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制約高校排舞課程開展的因素與對策研究
陳 靜
(山西大學 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排舞作為休閑體育項目,融合了多種文化的傳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可使高校大學生從中感受舞蹈運動的樂趣與風范。然而,在高校,排舞課程的推廣仍面臨諸多因素的限制,如課程理論欠缺,資源信息不足,設施條件不完善,相關知識普及度不夠,師資力量不強等等。文章梳理制約高校排舞課程開展的因素,提出改進的有效對策和建議。
高校;排舞課程;制約因素;改進策略
排舞具有較高的娛樂性、健身性、大眾性、時尚性特點。從舞蹈風格來看,排舞最早源自美國西部鄉(xiāng)間社交舞蹈,在與其他舞種、曲風的融合與吸收中也逐漸形成多元化舞步[1]。從現(xiàn)有的排舞編排設計與舞步規(guī)范來看,流行的每一支排舞都有相對固定的舞曲名稱、舞步節(jié)拍及組合動作,如單腳支撐來保持重心平移的動作多,而跳躍式?jīng)_擊性強的動作相對較少,運動風險小,適宜多人共舞,單人獨舞。在排舞節(jié)奏風格上,快慢難易可以自由選擇,成為高校休閑健身運動的新寵。鑒于排舞在高校校園的推廣現(xiàn)狀,盡管有些高校將之列入公共體育課,但因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相比,引入時間短,大學生參與及認知度低,加之高校對其重視不足,使其推廣面臨諸多限制。為此,本文將著重就影響因素進行探析,提出改進思路和對策。
排舞運動在我國高校的引入時間短,其運動方式與體育舞蹈、健美操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技術難度、表演技巧方面相對自由、多變。相較而言,排舞在推廣中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盡管也有高校及機構在研究排舞理論,但在舞蹈步法、舞姿動作,曲風類型、隊型編排等方面理論性不足,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教學、比賽及推廣中缺乏健全的評價標準體系,制約了排舞課程在高校的廣泛推廣。同時,高校自身并未對排舞運動給予足夠重視,在學科發(fā)展上,也沒有排舞方向的本科、研究生專項培養(yǎng),也是影響排舞教學及師資匱乏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與發(fā)展都需要豐富的學習資源來支撐。但從我國高校實施排舞課程現(xiàn)狀來看,教材缺失問題明顯,一些高校自主開發(fā)的排舞教材缺乏權威性,也未結合排舞課程細化教學綱要,在電子類電教資源建設上更是匱乏。據(jù)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資源庫的檢索發(fā)現(xiàn),與排舞運動有關的出版物僅有五六種,且多數(shù)是對排舞運動的簡單介紹。高校在自編教材中,也是僅憑教學經(jīng)驗來收集和整合排舞教學內(nèi)容,使得排舞教材單一性、隨意性過強。在排舞運動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方面,盡管網(wǎng)絡實現(xiàn)了跨越時空的信息傳播,但從國際排舞協(xié)會網(wǎng)站檢索中發(fā)現(xiàn),利用網(wǎng)絡賽事來組織和推廣排舞運動已經(jīng)成為主流,且賽事網(wǎng)站需要提供賽程、內(nèi)容、競賽曲目、教學綱要等資料的免費下載。而我國排舞比賽官網(wǎng)主要提供賽程、競賽規(guī)則、教學視頻,并沒有排舞舞步教學內(nèi)容。從國際排舞協(xié)會認證的三千多首排舞曲目中來看,我國公開的僅有86首,而相關網(wǎng)絡發(fā)布的教學視頻也是參差不齊,資料不完整,很多排舞推廣曲目無法下載,高校如果想獲取相關曲目資料,必須購買或參加培訓。[2]如此以來,面對國內(nèi)高校龐大的排舞運動需求,信息化排舞資源卻被擱置,也成為制約排舞運動推廣普及的重要阻礙。
排舞運動具有靈活性、多樣性,雖然對場地、硬件設施條件要求較低,但對于高校排舞運動課程教學與推廣來說,也應該具備最基本的教學、訓練條件。事實上,很多高校并未專門設置排舞運動場館或教學訓練房,很多排舞教學都是在空地上自主實施。高校其他體育課程教學對場館的占用較大,能夠分配給排舞課程的課時則較少。另外,音樂設施作為排舞課程教學的必要條件,很多高校音響設備為小型移動音響,U盤音樂文件。這些教學設施、設備投入不足,也是制約高校排舞課程推廣的現(xiàn)實原因。
排舞課程的開展離不開專項賽事的助推,而綜觀當前全運會、城運會、全國體育大會,并未設置排舞專項。全國性排舞賽事僅僅作為健美操的一個分項形式,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更沒有排舞賽事。雖然排舞在全國各高校都受到關注,也積累了相對固定的參與人群,但賽事活動缺失,賽事規(guī)格低,賽事覆蓋范圍小等問題影響了排舞運動環(huán)境的營造。高校大學生排舞社團規(guī)模小,很多高校還未成立排舞社團。在高校大型活動組織中,排舞團體表演往往為助興節(jié)目,一般臨時聘用指導老師進行排舞編排與訓練。由于排舞學習時間短,教學質(zhì)量良莠不齊,大學生對排舞運動缺失應有的參與樂趣,甚至還對排舞運動厭煩與排斥,制約了高校排舞運動的普及。另外,排舞課程在高校的開展多為自選性,各院系并未對排舞課程給予足夠重視,大學生在課余體育活動中,對排舞項目的選擇率也往往較低。
