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大腦機能會逐漸退化,記憶力開始變差。以往認為,大腦“失靈”一方面是由于腦容量縮小了,另一方面是因為腦功能出現(xiàn)病變造成的。近日,瑞典于默奧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模型實驗給出新解釋:上了年紀,人體的大動脈血管逐漸硬化,心臟跳動因此給大腦增加負荷,造成大腦微血管受損,記憶力慢慢減退。
研究者構建了一個解釋模型:以心跳為起點,通過人體大動脈血管,直到大腦微血管。隨著身體逐漸衰老,大動脈血管特別是主動脈會硬化,喪失大部分吸收壓力的能力(心臟給動脈送血時會產生壓力)。這種血壓脈動性轉而會傳導至較小的血管,比如腦血管。大腦微血管和毛細血管承受的壓力增加,對細胞和微血管壁造成損害。這些細胞對微血管血流的管理很重要,如果大腦微血管受損,在處理要求較高的認知過程時會嚴重影響腦供血。另外,大腦中的海馬體靠近大動脈,會提前受到負荷增加的影響。對于健康的年輕人來說,血壓脈動是溫和的,但對上了年紀的人而言,脈動力度則很大,會影響腦組織并損害記憶過程的腦供血。所以,患上動脈硬化后,患者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腦力勞動很吃力、遇事忘得快但往事記得清楚等表現(xiàn)。
研究人員提醒,若家中老人有以上癥狀,要考慮動脈硬化的可能,盡早就醫(yī)。
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和日本科學家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外煙酰胺磷酸核糖轉移酶”(eNAMPT)不僅能延長小鼠的壽命,還逆轉了老鼠身體機能的衰老。而且,人類也有這種酶,這有助于科學家們研發(fā)出新的抗衰老方法。
隨著老鼠和人不斷老去,體內的“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數(shù)量會顯著下降,而新研究顯示,eNAMPT酶可以產生NAD。在實驗中,來自華盛頓大學以及日本國立老年醫(yī)學和老年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實驗鼠年齡為6個月和18個月時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雄鼠和雌鼠血液中eNAMPT的循環(huán)濃度分別減少了30%和70%。他們還發(fā)現(xiàn),體內eNAMPT量越高的年長老鼠,比體內缺乏eNAMPT的年長老鼠的壽命更長。
為了保持老鼠體內酶的數(shù)量,研究團隊對老鼠進行了基因操作,結果顯示,即使是高齡老鼠,身體活動水平也年輕了一歲。如果是人的話,從身體機能的角度而言,相當于從50多歲重返20多歲。此外,實驗鼠在睡眠質量、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和視網膜細胞能力等方面也保持了較高水平。
隨后,研究小組從年齡為4~6個月的老鼠體內提取包含eNAMPT的成分,并連續(xù)3個月注射給年齡為26個月的雌鼠。結果顯示,后者的壽命延長了16%,且毛色變好,動作也比以前靈活。參與研究的華盛頓大學教授今井真一郎表示,eNAMPT有潛力成為一種抗衰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