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瓜州縣第三中學/宗 海
1 風吹敦煌。
風,一直在吹拂這片神奇而厚重的土地,仿佛從來沒有停止過。
這風聲里,有羌戎族的苦澀、大月氏的喜樂、烏孫人的吶喊、塞種人的歌謠、匈奴人的悲傷……這風聲浸透邊塞之地的荒涼,這風聲啊,就是凄婉的胡笳十八拍!
這風聲見證了一個個氏族和部落的強盛、擴張、遷徙和消亡……
冷兵器時代,搖晃的歷史被系在一條羊毛搓成的韁繩上。
戰(zhàn)馬的四蹄,敲響隱藏大地的羯鼓,旌旗,在風中獵獵,刀劍閃光,箭矢,在頭頂呼呼作響……
將相無種,英雄不問出處。
倘若我早生千年,是否也是一名飲烈酒、啖烤肉,身披鎧甲,馳騁疆場,內心鼓蕩熱血的將軍?
哦,當黃昏里,一場猛烈的沙塵暴,席卷過血雨腥風的戰(zhàn)場之后,這片土地,是否才得以有片刻的休整和寧靜——
可以想象:當夕陽如燃燒的火球,倏然墜入斷崖,滿天的星斗,必定像今夜這般璨然盛開……
軍帳外,無數雙含淚的眼眸,定然癡癡凝望如雪的月色,任西風將內心的憂傷撥響;或張目仰望滿天星輝,追尋祖先饋贈的不曾消失的榮光。
2 有時,一串腳印,就是一條閃光的道路——張騫出使西域,走出了一條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
這條路上,一個個陌生的名字,如天空中的星斗,閃爍著神秘的光芒:樓蘭、菇羌、且末、于闐、莎車、姑師、尉犁、焉耆、龜茲、溫宿、姑墨、疏勒……
這條路,過敦煌,出陽關,穿越帕米爾高原,直至中亞細亞、羅馬帝國……
“不辱君命?!?/p>
“持漢節(jié)不失?!?/p>
沒有哪一條路能有如此艱難;
沒有哪一條路能有如此輝煌。
鷹飛過大地,鷹自由地飛過大地!
從此,這條路上,流淌駝鈴的脆響,流淌瓷器、絲綢、茶葉、文化、和平和友誼……
從此,西域的葡萄、蠶豆、核桃、石榴、苜蓿,在中原大地的沃土上,有了新家。
3 一個叫樂尊的和尚,沿干旱的河西走廊,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游動的沙丘,來到這里,不走了。
“三危佛光”使他內心一片澄明。
從此,鳴沙山的斷崖上,誕生了第一個洞窟。繼而,第二個,第三個……應運而生。
不要忽略一粒微弱的星火,也不要輕視一眼渺小的山泉。信仰的熱情和力量如海浪一樣翻卷!
堅硬的石礫被鐵器鑿出了四濺的火星,叮叮當當的敲擊之聲讓整個河谷沉醉在創(chuàng)造的海洋之中……
在敦煌,在這個連接亞歐版塊的大都會,僧侶商賈、信徒香客、達官貴族都想借鑿洞朝佛,把自己的虔誠和愿望盡情表達。
汗水和信仰得以堅持,色彩和藝術得以張揚!
一頂洞窟,一座佛宮;
一幅壁畫,一個故事;
一尊彩塑,一弘祈愿……
向那些千百年來生活于此的人民致敬,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這片土地的燦爛歷史;
向那些默默無名的能工巧匠致敬,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精美而不朽的真正藝術。
4 多少馬匹,奔馳于烽火的路途;
多少駝鈴,流淌于起伏的沙丘;
多少信仰,凝固于斑斕的壁畫;
多少強盜,醉心于殘暴的搶奪;
多少希望,撒播于苦難的土地……
哦,敦煌!
當歷史的煙云,一縷縷穿越我狹窄的胸腔之后,我的目光漸漸趨于安詳。
我同十月飛翔的陽光一起看到:
金色的大漠、輝煌的洞窟、輕盈的飛天、流動的鳴沙、柔和的佛光和清幽的泉水,正編織出一串串悠遠的音符,飛越河西,飛越西部,飛向更遠的四面八方……大漠高地上的偏遠小城,高樓林立,朝氣初現,清風徐徐吹拂郊區(qū)茂密的林木;葡萄園、李廣杏和風電能源點綴于此,正在唱響一曲發(fā)展的邊塞新歌。
我徜徉于此,用心貼近每棵小草的堅強善良,用熱淚感受每片樹葉的慈眉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