
從南方趕來的張春喜與攝制組一起趕往馮翠花的居住地密山縣城。在一個小區(qū)的二層樓內(nèi),張春喜與馮翠花見面了,兩個人淚流滿面,緊緊相擁。
馮翠花流著淚告訴張春喜說:文革那會兒,他們批斗我是地主崽子,我不屈服,告訴他們,我是軍屬!
說完,馮翠花從柜子里找出一張已經(jīng)泛黃的紙,上面有馮翠花自己寫的軍屬二字。
張春喜見罷,再次擁住了馮翠花痛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