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輝 云南工商學院
“教育的本質是一個人文過程,是以人為中心的培養(yǎng)過程”,課程教學應該為這一過程服務?!绑w育活動中存在著大量的人與人的關系,存在著榮辱與共、勝負得失,甚至是生與死的抉擇,于是人文道德就成為對體育實施控制的重要手段?!弊鳛槿宋木衽囵B(yǎng)重要課程之一的體育,“如何通過體育項目教學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是一項有意義和富于創(chuàng)新的課題。本文用人文精神培養(yǎng)教育理論和跆拳道課程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嘗試探索在跆拳道教育過程中實現人格培養(yǎng)目的的途徑、手段、方法,旨在提升跆拳道課程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效果,也希望可以為其它體育教學提供相關的借鑒和參考。
人文精神是大學與生俱來的特點,但隨著自然科學、實證主義的迅速崛起,人文精神逐步走向式微。一些學者指出,當今中國的大學不缺規(guī)模和高樓,缺的是大學人文精神?!爸亟ㄈ宋木瘛?、“掀開被遮蔽了的人文精神”成為高校的時代呼喚。目前,高校人文精神培養(yǎng)研究多從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的角度出發(fā),這種以呆板的道德教化形式進行的人文教育收效甚小。相較于大學的硬軟件建設,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卻處于滯后狀態(tài)。傳統(tǒng)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失效,現實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失范,理想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失落等現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
教育需從人文精神培養(yǎng)開始,體育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體育運動的價值只被強調于增強體質,其教育的功能只是被強調用于“身”,而忽略了“心”和“智”。體育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在教育過程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充分的利用。與此同時,一些研究心理的學者發(fā)現,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人往往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誠信務實的作風,勇敢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健康的人格因素;國內也有體育學者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文章表述,通過對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人格的比較,在多數因素上,體育大學生比普通學生更健康。我們已經能隱約意識到體育對于培養(yǎng)健康的人文精神有一種獨特的作用,相關研究也證明了體育教育與健康人文精神培養(yǎng)之間存在著一種良性的正向關系。
在國內人文精神“缺失”、“被蒙蔽”的背景下,9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引進跆拳道,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普及推廣,慢慢進入許多高校。跆拳道入門相對簡單、注重禮儀培養(yǎng)和跆拳道精神修煉,因此成為深受青少年喜愛的體育運動。加之其本身的整體包裝運作和中國對新興奧運項目的大力推廣,跆拳道運動在中國發(fā)展迅猛,各高校也相繼開始跆拳道課程。
“爭斗而有禮讓,有勁而不粗野”。體育是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載體,跆拳道又是與人文精神教育融合完美的體育項目。作為一種競技格斗項目,跆拳道運動重在強調習練者人格道德修養(yǎng)。跆拳道強調“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精神,培養(yǎng)塑造具有“跆拳道精神”、遵循“武道”規(guī)范的人,從而實現培養(yǎng)習練者健康人文精神的目的。從文化的視角看,作為一個具有東方體育特點的奧運項目,跆拳道項目合中西體育人文精神為一。它既弘揚奧林匹克運動追求個體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強調公平、公正,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又繼承了東方崇尚禮儀、尊師重教、忍耐克己、團結和平等人文精神。
從技術視角看,跆拳道還具有鮮明特點,動作簡單、有明確的級段位劃分、有利于循序漸進的教學。跆拳道運動項目中的拼搏競爭的精神、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規(guī)范、自強愛國的觀念等人文價值取向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高校開設跆拳道課程,應該成為高校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教學目標和手段。
相較于生硬空洞的道德教化,在課堂教學中貫穿和滲透人文教育的內容和精神,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代跆拳道運動的推廣十分重視跆拳道精神的灌輸。在跆拳道“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教學改革中,要更加重視跆拳道精神培養(yǎng),通過學習跆拳道,讓學生養(yǎng)成了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尊重他人的正派作風和高尚品格。
作為一名跆拳道教師首先要努力提升個人的技術和教學水平,并充分掌握跆拳道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實質。只有這樣才能將最好的知識、技能教授給學生。在教學的同時,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并將人文精神融入其中。單獨的人文精神教學枯燥乏味,很多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我們老師要尋求和探索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投入進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把跆拳道的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傳達給學生,讓他們得以更好的提升。
要讓大學生人文精神素質得以改善和提升,需將工作落到實處,并長期有效的執(zhí)行。還要建立健全評價和考核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