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修女艾達》:傷痛尋根中的沖突與抉擇

      2019-11-15 10:36:21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開封45000
      電影文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波蘭人艾達修女

      馬 浩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 開封 45000)

      一、歷史之痕

      波蘭影片《修女艾達》憑借獨特的攝影、精湛的演技、深刻的內(nèi)涵,在2014年的歐洲電影節(jié)上斬獲多項大獎。影片很含蓄且略顯壓抑,卻意味深長,發(fā)人深思。影片通過特殊的定位,深入刻畫了修女艾達和姨媽旺達,以小見大,向我們揭示了二戰(zhàn)影響下波蘭人民的歷史創(chuàng)傷以及當時處于社會主義階段的波蘭人民所面臨的信仰危機。

      (一)傷痛之記憶

      故事發(fā)生在1962年的波蘭,此時的波蘭百廢待舉,舉國上下,矛盾重重。由于歷史與宗教原因,歐洲世界歧視和排斥猶太人,波蘭也不例外。二戰(zhàn)前的波蘭,猶太人比重較大。當時的波蘭為了發(fā)展本國的經(jīng)濟,對猶太人政策相對寬松,由此,大量猶太人前來定居,給波蘭注入了新的力量。猶太人大多從事金融和商業(yè)等行業(yè),錦衣玉食,生活富裕,且部分人還身居政府要職,這些就為日后波蘭人對猶太人的清洗埋下了禍根。政府內(nèi)部的明爭暗斗,波蘭人對猶太人的強取豪奪,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濫殺無辜,在電影中展示得淋漓盡致。影片中的艾達與旺達的尋根之旅顯得步履維艱、困難重重。

      (二)隱忍的表達

      影片雖是部悲劇,卻帶有濃重的諷刺意味,它諷刺戰(zhàn)爭之丑,諷刺人性之惡。同時也發(fā)人深省,思考艾達和旺達意味深長的境遇,引導觀眾探討信仰、身份以及人生的困境。導演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在一次采訪中說:“我希望我的電影并不只是給人講了一個故事,而且更能讓人沉思。片中沒有太多的特寫或者遠景,我不喜歡空鏡頭。我的每個鏡頭都是從一個角度拍攝的,這迫使觀眾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參與到電影中來。”這里所說的沉思并不是讓觀眾單單思考這一故事,而是要沉浸在影片畫面所創(chuàng)造的空間中,只有這樣,觀眾才會領悟故事內(nèi)涵?!缎夼_》只有短短的80多分鐘,富有張力的畫面和表演卻帶給人們視覺上的沖擊,同時通過巧妙的構圖、取景和用光,給觀眾帶來情感上的碰撞。

      二、“兩代人”的身份危機

      影片講述艾達與旺達的尋親之旅,同時也展示了當時波蘭社會的種種矛盾。艾達和旺達各自的表現(xiàn)是戰(zhàn)后猶太后裔兩種不同的體現(xiàn),完全對立的兩個角色注定有不同的結局。導演通過刻畫這兩個對立人物,展現(xiàn)了她們紛繁復雜的矛盾沖突。

      (一)信仰的分歧與悖論

      艾達原名艾達·萊賓斯坦,一個名字里含有“斯坦”的猶太人卻信奉天主教,這本身就是最大的信仰矛盾,而這種在信仰上的矛盾貫穿整部影片。而對于旺達來說,當她一直信奉的猶太教與共產(chǎn)主義無神論發(fā)生了沖突的時候,加上失去親人的痛苦與無奈,她成了一個沉迷于享樂的虛無主義者。姨媽對于艾達的信仰是不屑一顧的,作為親人,她絕不去修道院看侄女一眼。

      當艾達提出要為雙親掃墓時,姨媽跟艾達說:“如果你去了之后,發(fā)現(xiàn)上帝根本不存在呢?”在賓館,當艾達在向上帝做禱告時,爛醉的旺達回來了,艾達與旺達發(fā)生口角?!爱斎?,我是蕩婦,你是圣人,你的耶穌卻愛我這樣的人……”旺達說。而當她們回到布魯克林,抱著親人的遺骸準備下葬時,艾達說,“我們該找個神父”,姨媽不屑地反對,“你說的是拉比吧”。

      艾達是猶太人,不信本民族的猶太教,卻信奉著天主教,這也就是艾達初見旺達時,旺達問的:“這么說你是個猶太修女?”猶太人理應信奉猶太教,而身處修道院的艾達,信仰天主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因而在得知自己是猶太人時,影片中可以看出艾達有明顯的驚愕。此時艾達身上表現(xiàn)出了身為猶太人卻信天主教這一矛盾。

