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爔
摘 要: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也推動了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在新聞的傳播方式上,與主流新聞媒體相比,新媒體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這對主流媒體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主流新聞媒體需要創(chuàng)新傳播模式,以使自己能夠順應這個時代的發(fā)展,能夠擺脫新媒體所帶來的發(fā)展困境。本文基于新媒體背景下,就主流新聞傳播模式創(chuàng)新進行簡要地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 傳播模式
對于新聞傳播而言,時效性至關重要,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有了較大的改變,社會公眾對于新聞傳播的質量以及傳播的效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也給主流新聞媒體敲響了警鐘。這些傳統(tǒng)主流媒體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fā)展,保持自己的主流地位,就需要革新自己的傳播方式,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一、新媒體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分析
(一)使閱讀的互動性有所提升
在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傳播模式影響下,讀者只能夠被動單一地接受新聞信息,新聞機構播出什么樣的新聞,讀者就閱讀并了解該新聞事件即可,在交流與溝通方面有所限制。此時,社會大眾是很難參與到與媒體或者其他讀者的互動交流之中,只能夠作為飯后談資與身邊的人進行交流。但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新媒體也取得了相應的發(fā)展,逐漸體現出智能化、人性化的特點。在新媒體的影響下,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及表達自己觀點的方式更加的多樣化,可以將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表達出來,與其他受眾進行互動交流。例如,許多新媒體都會設有評論欄,讀者在評論欄寫下自己的觀點,其他讀者可以參與進去互動。另外,媒體機構也可以在評論欄與讀者互動。通過這種互動式的報道,就可以擴大新聞信息的傳播范圍,能夠讓更多的用戶所知曉,這對于新聞媒體控制輿論,穩(wěn)定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使新聞的傳播更有時效性
新聞傳播對于時效性非常重視,傳統(tǒng)的電視媒體或者報紙媒體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時效性不是非常的理想,如,受到版面的限制、受到技術方面的影響、考慮到播放的時間等,使得當天的新聞只能夠在第二天播出。而在網絡信息時代,人們接受新聞信息的速度不斷加快,許多剛剛發(fā)生的重大突發(fā)事件,新媒體在短時間內就進行了報道,滿足了廣大受眾的信息需求,而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反映則要慢一拍。所以在時效性的對比下,傳統(tǒng)主流媒體要更差。
(三)使得新聞傳播全媒體化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全媒體化是其中的重要特點。在以往的新聞傳播中,新聞傳播的介質非常少,主要是電視、廣播以及報紙幾種,而傳播的方式也重要是通過文字、聲音以及圖片。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傳播的方式有了較大的改變,逐漸向全媒體化的方向發(fā)展,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傳播的形式。眾所周知,傳統(tǒng)新聞傳播以文字和圖片為主,但是新媒體時代逐漸轉變?yōu)橥ㄟ^動畫、視頻、圖片以及聲音等全方位地為受眾呈現新聞事件,這樣就刺激了受眾的多種感官,能夠激發(fā)受眾對新聞的閱讀興趣,有利于新聞的更好傳播。(2)傳播的介質。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fā)展,人們接受新聞的介質更加的豐富,在以往,人們主要是通過電視、收音機以及報紙等接收新聞信息。但是,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進行閱讀,這些閱讀與傳統(tǒng)電視、報紙等融合起來,一方面滿足了廣大受眾的閱讀習慣,另外也使得人們的新聞閱讀形式有所拓寬。尤其是隨著自媒體的發(fā)展,人們還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獲取最新的信息,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深度需求。
(四)實現了新聞傳播的全時性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呈現了全時性的特點。在以往的新聞傳播中,傳播具有一定的頻次,一般是一天播出一次新聞,或者半天更新一次新聞報道,很難滿足人們對新聞信息的迫切需求。但是,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有所增強,再加上獲得了技術方面的支持,使得新聞的傳播更加的方面,這就使傳播具有全時性的特點。無論哪個地方的新聞,只要被發(fā)布到網上,人們就能夠及時地獲取,可以實現與世界的同步。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只要人們有一臺聯(lián)網的電腦或者智能手機,就能夠隨著了解各地最新的新聞資訊。這樣一來,就有效的彌補了以往新聞發(fā)布時間間隔過長的這一缺陷,彌補了受眾新聞獲取較為滯后的這一缺陷。
二、主流新聞傳播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
(一)革新自己的傳播觀念
