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吳集中心小學 王克石
小學時期是學生真正接受教育的開端,也是對于一個學生進行培養(yǎng)的奠基階段,在這樣的時期,學生能否擁有較為全面的智力、各方面能力的開發(fā)以及培養(yǎng)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極為重要的,尤其是語文這樣一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關聯(lián)的學科,不僅在生活中有著極多的應用,也是學生理解其余科目的基礎。而在語文的教學中,作文是不可忽略的一項,對于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情感表現(xiàn)能力等方面都有著極為重要且無法磨滅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不能夠忽略的一大教學方面。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而出現(xiàn)教學失誤,使得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逐漸消失,其綜合能力自然難以獲得提升,更不要說全面發(fā)展了。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生的作文教育常常會出現(xiàn)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學方法單調,在現(xiàn)今的語文教師隊伍中,大多是年紀較長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往往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單一化的教學使得課堂氛圍僵滯,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顯得更為低下;二是教學模式化,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常常會因為學生的寫作效率低下而選擇進行寫作模板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接到了作文要求后第一件事就是選擇模板,這就導致學生寫出來的作品逐漸同質化,沒有屬于自己的情感表達;三是學生自身閱讀面的狹隘,在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其基礎之一便是閱讀能力以及閱讀面的廣博,然而在現(xiàn)在的教學之中,緊張的課業(yè)所帶來的影響導致學生在課余時間里大多數(shù)都愿意玩游戲或者進行其他娛樂活動,很少會沉下心來閱讀,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低下,閱讀面也就較為狹隘,沒有豐富的閱讀面來作為保證,學生在寫作時便如同擠牙膏一般艱難,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只知道套用模板,寫作能力自然也就難以有所提升。
在了解了作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之后,就需要對此進行針對性的解決,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有極大關聯(lián)的學科,可以說語文這門課程便是脫胎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當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有所體悟時,他們會不自覺地想方設法將自身的情感與思想表達出來,作文便是其中一個形式,因此若是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有極為豐富的精力與情感,他們的作文便會有所反應,寫出來的文字便不會是套用模板的機械內容,而是有情感、有內涵的作品,二者之間可以說是質的飛躍,因此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要重視這一點,并且嘗試在生活中尋找教學的素材,讓學生能夠學會在生活中體驗到各種情感并且將之付諸筆尖,給自己的作文賦予靈魂。
在現(xiàn)如今的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常用的便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然而作文作為一種國人的情感表達形式,若是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單純的講解,學生所接受到的教育便是死板僵化的,同時,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寫作技巧難以在單一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獲得快速的提升,教師為了教學效率以及教學進度,也就只能夠求助于寫作模板,因此,為了提升作文教學效果,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學的方法來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對寫作燃起興趣,隨后再進行寫作技巧的教學,學生能夠更快進入課堂,課堂效率也能夠有所提升。
中國有句古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句話應用于作文的教學中便是閱讀對于作文水平的作用,大多數(shù)小學生在面對作文時手足無措的原因便是他們沒有素材,也沒有技巧,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常常會將敘事文寫成“流水賬”,這可以說是學生的作文中的通病了,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通過教學活動以及課堂內容的整合來對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積累素材的同時也逐漸學會前人的遣詞造句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后再對學生的寫作技巧進行教學與訓練,比之單純的教學來說,學生有了一定的印象再對學生進行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會有種“醍醐灌頂”之感,而非強行灌輸帶來的迷茫,課堂效率也會在這樣的條件下有極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是對于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一大教學板塊,在整個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奠基階段,其教學成效更是影響著學生日后的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持久發(fā)展的可能,在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積極思考課堂與新式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融合度,努力緊跟時代的潮流,打造出更為優(yōu)質的課堂。為此,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摒棄以往的陳舊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寫作成為學生的樂趣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寫作效率以及質量低下的問題并且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