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琳
6月23日,由中國知識產權雜志(China IP)主辦的“2019中知實務論壇——專利審判實務難點問題研討會”在京成功召開,來自司法界、產業(yè)界、實務界、學術界人士在論壇上,就專利侵權訴訟中的高額賠償問題展開了討論。
近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針對一起涉及“電子自動收費車載單元的太陽能供電電路”發(fā)明專利的無效行政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起訴,維持原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審查決定,即宣告涉案專利權全部無效。這起涉及1億元的ETC發(fā)明專利侵權糾紛案,因索賠金額高曾受到業(yè)界廣泛關注。無獨有偶,7月15日,根據(jù)屏下指紋方案商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fā)布的消息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匯頂科技起訴神盾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專利權糾紛案件。匯頂科技起訴神盾股份侵犯其屏下光學指紋芯片技術的重要專利,訴請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銷毀侵權產品,并賠償匯頂科技相應損失共計5050萬元,并承擔因侵權帶來的其他法律責任。近年來,我國專利訴訟的索賠額和判賠額一路上漲,司法審判中應該如何判定侵權賠償額度?
當前,我國的專利侵權案件及索賠現(xiàn)狀依然復雜。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2018)》,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全年新收知識產權和競爭案件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數(shù)量達到1562件,同比增長74.1%,其中專利和商標案件增長幅度較大,分別同比增長103.6%和80%,預計2019年案件數(shù)量將繼續(xù)保持較快增長;與專利和商標有關的知識產權案件仍在全部受理案件中占有最大比重,分別為43.8%和45.5%;案件主要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的新類型案件不斷增多,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仍是其中的焦點和難點。
其實,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歷來是專利侵權訴訟中的焦點問題,我國《專利法》第65條規(guī)定了專利侵權損害賠償?shù)脑瓌t和四種計算方式: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shù)合理確定和人民法院定額賠償。盡管有上述多種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計算方式作為參照,但司法實務在確定損害賠償?shù)念~度上始終仍有著諸多棘手問題:而長期以來,我國專利維權存在著時間長、成本高、賠償?shù)?、制止侵權難等問題,其中賠償?shù)偷膯栴}尤其飽受垢病。6月23日,由中國知識產權雜志(China IP)主辦的“2019中知實務論壇——專利審判實務難點問題研討會”在京成功召開,來自司法界、產業(yè)界、實務界、學術界人士在論壇上,就專利侵權訴訟中的高額賠償問題展開了討論。
全方位:專利侵權賠償現(xiàn)狀
論壇上,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原院長宿遲作為特邀發(fā)布嘉賓及點評人,發(fā)布了《中國侵害專利權案件高額賠償研究報告(2016年-2018年)》(下稱《報告》)。
數(shù)據(jù)會說話,用實實在在的資料反映我國司法保護的水平和力度至關重要。多年來,雖然我國不斷推動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加大知識產權的深入保護,但目前我國司法對于權利人合法合理利益的保護水平仍有明顯不足,如何真正發(fā)揮
“司法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主導作用”,是社會各界尤其是法官們應當著重考慮的問題?!秷蟾妗酚杀本┌步苈蓭熓聞账鶆c輝、陳志興領銜執(zhí)筆,系統(tǒng)研究了中國法院審理的侵害專利權案件的裁判文書36144篇,并對其中作出裁判的賠償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裁判文書中損害賠償?shù)恼J定情況進行了重點分析,核心內容包括對侵害專利權高額賠償案件的大數(shù)據(jù)畫像、典型案例的具體分析以及獲得高額賠償?shù)膶崉战ㄗh等,共形成130多組圖表、10余個專題和100余個觀察維度(見圖1)。
《報告》指出,當前專利侵權訴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權利人提交損害賠償證據(jù)的比例偏低,二是法定賠償?shù)倪m用比例偏高而賠償金額偏低。
(一)權利人提交損害賠償證據(jù)的比例偏低
專利侵權存在的特殊性,導致其損害賠償證據(jù)的搜集往往具有一定難度,因此,權利人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提交損害賠償證據(jù)的比例明顯偏低,“舉證難”情況突出。《報告》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隨機搜集整理的北京、廣東、江蘇、福建、安徽等五地548份專利侵權一審民事判決書中,僅90起案件中的權利人提交了損害賠償?shù)南嚓P證據(jù),占比僅為16.42%。
