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蘭
(河南省周口市六一路小學 河南 周口 466000)
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課程之一,同時也是學生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之石。夯實學生語文基礎,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在大班額教學情境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過度重視知識的灌輸,從而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大班額語文教學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在夯實學生基礎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養(yǎng)和價值取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才能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有條不紊,柔韌有余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實踐中,由于大班額學生人數(shù)較多,因而相對于人數(shù)較少的班級,教師在課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更多,涉及面更廣。對于大班額語文教學而言,課前準備工作不僅僅局限于備課層面,教師還需要盡可能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的思維方式,興趣愛好,家庭狀況,學習能力等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針對性的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秉性,有的小學生意志力較差,再加上活潑好動的天性,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容易破壞課堂紀律,或者與同伴竊竊私語,或者偷偷做小動作。課堂是一個整體的環(huán)境,教師與學生身處其中,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或言行舉止,均可能對課堂教學的有序推進造成影響。在充分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后,對于這一小部分過于“活躍”的學生,教師應對其加大關注。事實上,不少學生之所以擾亂課堂紀律,其出發(fā)點在于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而對于這部分學生,應以鼓勵為主導,通過激勵的手段使學生改掉壞習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與之相反,有部分學生害羞靦腆,性格內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言語鼓勵或課下交談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積極的面對語文學習。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班級內學生人數(shù)越多,越需要完備的管理制度,從而才能有效約束學生們的行為,保障課堂教學的高效運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班級制度設置的不夠完備,而執(zhí)行力度也有所欠缺,因為未能有效發(fā)揮出班級制度應有的功能效應。此外,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在構建班級制度時,脫離了學生這一最重要的群體,學生僅僅作為班級制度的執(zhí)行者,而沒有成為班級制度的設計者和制定者。為此,在現(xiàn)行小學語文大班額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凸顯學生群體的主體地位,發(fā)動學生集思廣益,共同構建出契合于語文課程開展的班級制度及對應的獎懲措施。以班級制度為準繩,要求所有學生均遵守共同的規(guī)則。為了有效強化班級制度的執(zhí)行力,還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將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內的組員相互監(jiān)督,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組,需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此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和集體榮譽感。大班額學生人數(shù)較多,因而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難以顧及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感知感受。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可進一步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并以小組為單位,實施分層異步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有效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
教學過程中,大班額學生人數(shù)較多,因而教室內總給人沉悶、壓抑的感覺。語文教學實踐表明,教學質量及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與班級環(huán)境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不言而喻,教室內窗明幾凈,空氣新鮮,整潔典雅,無疑能給教師和學生帶來極大的愉悅感,而這樣的愉悅感可有效轉化為學習動力,發(fā)散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倘若教室內擁擠不堪,光線昏暗,總給人昏昏欲睡之感,則這樣的環(huán)境下自然難以有效開展教學工作。筆者認為,小學語文大班額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優(yōu)化教室環(huán)境,不是教學所必需的物品,應將其移出教室,而必須使用到的教學輔助性器具,則應當歸類存放,排列整齊,從而提高教室的空間使用率。有的班級內,桌椅之間間距過小,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幾所剩無幾,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在教學管理中結合實際情況而優(yōu)化調節(jié)。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教室內應盡量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排出教室內的二氧化碳。課間休息時,應盡量避免學生們在教室內嬉笑打鬧,而應當鼓勵學生到操場、草坪等區(qū)域做游戲,活動身體,通過勞逸結合的方式,保持學生們的學習狀態(tài)。大班額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通過眼神、肢體語言的向學生傳遞信息,避免因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而導致教學間斷,從而影響到教學效率。
親其師,信其道。大班額情境下的語文教學,教師應多與學生群體溝通交流,釋放自身魅力以吸引學生,從而構建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豐富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以此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