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公義,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隋朝時期官員。
在隋滅陳后,辛公義因功被任命為岷州刺史。當?shù)氐娜嗣穸己芎ε禄疾。偃缫粋€人患病,全家人都會離他遠遠的,父子和夫妻之間互相不看護照料,一點孝義之道也沒有,因此患病的人大多數(shù)會死亡。辛公義對此感到十分憂慮,想改變這種狀況。于是,辛公義派遣官員巡行管轄地,凡是患病的人都安置在廳堂里。夏天流行瘟疫時,病人有時會達到幾百人,廳內(nèi)廊下全都住滿了,他還親自擺放一榻,獨自坐在其中,從白天到黑夜面對病人處理政務,所得俸祿全部用來為病人買藥和請醫(yī)。辛公義親自勸病人進食,所以病人大多病愈。辛公義便叫來病人的親屬,對他們說:“每個人的生死皆由天命所定,并非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著的。過去,你們拋棄病人,所以他們才會病重而死。現(xiàn)在,我將患病的人聚集起來,我坐臥都在其中,假如會傳染,我怎會沒事呢?”
病人的親屬聽后覺得十分慚愧。后來,有人患病就來到辛公義那里,如果病人沒有親屬,辛公義便將他留下療養(yǎng)。從此以后,人們開始互相關(guān)愛,全境的人都稱辛公義為恩人。
辛公義后來調(diào)任牟州刺史,初到任,就先到監(jiān)獄視察,坐在露天的牢房里,親自審問查驗。十幾天后,案件全部處理完畢才回到大廳。受領的新案子,一概不記錄在案,派一個執(zhí)勤的副手在一旁詢問。若案子沒審完,被告必須監(jiān)禁時,辛公義就住在辦公地點一直不回內(nèi)舍。有人對他說:“這種事情自有規(guī)章制度,你又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辛公義說:“我身為刺史,沒有德行可以引導百姓,還讓百姓拘禁在獄中,我覺得很慚愧。”罪人知道后,無不誠心服罪。后來,只要有想打官司的人,周圍的鄉(xiāng)親父老便勸告說:“這是小事,不要去麻煩刺史大人了!”于是,爭斗雙方往往會互相讓步作罷。
【拓展延伸】
行善積德是改變命運和運氣的關(guān)鍵之一。生命的種子如果沒有德水澆灌,就很難開出美麗的花朵;生命的水杯如果沒有德水注入,就容易變得干涸。積德行善可以讓社會風氣更純凈,更和諧。
一個人的人生極其短暫,而人生在世,就要明白:自己存在于茫茫人海之中,積德行善是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有行善的本能,不管何時何地,行了善的人心情都會特別舒暢。而且,人在行善的過程中,會感覺到自己被他人所需要,從而擁有一種滿足感,就更容易找到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