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個性化寫作教學是展現(xiàn)學生個性魅力的重要途徑。個性化寫作教學需要教師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本文就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個性化寫作教學的方法。
語文學科是我國教育的基礎學科,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然而作文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作文是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和發(fā)揮,需要學生在看到作文題目后有抒發(fā)情感的欲望。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個體差異的存在也導致作文教學不能千篇一律。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作文教學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寫作的第一要素是豐富的素材積累,學生只有具備充足的寫作素材,才能在需要寫作時文思泉涌。素材來源于生活,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課業(yè)繁重導致其不能有充分的時間閱讀大量的書籍,對他們而言積累素材的最佳方式就是對生活細節(jié)多加留意,對生活現(xiàn)象留心觀察。另外,不同學生觀察同一個生活現(xiàn)象也會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觀察角度,這對作文個性化教學大有裨益。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促進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觀察和留意。例如在面對作文題目《春天的樣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想春天是什么樣子,尤其是寒冬過后自然景觀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動植物有什么變化等,然后要求學生在上學或放學回家的路上觀察路邊景致與冬天相比有何不同,然后寫一篇簡短的日記,記錄下當天觀察所得。日積月累,相信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一定會發(fā)現(xiàn)很多變化,然后再提筆寫作。這樣,學生的作文成果充滿真實感,有了實際現(xiàn)象的支撐,學生的作文也會更加飽滿。
二、利用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
小學生寫作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表達對作文題目的感悟,再加上自己對題目的適當發(fā)揮,最終將具體事物或現(xiàn)象升華到精神層面的過程。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的個性化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至關重要,同時還要啟發(fā)學生適當想象,以便對文字進行潤色和修飾。為了實現(xiàn)作文個性化教學,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突破思想桎梏,打破定式的束縛,充分迸發(fā)思維,實現(xiàn)個性化寫作。簡而言之,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尋求幫助學生找到靈感的方法。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加強感悟、尋找靈感與安全的途徑之一,學生在實踐中能切實觀察作文題目中的事物,從而為迸發(fā)情感領悟提供現(xiàn)實基礎。例如在作文《神奇的不倒翁》一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準備制作不倒翁的工具和材料,讓學生動手制作簡易不倒翁。這個過程既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參與主動性,又能讓學生切實感受不倒翁這一寫作對象,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三、尊重學生在情感方面的個體差異
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應該在個性化寫作教學中被充分尊重,不同學生對同一件事物或者同一個題目的理解存在差異,對同一對象的觀察角度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作文題目僅用幾個字限定了學生寫作的范圍,但學生對同一題目的理解角度各有千秋,在行文過程中注入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作文題目經(jīng)常設立一級立意、二級立意、偏題立意、跑題立意等,在個性化教學中應最大程度避免這一標準的設定。只要學生能在行文中自圓其說,能清晰表達自己的理解角度就應該被認可。例如在半命題作文題目《我心中的 ? ? ? ? ? ? ? ? 》的教學中,無論學生從個人情感出發(fā)還是從家國情懷出發(fā)都應該是良好的立意,對小學生而言,無論是小家情懷還是大家情懷都是值得肯定的作文立意。
四、教學中采用積極正面的評價方式
總結評價式教學過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由于課時不充分而忽略這一環(huán)節(jié),評價能對教學活動起到重要作用。教師的適當評價能及時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也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雖然說評價需要客觀、實事求是,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點評。但對小學生來說,寫作本身就是一件難度較大的事情,再加上小學生的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不良影響。教師的批評和負面評價很可能導致小學生在寫作上喪失自信和興趣,教師需要用正確的話語對學生作文進行點評,放大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多采用正面積極的鼓勵性評價維護學生的寫作自信。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個性化寫作教學能讓學生充分凸顯個性魅力,展示不同的情感色彩,也是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之一。小學語文教師要采用科學的個性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提升作文學習質(zhì)量,改善語文作文寫作體驗。
(作者單位:江西省興國縣教育科技體育局)
責任編輯:鄧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