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黃河分校 蘇 悅
在教導小學生寫好一篇作文時,教師首先要重視的就是檢查學生是否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只有在寫作中有貼近寫作要求的素材,作文的中心才不會偏離,作文才會有生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閱讀的范圍比較窄小,對事件的體驗也比較缺乏,所以他們在寫作時常常會反復應用一個素材,這樣非常不利于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展。要豐富小學生的素材積累,教師可以采取閱讀教學、課文教學等方法,讓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積累寫作素材的途徑,小學生在今后的寫作學習中才會寫出各式各樣精彩紛呈的作文,讓教師和同學在寫作教學和學習中感受到不一樣的寫作氛圍。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中,想要讓小學生豐富自身寫作素材,那么重視閱讀教學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為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課外書并不多,看的書本普遍都是圖畫書,導致他們的閱讀知識視野太狹窄。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多鼓勵小學生看各種有意義的課外書,那么學生就會接觸到許多不一樣的故事,從而產(chǎn)生豐富的閱讀感受,豐富學生閱讀的知識面會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認識,當學生有豐富的閱讀量之后,學生的寫作素材就會得到有效的積累。
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的教學中,在教導學生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我會用多媒體給學生介紹關于魯迅先生的一些資料,然后推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我會額外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程,讓學生在閱讀課中閱讀《朝花夕拾》《吶喊》《阿Q正傳》等魯迅先生的著作,這些課外書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語文課外閱讀知識積累,還可以讓小學生擴大閱讀面,在閱讀課外書的過程中積累一些優(yōu)秀語段和事例故事,讓小學生不再局限于發(fā)展記敘文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利用課外閱讀的積累素材寫出優(yōu)秀的議論文。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滲透趣事分享的教學,當學生們在課堂中各自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時,他們會進行描述事件經(jīng)過的思維,且學生們傾聽其他同學分享的過程也是一個隱性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教師在每次上語文課時,可以在課前空余出10分鐘讓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趣事,開展積累寫作素材的隱性教學。在我?guī)ьI的班級學習中,我會在課堂中開展10分鐘趣事分享的交流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和大家一起講一講自己的生活趣事,且講述的同學在講完以后還需要在課后將自己講的故事記錄下來,這樣每一個同學都可以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積累到寫作的素材,還可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在開展小學生的語文作文指導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各類范文展開寫作手法的教學。當小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掌握擬人、比喻、排比等寫作手法以后,他們就可以在今后的寫作中融入學習到的知識,從而讓自己的作文變得更有韻味,突出作文的生命力。例如在教導學生學寫記事的作文時,我就會聯(lián)系課文教學,讓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課文,如《秋天的雨》《去年的樹》等,引導學生回憶這些課文中作者都應用到哪些寫作的方法,通過引導回憶,學生逐步總結了排比、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方法,接著我就會詳細講解這些修辭方法的好處,讓學生明白這些寫作手法的妙處所在。在我的總結教學中,學生開始在腦中積累這些寫作手法,從而在記事作文寫作中適當應用這些修辭方法。當學生把自己描寫的事物應用了比喻和擬人等寫作手法以后,文章片段變得更有美感,這說明小學生的寫作手法積累也是重要的素材教學之一。
當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多開展一些課外學習活動。因為在課內(nèi)學習的語文知識會比較局限,導致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也比較局限。而如果學生可以多到戶外走動,開展課外學習活動,那么學生接收到的事物和信息就會隨之增多,自然而然地,生活經(jīng)驗的素材也會變得豐富。在開展描寫一個事物對象的寫作教學時,我就會引導學生到戶外進行觀察,開展戶外寫作觀察活動。學生在戶外觀察中會變得非常積極,積極留心自己想要寫的事物的特征。即時的觀察會瞬間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快速產(chǎn)生寫作的靈感。隨著活動的不斷進行,學生積累到的素材越來越多,從學生的作文中也可以看出,學生的作文會更加具有真實性,突出自己的觀察感受。
總之,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特別重視小學生的素材積累,擴大知識面,從而改變學生的寫作水平。只有教師在課堂中通過開放性、引導性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才會增加。當學生找到積累素材的途徑以后,他們就會開始有意識地用有效的學習方法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讓自己作文中的素材變得更廣泛,讓作文變得更加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