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白遮三丑,一胖毀所有。肥胖不僅讓人行動遲緩,還會引病上身。英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肥胖會直接損傷血管,增加心臟病發(fā)生風險。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對1000名接受心臟手術患者的血液和組織樣本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肥胖患者血液中一種被稱為WNT5A的蛋白含量超出正常范圍,并且具有較高WNT5A水平的患者往往會在其動脈中顯示出更快的斑塊積聚進程。這些斑塊是脂肪、鈣和其他物質的沉積物,往往會阻塞動脈,引發(fā)心臟病或中風。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細胞暴露在WNT5A蛋白中時,該蛋白會分泌出更多“有毒產物”,加速斑塊堆積過程。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我們開發(fā)出一種治療方法,可阻止脂肪細胞中的WNT5A產生,或阻斷其對血管壁的作用,或許能消除肥胖癥,預防心臟病和中風?!?/p>
邁克爾德貝基退伍軍人事務部醫(yī)療中心的心臟病專家薩利姆博士則指出,沒有任何藥物可以取代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和運動永遠是第一位,即使適度減肥也有益心臟健康。
針對癌癥這一“疾病之王”,一些非“對癥”藥物反而能發(fā)揮奇效?據(jù)英國《自然》雜志最新一期發(fā)表的一項腫瘤學研究顯示,某些癌癥患者或能從“超適應癥”藥物中獲益——這類藥物并不直接“對癥”,即在常規(guī)情況下不會用于他們所患類型的腫瘤治療中。
這項研究是前瞻性試驗“藥物再發(fā)現(xiàn)”的一部分,該試驗利用遺傳信息,為沒有合適的標準治療藥物可選的癌癥患者提供備選的“超適應癥”抗癌藥物。
荷蘭癌癥研究所分子腫瘤學與免疫學部科學家埃米莉·沃伊斯特及其同事,此次研究了第一批參與此次試驗的215名患者,發(fā)現(xiàn)34%出現(xiàn)部分或完全緩解,或者癥狀保持穩(wěn)定達16周或以上。其中136名患者接受靶向遺傳治療,79名患者接受免疫治療。
研究人員表示,基于個體基因組的精準癌癥療法前景可觀,這一療法強調在治療時考慮個人的基因因素,基于患者遺傳信息的診斷測試,結合其他分子或細胞的分析結果,再針對性地選擇適當和最佳療法。但是,參與人數(shù)較少的話就會導致難以確定其有效性。通過將所有結果——陽性的或陰性的公諸于眾,研究團隊希望能夠加速這一新生領域的發(fā)展。
目前,參與“藥物再發(fā)現(xiàn)”試驗的患者接受了腫瘤全基因組測序,使研究人員能夠鑒定罕見的和新的遺傳變異,進而與可用的藥物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