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逸倩
(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花橋國際商務城聚福幼兒園 江蘇 昆山 215300)
幼兒游戲的功能不僅僅在于讓幼兒體味快樂,更重要的是游戲了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并且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蘊含教育意義的游戲能夠顯著的提升課程教育的有效性。以幼兒美術課程的教學來說,美術課程時幼兒認識世界、學習審美、熏陶情操的重要途徑,將美術教學與游戲結(jié)合起來,能夠減少單純課程講授的枯燥感,吸引幼兒主動愛上美術學習。與系統(tǒng)的美術專業(yè)學習不同,幼兒的美術更接近于“涂鴉”[1],教師講游戲與繪畫結(jié)合起來,把美術學習的內(nèi)容用游戲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已經(jīng)是當下眾多幼兒教師最常使用的教育手段。當然,在施行美術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幼兒園中的幼童多數(shù)為7歲以下,這個年齡的幼兒在認知水平方面十分有限,因此教師安排的繪畫教學內(nèi)容應當盡量的生活化,盡可能的選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事物,在學習美術的初期以此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并配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具有游戲性的題材。舉例來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大多數(shù)會喜歡小動物,如小兔子、小貓、小鳥等,教師根據(jù)不同的小動物來在繪畫過程中加入情節(jié),如“小貓和毛線團”、“小鳥的一家”等等,選擇孩子們在生活中能夠看到的一些動物,在孩子們開始畫畫之前,可以和幼兒一起欣賞小動物,在教師的示范之下學習用畫筆描繪小動物,隨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小朋友們一起來玩和小動物有關的游戲。此外,還可以使用一些手工材料,和幼兒一起制作小動物,例如用毛團做小貓、小兔子,還可以利用涂色版,教會幼兒認識顏色的基礎上,讓幼兒為圖案畫上顏色,為小動物填上花紋,在這個過程中同樣要與游戲結(jié)合在一起,如分組填色比賽,或者安排幼兒扮演自己所畫的小動物角色,孩子們一起模仿小動物進行對話等等。教師要學會善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道具或者玩具,如書包、糖葫蘆等等,從生活中尋找繪畫游戲的靈感,同時也有助于讓孩子們養(yǎng)成注意觀察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更加能夠自由的發(fā)揮想象力,教師亦應當經(jīng)歷引導幼兒開發(fā)自己的潛能,發(fā)展思創(chuàng)造維,對幼兒表達自己見解給予鼓勵和提倡,因此,一個自由、愉悅的學習氛圍十分重要?!?-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也提出,要讓幼兒成為更加自主、自動、自信的學習[2],在《指南》與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幼兒的美術課程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美術活動不僅是讓幼兒進行繪畫、涂鴉的模仿,還要注重兒童創(chuàng)新繪畫思維的開發(fā),因此更要將游戲與繪畫教育進行有機的結(jié)合,用游戲化的方式引導幼兒,將繪畫技巧的教授過程變得游戲化,如利用歌謠,在幼兒學習畫蜻蜓的時候,可以一邊和孩子們一起唱著歌謠一邊畫畫:“大蜻蜓,綠眼睛,兩隊翅膀亮晶晶”,諸如此類,幼兒能夠很快掌握蜻蜓的形狀。另外,還可以將繪畫與觀察結(jié)合起來,在繪畫之前讓幼兒對主題內(nèi)容進行觀察,如青蛙、小魚、樹葉等等。以樹葉為例,樹葉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事物,這樣便于幼兒采集和觀察,在美術課開始之前,先讓幼兒收集樹葉,每個孩子都要收集幾張帶到學校,并在課堂上進行觀察,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大聲說出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詳細的游戲化美術教育可以參考如下:首先教師定好預期目標:第一,了解樹葉的形狀,第二,畫出自己的樹葉,讓幼兒自己描繪對樹葉的認識和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自主發(fā)揮,可以印著畫,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用樹葉、樹枝粘貼出小樹、孔雀等形象,用多變的方式幫助幼兒加深對樹葉的印象,初步接觸臨摹,既可以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也教會幼兒掌握了初步的繪畫技巧。
美術教育活動結(jié)束以后,教師要對幼兒的成果給出評價,此時要注意這種評價也要有游戲化內(nèi)涵,不可過于直接,讓評價更加有趣,以免讓一些消極的評價影響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要用積極的態(tài)度給予幼兒肯定,并指導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課程的游戲化指的不僅僅是將各種各樣的游戲與教育結(jié)合起來,更重要的是注重游戲精神的傳達,淡化幼兒學習的功利性,讓幼兒在游戲精神的熏陶下更加無拘無束的成長,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可以看到,游戲的運用能讓幼兒美術教育更加有效,讓幼兒更好的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在學習繪畫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美術素養(yǎng),游戲化美術教學對幼兒身心的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