      (二)身份的模糊與異化

      波蘭人最初幫助艾達家人藏匿并為她們提供食物,而最后為了保全自身和占據(jù)她們的房屋殺了艾達父母以及旺達的兒子,年幼無知的艾達被送入修道院。當旺達與艾達找到殺害親人的波蘭人后,波蘭人百般抵賴,直到最后沒有辦法才帶她們?nèi)フ矣H人的遺骸。挖掘骸骨時,那個波蘭人眼含憤恨,似乎在責怪她們竟把他逼到了這份兒上,直到骸骨挖出后,波蘭人眉宇間才流露出內(nèi)心的悔恨。正是波蘭人的自私導致了他的殘暴和貪婪,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但也是時代逼迫剝奪了他成為一個高尚者的機會。波蘭人前后的表現(xiàn)形成一種對比,人性的善與惡在這個特定背景下被描繪得入木三分。

      艾達跟旺達找到了艾達家人曾經(jīng)居住的房子,見到了殺死她們親人的波蘭人,在旺達的逼問下,波蘭人并沒有透露出任何關于死去親人的事,旺達此時便想到了自己的職位,她要挾平民“我可以毀了你”;酒駕后她們倆被帶到了警察局,對于警察的提問,旺達說道“我是法官,我有豁免權”;在偶遇貝斯手并載他一程的時候,旺達拿出了普通平民根本買不到的香煙。這里展示出階級差異:旺達代表了統(tǒng)治階級,殺害艾達家人的波蘭人、警察以及貝斯手則代表了平民。

      三、自我發(fā)現(xiàn)之旅

      (一)旺達的選擇

      1.逃避

      年輕時候的旺達將自己的孩子寄養(yǎng)在姊妹家里,她投身于奮斗中,為著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著,為廣大波蘭人民奮斗著,卻沒想到,最后當她回來,親人都沒了,而殺害他們的,就是她曾為之奮斗的波蘭人!艾達活下來了,而旺達的孩子死了,此時的艾達成為旺達憎恨的寄托。在艾達來之前,旺達過著怎樣的生活?整日庸庸碌碌,紙醉金迷,她試圖借助酒精來麻醉自己,通過喧鬧的生活來驅趕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山杈茲渤畛罡睿挥刑颖?,逃避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不幸,掩藏內(nèi)心的孤寂與悽苦。

      2.逼迫

      當初旺達不顧家庭,投身革命為波蘭,沒想到孩子卻被波蘭人殺所害,縱使謀得法官之職,卻難逃喪子之痛。當艾達問起旺達她是誰,旺達回答道:“現(xiàn)在是無名小卒,曾做過國家檢察官,50年代初,‘紅發(fā)’旺達就是她,往事都隨風而逝了……”作為法官,旺達判處死刑的人也數(shù)不勝數(shù),她儼然成了國家的機器、劊子手,當然,這是社會對她的逼迫,迫使她變成了這個樣子。我們也可以理解旺達在給艾達介紹照片時用手敲擊照片和在跟希蒙·斯基巴以及他兒子談話時有審訊犯人的感覺,職業(yè)使然。旺達的這些表現(xiàn)不正是受了戰(zhàn)爭的毒害嗎?都是戰(zhàn)爭惹的禍,它帶給人心靈的創(chuàng)傷持久而恒遠。

      (二)艾達的成長

      1.信仰危機

      艾達本是猶太人,幸得天主教收留她,不然也難逃一死;而姨媽旺達是波蘭社會主義政權的法官,本身就是個猶太教與無神論的矛盾體,但作為無神論者,旺達渾渾噩噩,信仰缺失。她對艾達說“我是個蕩婦,而你是圣女”,這種對比刻畫展現(xiàn)了劇中人物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信仰危機。而當艾達和旺達在波蘭人的帶領下找到了艾達父母的遺骸后,旺達的內(nèi)心世界崩塌,在共產(chǎn)主義面前,她退縮了。艾達首次回修道院時,沒有參加修女宣誓,在天主教面前她也退縮了。信仰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不堪一擊。

      2.重新選擇

      (1)塵世誘惑。男人是艾達在俗世生活中最好奇也是旺達最希望她接觸的東西。艾達眼見姨媽穿梭于眾人之間,旺達問艾達:“你有時候會有邪惡的想法嗎?”艾達將頭轉向一邊不做回答。艾達對貝斯手的情感表露,她穿上姨媽的衣服,抽煙喝酒等,凡此種種都顯示她對塵世生活的好奇,艾達像旺達一樣試著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對塵世生活的好奇使艾達放下了修女的身份,成為一個凡人盡情體驗,和貝斯手聊天跳舞一夜情。艾達從小缺乏關愛,艾達想感受這份愛,但她并未在這種塵世的愛中沉淪不起,不可自拔;幼時的親情缺失并沒有妨礙她體驗到在修道院修女們的愛護,因此,她并未沉溺于貝斯手所構想的美好生活,而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自己理想之路。曾經(jīng)看過的一部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主人公松子小時候為了得到父親的愛扮鬼臉,長大后為了得到男友的愛輕易付出自己的身體和感情,松子害怕孤獨,努力討好別人,最后成為別人的附屬品,沒有信仰,仿佛一具空殼,中心目標便是得到他人的關愛。好在,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艾達避免了走松子的老路。

