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勇 常 敏/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組織力是組織生命力的具體體現,是為實現政黨綱領、目標和任務而將相關資源有效組織起來的能力。黨的力量來源于基層黨組織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使黨的力量增強,不斷推進從嚴治黨向基層黨組織延伸,增強黨的組織能力、組織功能等全方面能力。
囿于時代條件和實踐程度的限制,馬克思、恩格斯并未明確提出“基層組織組織力”等概念,但他們關于“應該使自己的每一個支部都成為工人協(xié)會的中心和核心”等的闡釋,在一定程度上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相關理論不謀而合。政黨必須具有凝聚、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的能力,只有有效組織凝集群眾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這一思想理論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借鑒,不論在哪個時期,都必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大力提升其組織力,有效地向人民群眾宣傳黨的理論,推進黨的事業(yè)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和發(fā)展。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力量源泉,對黨的建設和發(fā)展至關重要。實踐證明,只有重視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才能不斷增強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zhàn)》中率先提出了“組織力”的概念,將其應用于基層黨建領域。在隨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都高度重視黨的組織力建設,結合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與根據地政權建設、軍隊建設、組織建設結合起來,為事業(yè)發(fā)展凝聚力量,成功應對各種風險考驗,戰(zhàn)勝困難險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不斷拓展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先后在企業(yè)、社區(qū)、街道等建立了黨組織,廣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全體黨員和廣大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黨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把黨的組織優(yōu)勢轉化為國家發(fā)展的優(yōu)勢、民族復興的優(yōu)勢。
黨的基層組織是政治組織,政治屬性是其根本屬性,政治功能是其重要功能,其戰(zhàn)斗堡壘作用,最重要的是體現在政治引領上。近些年來,受市場化浪潮的影響,黨的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呈現弱化、虛化、邊緣化趨勢,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下降并受到沖擊和挑戰(zhàn)。正是基于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把“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作為主攻目標。
基層黨組織“突出政治功能”,要以思想建設為先導,強化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堅定政治信仰,把握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凈化政治生態(tài),嚴肅政治生活,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堅決防止和克服黨內政治生活忽視政治、淡化政治、不講政治的傾向。要加強基層黨員、干部黨性教育,著力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對黨忠誠,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增強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要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把黨章賦予的功能和職責履行到位,增強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執(zhí)行力,增強對黨組織自身建設的革新力、鍛造力,增強對人民群眾和基層社會的動員力、發(fā)展力。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檢驗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強不強,黨的組織覆蓋力是首要指標。組織覆蓋力是指基層黨組織有效嵌入、覆蓋社會各領域各群體并有效開展工作,實現基層黨組織職責任務和工作目標的能力,做到“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組織”“哪里有組織哪里就有活動”。
提升基層黨組織的覆蓋力,必須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不斷擴大基層組織的覆蓋面和工作的覆蓋面。一方面要做到基層黨的組織應建盡建、應建必建,采取靈活便捷、務實管用的方式創(chuàng)新基層黨組織設置,在符合單獨設置的基層組織中“布點”、在需要聯合設置的基層組織中“拉線”、在一個單位或區(qū)域中促進基層組織“成面”,實現“點線面結合”的基層組織網絡,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確保黨的基層組織覆蓋所有領域和每名黨員。要提升基層黨組織工作的覆蓋面,積極有效地把黨建工作嵌入各方面工作,突出抓好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的深入融合,確?;鶎狱h組織的工作有力推進、作用有效發(fā)揮,避免出現有組織無黨員、有組織無活動的“空殼”“空轉”現象。
有效的載體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依托和平臺,沒有載體,基層黨組織就會松散無力,難以發(fā)揮作用。因此,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必須聚焦載體建設,讓黨組織切實運轉起來,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首先要加強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對標對表《黨章》《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相關規(guī)定和要求,從嚴抓好“三會一課”、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組織生活制度,切實增強黨內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其次要發(fā)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創(chuàng)新形式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共產黨人價值觀,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土壤。第三要完善黨內關懷機制,保障黨章賦予黨員的權利,維護合法利益,加強激勵鼓舞,增強黨員的存在感、歸屬感。加強對黨員的人文關懷,通過開展談心談話等方式,及時了解黨員的思想動態(tài),做好心理疏導,力所能及地解決黨員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讓黨員充分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建設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黨員隊伍,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增強黨組織戰(zhàn)斗力的前提和基礎。首先要選好“領頭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選優(yōu)配強黨組織書記和黨組織班子,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履職動力和能力。其次要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構建素質培養(yǎng)、知事識人、選拔任用三類體系,著力培養(yǎng)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發(fā)揮干部的帶頭作用,提升基層黨組織的鍛造力。第三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黨員是黨的肌體細胞,其素質高低、能力強弱與黨組織發(fā)揮作用的大小密切相關。因此,必須嚴把發(fā)展黨員質量關,突出、量化政治標準,及時把最優(yōu)秀的分子吸納進黨組織,為提升組織力提供新生力量。要強化黨員教育管理,組織黨員開展實踐鍛煉、志愿服務、黨員進社區(qū)等活動,踐行服務宗旨,發(fā)揮先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