師資是排舞課程教學與推廣的關鍵,但從高校排舞教學實踐來看,師資水平較低,優(yōu)秀排舞教師缺乏是制約排舞推廣的重要因素。據(jù)了解,很多高校的排舞課程教學師資來源多為其他專業(yè)教師通過培訓或自學而來,排舞專業(yè)師資占比很少。盡管一些高校也會定期組織排舞教師參加相關課程培訓,但參與培訓的師資數(shù)量占排舞課程師資總數(shù)的極少部分。另外,一些國內(nèi)排舞賽事主辦機構也不定期的組織排舞課程培訓班,但因考慮到商業(yè)利益,相關課程內(nèi)容及學習費用較高,降低了高校排舞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也讓同業(yè)間的學習、交流受到影響,更難以順應高校排舞課程教學需求。
重視排舞課程基礎理論研究的工作,特別是高校要發(fā)掘自身學科專業(yè)、師資優(yōu)勢,積極與排舞研究機構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探究基礎理論及教學方法,從專業(yè)視角來分析排舞運動的技術特征、舞蹈要素、風格類型等特征,將這些研究和教學成果轉化為有效的教學理念,讓更多的人群了解排舞,認識排舞,學習排舞。[3]同時,高校在排舞理論體系建設上,要展開師資、資源、平臺交流與共享,鼓勵高校有經(jīng)驗的排舞教師聯(lián)合編寫相關排舞教材,對排舞運動的歷史、發(fā)展、編排方法、教學競賽與裁判法則進行研究,豐富排舞課程理論內(nèi)容,構建全面、系統(tǒng)的排舞課程理論框架,為推進排舞推廣奠定理論基礎。
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保障高校排舞課程開展的重要支撐,高校要認識到排舞資源庫的重要性,積極鼓勵排舞教師對相關排舞學科教學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如收集相關排舞書籍、教材、教程、影像資料、法規(guī)等內(nèi)容,分類編輯存儲。同時,高校之間要加強排舞信息資源庫交流與共享,如與國家排舞教學網(wǎng)站、相關部門、行業(yè)組織展開橫向聯(lián)系,共同構建可共享的教學資源庫;整合可供高校及學生學習、觀摩的各類排舞教程,使更多的人群能夠從中了解排舞,參與到排舞課程學習中。
從高校排舞課程教學場地、訓練場所來看,多為水泥地,音響設施落后,既限制了排舞技術性動作的教學與訓練,也不利于營造良好的排舞學習氛圍。高校要從資金投入上,適當給予傾斜,完善高校排舞場地設施更新改造。如增加音響設備投入,采購和配置高性能、一體化音響軟硬件系統(tǒng);專門劃定排舞相關教學場館,對場館地面、環(huán)境等進行升級改造,為高校排舞課程教學提供優(yōu)越的硬件保障。[4]
對高校排舞課程的推廣,要拓寬學習渠道,要結合校園活動宣傳,促進排舞教、學全面展開。一方面,在排舞課程設置、學時、場館教學等方面進行全面拓深,讓更多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包括對教職工的組織與教學;另一方面,結合排舞推廣成立各類排舞社團、俱樂部等組織形式,并通過校內(nèi)排舞培訓、排舞比賽,校際排舞主題競賽、表演活動,來營造排舞推廣氛圍。
排舞教師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高校排舞開展的成敗。從師資結構上,一方面要提高排舞專業(yè)教師的比例,提升排舞教師教學技術水平、創(chuàng)編水平;另一方面,引入靈活的、多樣的排舞師資培訓機制,結合排舞教學及行業(yè)協(xié)會等機構,著力開展排舞課程師資提升培訓班,增進高校校內(nèi)排舞師資、校際排舞師資間的交流與學習,擴大高校排舞師資整體規(guī)模。同時,針對排舞競賽活動規(guī)則,高校要鼓勵排舞教師參與排舞競技規(guī)則學習,擴充高校排舞教練員、裁判員隊伍,為排舞競賽活動的組織提供后備支撐。
高校排舞課程開展與實施,要結合高校學生及本校實際,從排舞活動組織上營造學習氛圍,從排舞課程教學上,優(yōu)化課時與教學內(nèi)容,突出對學生需求的挖掘,增進學生從排舞運動中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另外,高校排舞教師一方面要注重排舞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究,加強理論學習與行業(yè)交流,擴充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如加強對排舞與健康教育、保健學、心理學的融合,加強對排舞曲目創(chuàng)編的研究,豐富排舞教學內(nèi)容。另一方面,要注重排舞教學與其他體育項目、體育文化的融合,發(fā)掘體育精神,倡導健康的體育理念,引領廣大學生從排舞運動中增強體質(zhì),緩解壓力,提升體質(zhì)。
[1]高虹.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大學體育排舞選項課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5(6):150.
[2]梁琪,胡效芳.排舞運動在高校公共體育課開展的可行性研究——以晉中學院為例[J].湖北體育科技,2016,35(2):185-188.
[3]李梅.淺談高校排舞課程設置與教學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5):152.
[4]陳靜.試論高校排舞教學現(xiàn)狀及發(fā)展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7,7(6):101-102.
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rrying out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Jing
(School of Business,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0, Shanxi, China)
陳靜(1986—),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