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卉
摘 要:書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載體,民國時期的書籍設計是一個突破,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了研究民國書籍設計的發(fā)展軌跡,本文以書籍版式設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不同為切入點,通過對版面整體設計、設計思想的研究與分析,理清書籍設計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進程;提出這一時期書籍設計的高速發(fā)展離不開封面設計的多樣性、中西文化的交融性以及民族大義的結合性。
關鍵詞:民國書籍;封面設計;中西交融;現(xiàn)代化
中國是印刷術、紙張等技術的發(fā)明國家,因此書籍設計的形式發(fā)展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階段。民國時期是1912年至1949年,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在我國歷史上,民國是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大的時期。在這期間,新舊思想的交替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促進了當時書籍設計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民國時期在中國書籍設計的歷史上是書籍設計藝術的開拓時期,也鞏固了書籍設計的地位,它是由衰敗走向繁榮的重要轉變時期。這一時期的書籍封面設計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xiàn)手段和元素,激發(fā)了讀者對于美的追求。聞一多先生在書籍設計藝術上的成就很高,他說這一時期的封面是“美的封面”。筆者認為,這一時期書籍設計的高速發(fā)展離不開封面設計的多樣性、中西文化的交融性以及民族大義的結合性。
1 封面設計的多樣性
封面設計是書籍裝幀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秀的封面設計是把讀者帶入內容的向導,它將藝術與技術融為一體。書籍設計中的圖形、文字、色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的巧妙結合,就能夠體現(xiàn)出書籍本身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我國古代,書籍常以黃、藍色的紙張作為主要的封面色彩,然后貼上一張寫有書名的標簽。后來到了清末民國時期,我國的書籍封面設計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它不僅能保護書籍,傳達書籍想表述的內容,還對書籍起到美化作用,使人耳目一新。
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西方文化及印刷技術使民國書籍設計的風格不斷變化。這一時期的書籍封面設計具有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在視覺和心理上都能夠激發(fā)讀者對書籍本身內容的渴望,也能提升讀者對于美的追求。圖形是書籍封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書籍整體的裝飾起到了美化的作用。民國時期的設計師們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在學習實踐中自我創(chuàng)新,因此創(chuàng)作出來的封面具有不同的藝術特色。在民國前期,書籍封面的圖形設計大多數(shù)是用傳統(tǒng)紋樣來進行裝飾,之后,裝飾藝術風格席卷全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學習西方的藝術設計風格。后來,除了裝飾藝術風格外,象征型風格因為能夠借助象征性的圖片讓讀者聯(lián)想到圖片背后的意義,也逐步受到設計師們的青睞。之后,因為民國時期的印刷技術不夠先進,漫畫風格的封面設計由此誕生。著名的藝術家豐子愷的作品將中國傳統(tǒng)毛筆的繪畫形式與漫畫風格相結合,使之平易近人,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漫畫風格一樣,延安木刻風格也是由于當時的條件有限而發(fā)展起來的。由于當時戰(zhàn)亂頻發(fā),繪畫材料很難運進來,延安的藝術家們利用當?shù)氐闹脖粯淠緛淼窨蹋纱说窨坛鰜淼膬热菘山?jīng)過多次印刷,使成本降低。其風格簡潔明了,黑白對比強烈,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之相融,變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設計,經(jīng)過廣泛傳播,對當時的政治宣傳起到了強有力的作用。
在封面設計過程中,除了圖形外,文字也是經(jīng)常應用的設計元素。在民國書籍封面中,新穎個性的字體為紙面帶來了生機活力。它除了能說明書籍本身的信息外,也能夠傳遞出藝術美感。在民國書籍封面設計中,美術字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字體。它是經(jīng)過加工、美化而成的文字,它需要根據(jù)書籍內容的需要,將曾經(jīng)統(tǒng)一的字體設計為形態(tài)各異的美術字。民國書籍封面的美術字經(jīng)常將筆畫進行抽象化的變形,如三角形、圓形等一些幾何圖形,來產(chǎn)生強烈的動感;或者是將其中部分筆畫進行粗化或細化處理,以此來增強視覺的沖擊力。除了美術字外,書法字體也是封面設計的常用字體。其作為傳達信息的一種方式,除了為書籍帶來淡雅之感外,也增強了書籍的藝術效果。
