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龍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竹山鎮(zhèn)中心小學,云南 昆明 650000)
前言:教育教學的開展應該是以發(fā)展的、前進的眼光對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重視學生潛能的開發(f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重視學生個體差異,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和發(fā)展方式,最大潛能的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開展小學語文的差異化教學是必然的。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主體地位越發(fā)被重視起來,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發(fā)揮出學生的教學主體的作用,而是采用灌輸方式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有效區(qū)分出學生的差異性,對于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并沒有起到相應作用。差異化教學可以大大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單一與枯燥,讓學生獨立參與到教學中,發(fā)揮學生個體的作用。
教育教學工作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取得整體的優(yōu)秀成績,而是為了讓學生個性在教育教學中得到發(fā)展和引導,針對學生不同性格特點以及能力傾向性的不同,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實現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高。差異化教學使得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教師的幫助和指導,用適合自己的方式獲得知識,從而提高對語文學習的成就感,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主性的提高。
比如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提出不同的要求。針對學習層次較高的學生,其需要掌握通篇詩歌的內涵,學會欣賞詩歌的表達和抒情方式,掌握詩歌寫作的手法以及對詩歌中的一些好詞好句進行賞析。對于層次中等的學生而言,他們主要是掌握并理解詩歌的內涵,對于詩歌中一些重要的詞句可以理解并且賞析。針對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他們只需要掌握詩歌的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優(yōu)等生對于語文知識和文學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和探索,并且還能大大提高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對于層次處于中等和較低的學生而言,也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觀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提高教學方法的差異化。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采用分類指導的方式對不同學生遇到的不同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比如針對層次較低的學生遇到的復雜問題應該采用分解的方式幫助其走出學習的困境。針對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指點思路,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知識掌握相對熟練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往往可以很快對老師的問題做出回答,但是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對于教師的提問往往就需要很長時間思考,教師如果在課堂上等待這部分學生思考的結果就會浪費很長時間,對于課堂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效率產生消極影響。這時教師可以采用過渡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作文課程中,引導設置兩個不同類型的題目,比如怎么過星期天?家人的心情以及趣事內容等;現實中很厲害的那些人,了不起的那些人,他們身上的故事等,注意描述他們的心理和動作。開放性的題目和內容對于學生思維發(fā)散具有積極作用。
教師教學中的各項組織活動雖然時常開展,但是很難將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活動的主體依然是班級中成績較好的學生為主,其他層次學生因為缺乏成功體驗,從眾心理嚴重,活動參與不積極。差異化教學理念要求我們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組合方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與其他層次的學生同一小組合作,通過制定差異化各自學習的目標,讓層次較高的學生帶動層次較低學生的進步,每個學生都可以完成自己任務,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結束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的開展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言的,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個體化差異教學重要性的認識,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開展小組分層教學,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全面實施差異化教育,發(fā)揮學生特長,激發(fā)學生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