      (2)再拾信仰。艾達的信仰是基督教,她是猶太人,本來與所信仰的基督教格格不入,但是基督教卻救了她的命。艾達在修道院長大,修道院就是她有記憶以來的家,塵世并沒有她想要的東西,她回修道院就是“回家”,而基督教博愛寬容的教義也讓她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身世和歷史加在她身上的矛盾,如水般包容萬物的修道院不會因人的身份或者過錯就拒絕一個人,修道院收留了她,是唯一不會背棄她的地方,回修道院是艾達唯一的選擇,而外界對她來說是那么陌生,外界再沒有她的親人。而艾達與貝斯手所追求的東西是不同的,貝斯手想過普普通通的生活,買房、買狗、種地、生小孩,一家人過安穩(wěn)的生活??墒前_追求的不是這種平淡的生活,她最終做出了決定——回歸修道院。

      3.生離死別

      人生在世,不是生離,便是死別。艾達與貝斯手便是在短暫人生旅途中的過客,他們遠沒有達到知己的程度,艾達不會為他停留,她的腦子太清醒,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離別在所難免,她毅然決然踏上回修道院之路,之前經(jīng)受過的所有似乎與她無關,而她所做的決定卻又是因為之前所經(jīng)歷的一切。艾達的選擇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艾達離開貝斯手,重回修道院,回歸信仰,這不正是一種“浮士德精神”嗎?那是一種走出去的精神,是一種追求自身價值的精神,是一種剝離一切桎梏而幡然醒悟的精神。此時的艾達身上還體現(xiàn)出了她永不滿足、不斷攀登的精神。同樣地,艾達也面臨著“浮士德難題”,這也是每個人都面臨的難題,它是我們在探求生命時的必經(jīng)之路,需要我們在自然欲求與靈魂希冀中做出選擇。艾達的選擇印證了影片中的一句話:“生命就是被活著,活著是我們唯一的舞蹈,萬事都未到達終點。時間以無情的速度吞噬愛與回憶,靈魂與身體分離,我們見證死亡的奇跡。”

      人與人的相遇最終就是生離死別,人與人的相處也始終伴隨著摩擦傷害,不可能有一個人的靈魂氣質完全與另一個人相吻合。人們沒辦法停住一個人的時光,讓她永久地駐留在生命之中。而回憶,這種東西有沒有價值,只能由自己決定。所以,相遇的最終結果是分離,可是相遇的意義并不是離開,而是共同度過的無比真實的歲月。

      四、結語

      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通過《修女艾達》向觀眾展現(xiàn)了一種藝術,述說了一段歷史。這部電影以二戰(zhàn)后為背景,在民族創(chuàng)傷和精神危機這樣特定的主題上,通過對對立人物的對比,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戰(zhàn)爭帶給人的嚴重創(chuàng)傷。而在戰(zhàn)后重建過程中,更多的應該是反思,這個電影的意義不在于深刻譴責歷史和戰(zhàn)爭帶給人的重大創(chuàng)傷和失去,而在于它有著富有哲思的結尾。在這次回歸的旅行中,旺達與艾達不得不再一次體驗關于二戰(zhàn)和戰(zhàn)后冷戰(zhàn)的悲慘記憶,不斷地經(jīng)受著沖突與抉擇,以此實現(xiàn)自我的重新認知與成長。

      猜你喜歡
      波蘭人艾達修女
      SLGC:Identifying influential nodes in complex net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lf-centrality,local centrality,and global centrality
      電影《鋼琴課》中通過鏡頭語言完成的情感表達
      戲劇之家(2021年19期)2021-11-14 15:28:48
      張學良和墨索里尼千金的一段情
      女士(2016年8期)2016-05-14 09:01:41
      “享受排隊”的波蘭人
      看世界(2014年15期)2014-08-07 00:44:10
      修女之吻
      伴侶(2014年12期)2014-04-29 22:14:49
      被取代的親情
      愛具體的人
      做人與處世(2009年4期)2009-05-22 11:31:30
      從一個開始
      雜文選刊(2007年1期)2007-05-14 13:37:31
      無價的奉獻
      意林(2005年23期)2005-05-30 04:52:33
      南阳市| 杭州市| 黎平县| 抚顺市| 谢通门县| 新沂市| 城固县| 罗源县| 加查县| 呼玛县| 乐至县| 平遥县| 连平县| 辛集市| 奉新县| 武宣县| 区。| 安宁市| 津南区| 南川市| 广西| 迁西县| 福建省| 巨野县| 五华县| 比如县| 昌黎县| 定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广安市| 洪洞县| 东辽县| 山西省| 山阴县| 锦州市| 藁城市| 黎川县| 滕州市| 延吉市| 顺平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