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流
現(xiàn)在很多老年人有閑又有錢,為追求生活品質,把旅游當成了“生活常態(tài)”——冬天去南方越冬;夏天到北方或山里避暑;平時更是不著家,或獨自出行或三五老友結伴,或自駕或報團,看錦繡山川,吃各地美食,甚至出國領略異域風光。但很多老年人對出游的風險缺乏足夠認識,或者明知有風險而心存僥幸,認為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結果出現(xiàn)種種意外,甚至因此搭上性命。那么,老年人出游,一般會面臨哪些風險?出游之前或出行途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銀發(fā)游”漸成時尚
今年剛剛70歲的老鄭夫婦是典型的“旅游達人”,每個月都要出游一次,已經堅持了整整十年,幾乎游遍了全國,目前正在做出國游的計劃。老鄭笑稱:“旅游就是我們老兩口的‘中國夢!”
談起旅游夢,老鄭說要追溯到47年前。那一年,老鄭還是小鄭,他和妻子剛剛結婚,因經濟條件有限,婚禮辦得非常簡樸,只邀請了雙方家人及幾位至親參加了婚宴,但有個項目他們計劃得比較“奢侈”——蜜月旅行。他們打算坐船到南京度蜜月??赊k完婚禮的第二天一早,兩人趕到江邊準備坐船開啟蜜月之旅時,新娘子突然肚子疼得昏了過去,緊急送醫(yī)后,被確診為急性闌尾炎,立即動了手術。于是,他們簡樸辦婚禮節(jié)省出來的旅游經費,只好交了住院費。等新娘子出院后,兩人已經沒錢蜜月旅行了。
接下來,第一個孩子出生,緊接著又有了第二個、第三個孩子……老鄭夫婦一共生育了兩兒一女。三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和繁重的教育負擔,使得夫妻倆過日子都緊巴巴的,更別說旅游了。但生活再艱難,老鄭始終記得欠老伴一個蜜月旅行,他暗下決心,等將來條件允許了一定要加倍補上。
直到10年前,老鄭和老伴都退休了,兒女們自己的生活也過得不錯,不用他們操心了。老兩口有了退休金,加上之前攢的一點積蓄,算是有閑也有錢了。老鄭決定償還欠老伴的蜜月旅行債,確切地說,是要跟老伴一起實現(xiàn)他們的“旅游夢”。
老鄭夫婦第一次出游特意選擇了去南京,而且是坐船去。老兩口十指相扣依偎著坐在游輪上,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新婚宴爾的時光。
從那以后,旅游成了老鄭夫婦的生活常態(tài)。每次出游老兩口還會興致勃勃地拍照發(fā)朋友圈,羨煞一幫老朋友。
在“銀發(fā)游”大軍中,像老鄭夫婦這樣老兩口結伴旅游當然令人羨慕,但并非所有老人都能這么幸運。
65歲的老孫退休前是一名機關領導干部,工作忙忙碌碌,日子還算充實。5年前剛剛退休時,他一下子難以適應清閑的生活,孤獨感與失眠癥常常讓他焦慮、煩躁……一時間,老孫好像變了一個人,有時無緣無故對兒子、孫子發(fā)火,有時沒來由地捧著老伴的遺像落淚。父親照此下去恐怕要抑郁了,孝順的兒子小孫與兒媳看在眼里愁在心頭。為了讓老頭子開心起來,他們想了各種辦法:請人教老孫打麻將,但老孫對麻將不但毫無興趣,還很排斥,搞得教他的人尷尬又無趣;給老孫報了老年大學的書法班、唱歌班,老孫去了兩次就氣鼓鼓地回來了,說老師不待見他,暗示他缺乏藝術細胞;兒媳四處托人給他介紹老伴,他得知后把兒媳一頓臭罵……兒子兒媳徹底沒轍了。
今年父親節(jié)前夕,小孫無意間看到一則父親節(jié)“銀發(fā)游”的活動廣告,便試探性地問老孫:“父親節(jié)就要到了,想不想出去轉轉?”老孫掃了一眼廣告宣傳單,嘟囔道:“我自己出去過節(jié)???”兒子兒媳一聽,異口同聲道:“當然是我們陪您一起過節(jié)!”老孫“嗯”了一聲,算是答應了。兒子兒媳趕緊請了公休假到旅行社報了一家三口桂林7日游。
一路上,老孫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還在旅途中結交了幾個老朋友,大家相互留了聯(lián)系方式,約定以后還一起報團出游。
從桂林回來后,老孫又變回了原來那個自信滿滿的“孫局長”,逢人便拿出手機翻出兒子兒媳陪他游桂林的照片炫耀一番。見父親恢復正常,兒子兒媳很高興,表示以后每年父親節(jié)都會陪他出游。老孫不失幽默地說:“費用算我的!這是‘親子游,你們的費用當然要由我出?!?/p>
除了夫妻同游、兒女陪游,“銀發(fā)游”大軍中還有許多人是老伙伴們結伴游。
王大媽早年喪偶,一個人將唯一的女兒拉扯大。女兒很出息,碩士畢業(yè)后又去法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后留在了那里。王大媽在以女兒為傲的同時,也感到了一個人的孤單。雖然女兒給了她足夠的錢,讓她吃好喝好玩好,并專門出了一筆旅游經費讓她出去游山玩水,可她一個人除了跳跳廣場舞,根本沒興致出去玩。
前年,幾個一起跳廣場舞的姐妹相約結伴出游。“生活條件好了,咱也要出去見見世面!兒女們忙自己的沒時間陪咱們,咱們就互相陪!”這番話讓大家一拍即合。從此,王大媽與幾個好姐妹時常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轉變,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旅游大軍中,把旅游當成了老年生活的一部分。途牛旅游網的訂單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我國60歲以上“銀發(fā)族”出游人次同比上漲五成;2019年父親節(jié)期間老年人出游熱情依然高漲,60歲以上出游者占比達七成以上。
市場火爆問題迭出
老年人的參與,推動“銀發(fā)游”市場持續(xù)火爆。但市場火熱的背后,消費陷阱、安全隱患等問題迭出,輕則讓游客損失錢財,重則引發(fā)健康、安全問題,甚至危及生命。
2018年夏,68歲的王女士報了一個海南“四日游”的旅行團,團費很低,全部費用加起來才1000元。出發(fā)后王女士發(fā)現(xiàn),參團的大都是老年人。到了目的地,導游以各種理由要求他們交了好幾項沒有事先標明的費用,還屢屢?guī)麄兊铰糜翁禺a商店強制購物。王女士聽孩子們囑咐過,路上不要亂買東西,以免上當,因此她只看不買。沒想到,導游卻威脅她說:“你不買的話就別上車了!”因為擔心被丟下,她只好花錢買“特產”。返程時因為買得太多,行李箱都裝不下了,王女士又臨時買了一只旅行箱。旅行結束回到家,王女士算了算賬,這趟標價1000元的海南“四日游”,她一共花了1萬多元。
低價團強制購物,是老年參團游客最常遭遇的消費陷阱,買到假貨更是尋常事。2018年9月,72歲的吳先生報名參加了某旅行社的零團費港澳游。行程中,一路走一路購物,連坐在汽車上都有多次購物。因是零團費,吳先生覺得買點東西是應該的。但旅游結束回到家,他對自己花費上萬元買的一只玉吊墜不放心,便找到一家專業(yè)機構進行鑒定,結果證實吊墜是高仿品,1000塊錢都不值。老吳一氣之下血壓飆升,住進了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