色彩同樣是書籍封面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色彩搭配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因為當時的印刷條件受限,色彩的搭配比較簡單,主要是以黑白與純色為主。紅黑色、藍黑色也都是較為常見的搭配,它們之間的色彩配合為書籍增添了沉穩(wěn)的感覺。圖形、文字和色彩作為封面設計的重要元素,它們之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共同為書籍封面營造了奇妙的視覺效果。民國時期的設計師們將三者有機結合,為后代的書籍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中西文化的交融性
民國時期,西方各種藝術流派的風格、形式對當時的中國藝術家們影響頗大。書籍作為承載思想和知識的媒介,與時代的思想變革始終保持一致。西方的現(xiàn)代印刷工藝沖擊著中國傳統(tǒng)書籍的版式設計,書籍是供人們閱讀的工具,所以民國時期的設計師們在版式設計上更加注意人們的感受。我國傳統(tǒng)的書籍版面是以單頁印刷后對折而成,而在新的印刷模式下,這些傳統(tǒng)的版面設計漸漸地遠離了讀者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用直線和花邊作為裝飾的布局。在版面設計中,中西方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字體和字形的差異,字形的不同,畫面的分割比例也會不同。西方強調的是網(wǎng)格系統(tǒng),雖然民國時期沒有對網(wǎng)格系統(tǒng)有較多的使用,但是我們仍然能從中看到網(wǎng)格體系對于民國書籍設計的影響。在荷蘭風格派的影響下,我們使用了縱向和橫向的編排方式,排除了曲線的構成方式,基本沒有其他多余的裝飾,還把數(shù)學應用到設計中去。俄國的構成主義對我們影響極大。受到構成主義的影響,我們把書籍版面設計得更加理性化。俄國的構成主義充滿著革命色彩,它強調結構和韻律構成的現(xiàn)代感,注重畫面的構圖和比例的和諧,因此有著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意味。西學中用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字有著特殊的魅力,中西字體有很多不同之處,如果只是將西方的版面設計照搬到我們的版面設計中,只會打亂它原始的秩序和美感。因此,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探究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漢字體系。
3 民族大義的結合性
在民國時期,書籍本身還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宣傳政治的工具,同樣也體現(xiàn)了設計者的政治理念。民國書籍設計能夠得到發(fā)展,還與當時的民族大義有關。從內容上看,這一時期的書籍中的插畫大多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疾苦,反映社會的黑暗,反映不屈的革命斗爭精神。其緊跟著革命的步伐,生動地表達了書籍內容的進步性及革命性,為書籍增添了感染力。設計者們在設計中會通過色彩的搭配來表達感情。比如《在黑暗中》這本書的封面用黑色為底,書名則為黑紅色,兩種色彩的巧妙結合,深刻地表現(xiàn)出當時的社會黑暗以及廣大革命者為了取得革命勝利拋頭顱、灑熱血的熱忱。延安木刻插畫設計在當時也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它多采用寫實的手法,給人帶來強烈的真實感,而且這種設計風格也容易被當時的群眾接受。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痹O計師們只有把握當代社會中最能體現(xiàn)美的要素,把它融入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 結語
縱觀古今,書籍在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民國書籍設計雖然年代跨度不長,但它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書籍的設計品質,又吸收了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藝術手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書籍設計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21世紀的今天,風格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但之前的藝術設計師們孜孜不倦的學習態(tài)度、勇于創(chuàng)新的藝術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民國書籍設計使書籍的設計不僅完善了設計的意義,而且保留了我們的民族精神以及傳統(tǒng)美學。新一代的設計師可以通過學習民國書籍設計中所蘊含的美學知識,把它們應用到設計中去,實現(xiàn)其存在的價值。當然,我們對于西方的藝術文化,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先進的技術,與時代審美相結合,在自己的設計發(fā)展體系中找到我們獨特的傳統(tǒng)韻味和文化內涵,這樣才能發(fā)展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王受之.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 呂敬人.書籍設計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呂敬人.書藝問道[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4] 邱陵.書籍裝幀藝術簡史[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5] 張澤賢.民國書影過眼錄[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