1.樹立新的新聞傳播理念
在新媒體背景下,主流媒體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使自己在新聞行業(yè)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與時俱進,對新聞傳播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自己的新聞時效性。而要實現這一點,則需要革新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傳播理念,作為新聞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對這項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當他們的思想觀念得到了革新,才能改變主流新聞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模式。要依據新聞的事實來采寫報道,通過對新媒體技術的引入來促使新聞的內容變得更加的簡單易懂。如,通過加入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提高新聞的可閱讀性。
2.增強自己的責任感
互聯(lián)網的普及使得人們的信息獲取更加的方便,但是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互聯(lián)網上充斥著大量的虛假信息,這些新聞信息會給人帶來一定的誤導。另外,一些新聞工作者為了獲得流量,他們存在著歪曲事實的行為,這就不利于新聞的真實性特點,如果任由這一現象發(fā)展下去,勢必會影響新聞傳播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主流新聞媒體需要加強對新聞工作人員的教育與培訓,一方面提高他們的新聞專業(yè)性,使他們了解新聞傳播的原則。另一方面提高他們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如此一來,就能夠為受眾還原新聞事實的真相,以實現對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
(二)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
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發(fā)展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對其新聞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主流媒體不能夠因此產生對立的情緒,切不可固步自封不求改變,而是需要與時俱進,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從某方面來看,新媒體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既然別人可以用,那么主流媒體也可以使用,而且主流媒體有著多年的新聞工作經驗,所以在新媒體的運用上肯定比其他新媒體要更勝一籌。例如,可以建立自己的官網以及微信或者微博公眾號,在新媒體平臺上構建屬于自己的陣地。如此一來,主流新聞媒體可以從新聞內容的編排上著手,通過優(yōu)質的內容來吸引廣大觀眾。另外,主流媒體可以提高自己的互動性,在新聞傳播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動形式,開動觀眾互動平臺,并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維護平臺的秩序,及時回復受眾的評論,一方面保證廣大受眾的參與權,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的控制輿論,使新聞傳播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三)增強自身的權威性
新媒體雖然在時效性、互動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但是,一些新媒體為了吸引受眾,會發(fā)布一些沒有任何價值的新聞信息,而且存在著相互抄襲的現象,甚至有一些新媒體會偽造信息,以博取受眾的眼球,這樣就使得新聞傳播市場更加的混亂。而與新媒體相比,主流新聞具有很強的權威性,這一特點是新媒體難以比擬的。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主流新聞需要發(fā)揮自己的這一特點,要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滿足受眾對真實的追求。另外,許多新媒體為了博取受眾的眼球,往往會從標題以及圖片上下功夫,但是在新聞報道過后,就會立即轉移陣地,尋求新的能夠吸引受眾的新聞,這樣就很難滿足受眾對新聞事件的后續(xù)報道需求。因此,主流媒體可以從專題新聞的報道角度著手,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后續(xù)報道,來滿足受眾對新聞事件的深度需求。
三、結語
綜上,新媒體對新聞傳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使得新聞傳播的互動性有所增強,使新聞的傳播更有時效性;使得新聞傳播的介質有所增加,這就使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生存與發(fā)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主流媒體需要與時俱進,要革新自己的傳播觀念,增強自己的責任感。此外,要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將新媒體技術引入到新聞傳播之中,實現新聞傳播模式的創(chuàng)新。最后,可以增強自己的權威性,從專題新聞的報道著手,滿足受眾對新聞事件的深度閱讀需求。如此一來,就能夠使媒體贏得受眾市場,實現進一步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敬舒.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chuàng)新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201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