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蓉
這里說的寄,不是郵寄遞送,而是托養(yǎng)。至于狗,也不是什么名貴品種,就是家里那看家的土狗罷了。
新一年,某家的人決定離開鄉(xiāng)里去別的地方討生活,就把狗給寄養(yǎng)出去。
孩子托給誰,家托給誰,其他的牲畜托給誰,都要考慮。
豬雞牛鴨這些都可以賣了,狗卻不能,和孩子一樣,得寄養(yǎng)。
如果以后還落到村里過活,再把它接回來。
隨著狗一起去新家的,是它的口糧——幾大條肉和百來斤的稻谷。當然,也有不帶這些直接折成錢去的。有的狗,寄養(yǎng)一兩年,主人回來了,得還給舊家。有的狗,主人直接不回來,它就在新家過了后半輩子。還有的狗,后來主人回來了,它卻早去了黃泉沒有等到。
人的歸處,決定狗的歸處,但狗拼不過人的野心和年頭。
一條狗在田間飛跑,只抬一眼,人們就知道它是誰家的,若是寄養(yǎng),還能說出它的新住家。而且他們還不管狗的心事,直接不讓它認二主,哪怕那條狗已在寄家待了五六年,在舊家就待了半年,看到它提的還是舊主人。
鄉(xiāng)里的狗不像城里,一說起,就是家人,在這兒,狗就是條狗。但被寄養(yǎng)出去的狗,有時又似人般被提起。比如某家?guī)卓诔鋈ビ隽塑嚨湥瑹o人生還,留下的那狗一出現(xiàn),村里人看到就說,唉,某家就留了一條狗。說的是狗,可那話間的語氣神態(tài),是把它當作人的。
狗和人一樣,在鄉(xiāng)里,都是掛了號的。偶爾跨地界跑出一兩條野狗,人們都端了飯喂。野狗們得了幾頓食,或就地安置,又或再離開去了別處。所以初去城里的鄉(xiāng)里人非常不習慣,因為他們是習慣喂狗的,結果城里的野狗太多太多,甚至隨隨便便就超出了一個鄉(xiāng)里家養(yǎng)的總和,這才明白,原來城里給狗帶上口糧寄狗的,并不多。
家里近年寄的狗有好幾條:有兩條養(yǎng)了大半年,養(yǎng)胖隨著主人住著去了,偶然晚上還來串串門,跑一圈又回山上去。一條是離世的五爺的,它常咬斷繩子回去坐在它的老窩里,好像什么也沒有發(fā)生過,不知哪天,出走了就再沒回來。還有一條,現(xiàn)下正成天招貓逗豬地在家撒歡兒。還有一條是流浪狗,在家住了兩三年,突然離開的,不知道是不是主人回來了。
每年寄狗,都會有那神通廣大的狗,人還沒到家,它卻比人先跑回去,眼巴巴地坐在屋檐下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