(二)法定賠償?shù)倪m用比例偏高,賠償金額偏低
專利侵權訴訟不僅舉證難度大,且法院最終判決的賠償額往往也無法彌補權利人遭受的損失。另一份來自中南財經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2013年發(fā)布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案案例實證研究報告》顯示,在確定侵害專利權賠償數(shù)額時,97.25%的判決都采取了法定賠償?shù)姆绞健W?008年以來的專利侵權案件中,法定賠償平均賠償額只有8萬元,通常只占到起訴人訴求額的1/3甚至更低。
圖1來自《中國侵害專利權案件高額賠償研究報告(2016年-2018年)》部分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我國的專利侵權高額賠償案件不斷增加,提高專利侵權案件判賠額,將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陳志興認為,在高額賠償案件的數(shù)量提升后,下一階段,法院還要實現(xiàn)賠償額與市場價值掛鉤、精細化裁判。
多角度:合理賠償額度界定
文書提出命令作為民事訴訟中的一種,在我國當前的專利訴訟中往往被忽略。通過文書提出命令,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不僅可以自行提交證據(jù),也可以申請法院要求對方當事人提交。作為知識產權學界的知名學者,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揚以政法思維和法學理論為切入點,對文書提出命令制度進行了深入解析。李揚指出,日本有“文書提出命令”“秘密保持命令”,這些制度的適用有利于法院在證據(jù)充分的前提下確定合理的賠償額度?;凇爸R產權是財產權”的理念,李揚認為,禁令救濟是最主要也最合理的救濟途徑。他表示,由于中國特殊財務制度的影響,事后推定權利人的損失不足以救濟權利人,及時采取事前行為保全十分必要,法院應當對此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高額賠償案件,往往會有不同的觀點,其中司法層面的觀點最不容忽視。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審判長焦彥直接指出了目前涉知識產權案件中普遍存在的判賠低現(xiàn)象,并將其細分為普遍低賠償加個別高賠償、普遍低支持率加少量全額支持、普遍法定賠償和少部分按被告獲利或原告損失計算方式等問題。焦彥坦言,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法院目前設定的證明標準比較高。此外,當事人及律師對相關證據(jù)的重視程度及我國許可市場的不成熟等問題,亦是造成當前專利判賠較低現(xiàn)狀的影響因素。焦彥還回應了法院對許可費合
同不予認可的背后原因:其一,通過被告的抗辯可以發(fā)現(xiàn),主張許可費的證據(jù)往往是原告法定代表人和自身公司簽訂的協(xié)議,缺少納稅憑證等輔助證據(jù);其二,我國的許可市場尚未成熟,沒有合理的可參照標準,這也影響了許可費合同的證明力。
實務建議:建立合理侵權賠償制度
《報告》指出,注重損害賠償?shù)淖C據(jù)與提交、注重特殊證據(jù)規(guī)則的運用、注重裁量性賠償?shù)倪\用、關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推行,是提高侵害專利權案件賠償額度過程中必須關注的幾個方面。專利侵權訴訟作為民事訴訟的一種,權利人需遵照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的基本原則提交損害賠償證據(jù),而民事訴訟中的一些特殊證據(jù)規(guī)則,有助于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證據(jù)的搜集;而《專利法》及其司法解釋,也進一步對損害賠償證據(jù)的舉證規(guī)則進行了細化。此外,面對當前專利侵權賠償中存在的問題,當事人要樹立合理的索賠觀念,合理利用舉證妨礙制度,掌握如許可費、原告的損失、被告獲利等直接證據(jù),如果沒有直接證據(jù),也應盡量尋找一些間接證據(jù);法院應適度降低證明標準,從高度蓋然性轉向英美的優(yōu)勢證據(jù)標準,在沒有直接證據(jù)的情況下,提交經濟學分析也可以成為一種選擇。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最大的公共利益,其最終價值追求是促進經濟社會文化事業(yè)的全面、迅速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保護知識產權,對國家的經濟與科技發(fā)展及與世界經濟接軌,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多年來,為探索和研究司法前沿問題,中國知識產權雜志舉辦了一系列“中知法官論壇”,邀請眾多重量級嘉賓,圍繞知識產權司法領域的難點、熱點問題展開“頭腦風暴”。今年,“中知法官論壇”升級為“中知實務論壇”,繼續(xù)延請司法界、產業(yè)界、實務界、學術界人士齊聚一堂、共話知產。自2019年6月起至10月,中國知識產權雜志將先后在成都、南京、武漢、深圳、福建五地舉辦“2019中知實務論壇'必將為推動我國知識產權司法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繼續(xù)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