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雨潔 by Wu Yujie
志怪傳奇,古已有之。有關石頭的,更不鮮見。
今天人們談到離奇的怪石故事,往往先想到《聊齋志異》的“石清虛”。但古代關于怪石的故事可多了去了,有些令人驚愕,有些令人捧腹,有些讓人莫名其妙。從這條線索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古代社會中不被人重視的一種“志怪型”的賞石傳統(tǒng)。
漢代劉歆著的《西京雜記》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西漢的學者五鹿充宗的師傅,叫做弘成子。弘成子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得到一位高人贈送的文石。弘成子把石頭吃下去后,居然智慧大開,成為了漢時名聞天下的鴻才通儒。后來弘成子生病了,就把這塊文石吐出來傳授給徒弟五鹿充宗,充宗也瞬間明悟,從此成為了天下有名的大學者。
唐代蘇鶚撰的《杜陽雜編》里記載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怪石。說是唐代大歷年間,前來進貢的日林國有一奇聞。這個國家的西南方有一種怪石,面積大約有數(shù)百里,像鏡子一般光明澄澈,可以直接照見人的五臟六腑。病人在怪石前照一照,馬上能看到病灶,再對癥下藥,則無病不除。這個石頭被命名為“仙人鏡”,聽起來,實在有點類似X光的效果。
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則記載了另一種“鏡石”的傳說。說濟南郡內有一座方山,是神仙得道的場所。山的南面有個明鏡崖,有一塊三丈大小的鏡子一般的石頭。這石頭能照見鬼怪魍魎??赡芤驗樾Ч植?,到了十六國南燕的時候就用生漆把石頭涂了。當?shù)亓鱾髡f,因為山神也不喜歡被鏡巖所照,所以要用漆覆蓋。
除了能照疾病、照鬼怪,古人還認為石頭可以照出人一生的劫難和福氣。如《酉陽雜俎》寫劫化他國有一種石頭柱子,顏色青碧光潤,人往石柱前一站,一生的罪孽和福氣就會呈現(xiàn)其上。
還是出自《杜陽雜編》這本書,唐代會昌元年,夫余國進貢了一種“松風石”。這石頭有一丈大小,看起來像玉一樣晶瑩剔透,其中還有一棵蓊郁古松的形態(tài)。石上蒼松自生涼風,到了盛夏,皇帝就會下令將石頭搬到各宮室內,直到秋風乍起,才把石頭收起來。
《酉陽雜俎》里面記載了古代的納采之禮,除了合歡、阿膠等之外,居然還有“雙石”,加起來一共九項禮物,每一項都有一個祝愿在內。譬如膠漆取其堅固,棉絮取其調柔。而雙石,是寓意心意兩固。大約源自《詩經(jīng)·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是對婚姻的慎重承諾。
《酉陽雜俎》里寫道,唐代名士崔玄亮有一年在沙岸上散步,無意中撿到了一塊石頭,差不多雞蛋大小,又黑又潤,十分可愛。他一邊走,一邊玩,正當他愛不釋手時,這塊石頭突然破開,里面鉆出只小鳥破空飛去。也不知這到底是石頭,還是一種古怪的鳥蛋。
段成式的親戚據(jù)說小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小孩掏鳥巢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枚黑色雀卵大小的石頭,又圓又滑??墒呛髞碛幸惶煨『阉驳搅艘粋€醋壇子里,忽然覺得石頭在動。小心地看一眼,發(fā)現(xiàn)它伸出了四條細帶子一般的小腿。但一旦拿起來,這小腿就縮了回去。
這類故事還有很多……
《酉陽雜俎》里記載湖南衡陽湘鄉(xiāng)有座石魚山。山石的顏色發(fā)黑,紋理像是雌黃一般。每剝開一層,就可以看到魚的形狀,而且首尾俱全,栩栩如生。這其實是非常逼真的化石描繪。只不過作者又在后面加了一句:說這種石頭燒起來也有魚腥味。這大概就是幻想了。
《酉陽雜俎》中記載唐代的駙馬爺于季友當刺史的時候。當?shù)赜幸蛔鶑R,廟前總有很多人來釣魚。有一個漁翁拉網(wǎng)的時候,發(fā)現(xiàn)異常沉重,再一看,網(wǎng)已經(jīng)破了,但里面什么魚也沒有,只有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雖然看不出什么名堂,但于季友隱約感到這不是什么尋常東西,于是跟廟里的僧人討來供奉在佛殿中。說來也奇怪,從此后這塊石頭就一直在長大,過了幾年一稱,居然已經(jīng)有40斤重。據(jù)說當時有人親眼目睹此事。
五代杜光庭撰的《錄異記》寫了一個進士李眺所收藏的一塊小石頭。乍一看,這小石頭只是青黑板正,摸起來光滑可愛。所以李眺偶然撿來以后就一直拿它當書鎮(zhèn)用。直到一天,他發(fā)現(xiàn)很多小蒼蠅飛到石頭上,怎么趕也趕不走。再一看,原來不是趕不走,而是這些蒼蠅都變成了石頭。他覺得十分奇怪,于是又捉來其他的小蟲子做實驗,發(fā)現(xiàn)也都是同樣的情況,只要一挨近這塊石頭,小昆蟲就自動化石,而且皮殼堅硬厚重,與真石頭一模一樣。
《錄異記》中寫道,蜀中晉源縣的山亭里放了兩塊大石頭。每塊直徑都有兩尺來寬。人只要坐在這個石頭上,就會突發(fā)心絞痛,救治不及。這兩塊石頭顏色略帶青白,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不過據(jù)當?shù)厝怂f,是天上落下來的隕石。而且更神奇的是,東邊這塊石頭坐了以后并不會如何,但如果不小心坐到了西邊那塊,就會心痛而死。
五代徐鉉的《稽神錄》記載,據(jù)說五代時候婺源縣有塊大黃石。大黃石從山上墜落到溪畔,晶瑩剔透??墒亲詮氖^跌落至此后,就經(jīng)常有一群狗圍攏沖它狂叫,一叫就叫上數(shù)日之久,當?shù)卮迕癫粎捚錈?,只好把石頭推進水中。誰知狗群依舊不依不饒,在溪水中狂叫不止。最后沒有辦法,大家一起把石頭撈出來砸碎了,狗群才停止咆哮。
《稽神錄》記載晉安有座東山。有一天,一個姓陳的樵夫突然發(fā)現(xiàn)山中一直有一道沖天的紫色光芒。紫光不同于別的光,在傳說中往往是與神仙帝王聯(lián)系在一處的。陳樵夫窺探已久,最后發(fā)現(xiàn)有一頭巨大的鹿,那道光芒就是自它的口中涌出的。樵夫設計捕獲了這頭鹿,切開它的腹中,得到了一枚紫色的圓石。他知道這必然是寶貝,于是小心地收藏了起來。說來也怪,從此之后,樵夫就發(fā)了財,而且越來越富有。直到這顆石頭傳到他孫子的手上,有一天孫子喝醉了酒,心想這石頭有什么神奇的,就輕蔑地把它砸碎了,從此以后,富貴不在,家中越來越貧困……
從這些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古人以石寓德、以石為友兩種道路之外,其實還有一種“以石為神”的隱秘傳統(tǒng)。在潛意識中,人們對石有種好奇、不解,甚至敬畏臣服。這種對怪石的敬畏,是對天道鬼神敬畏的縮影,也是古代賞石中一種不曾被詳細言說討論的隱秘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