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死之上的價值選擇
      ——《漁父》人物形象新解

      2019-11-27 08:44:59歐陽煒浙江省德清縣高級中學
      作文新天地 2019年10期
      關鍵詞:漁父漁夫楚國

      ◎歐陽煒 浙江省德清縣高級中學

      一 不是漁夫的“漁父”

      “漁父”是《楚辭·漁父》中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人物。

      文章開頭說:“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备鶕?jù)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說法,這時應該是頃襄王執(zhí)政期間,屈原在政治上遭到重大打擊,容顏憔悴,心情苦悶,他來到汨羅江邊,望著滾滾而去的江水,他是多么希望有一個人來排解他內(nèi)心的愁苦啊。這個時候漁父出現(xiàn)了,他說:“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至于漁父的出現(xiàn),作者在文中并未交代,這就給讀者留下了疑問。漁父究竟是誰?他與屈原的相遇是偶然還是特意等待的結果?如果是偶遇,那么漁父是否與屈原是舊識,不然何以在屈原“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情況下還能一眼認出?如果是特意等待,那么他等待的目的是什么?“何故至于斯”是暗含責備還是暗含惋惜呢?

      我們再來看“子非三閭大夫與”這句話,這是一個反問句,說明漁父十分確定眼前這個人就是屈原。那么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漁父本就認識屈原,而且很清楚屈原在楚國的所作所為,他跟屈原的相遇應是故意為之的。就像當年的姜太公直鉤垂釣等待文王一樣,他在等屈原這位失意者的到來,想要聽一聽他的心聲。漁父問“何故至于斯”,也不是真不清楚屈原被流放了,而是希望創(chuàng)造一個談話的契機。

      因此,我們看漁父,絕對不能將其簡單視為一個江畔的漁夫。在遙遠的戰(zhàn)國時代,文化教育權僅限于貴族群體,一個蒙昧無知、見識淺薄的普通漁夫是不可能故意來等待屈原的,更不用說與之進行人生觀的論辯了。他應該是如高唱“鳳兮鳳兮,何德之衰”的楚狂接輿之流的隱士,朱熹也說“漁父蓋亦當時隱遁之士”①。這并非個例,在動蕩的亂世里,一些頭腦清醒的“士”往往由于現(xiàn)實的險惡,或主動或被動地歸隱江湖,《論語》中的長沮、桀溺、荷蓧丈人皆為此類。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漁父并非實有而是一個虛構的形象,是屈原內(nèi)心矛盾沖突之下分裂出的另一個自我。洪興祖認為,“《卜居》《漁父》,皆假設問答以寄意耳”②。對于有志于富強楚國、志向遠大的屈原來說,眼睜睜看著楚國奸佞橫行,國事衰微,他內(nèi)心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他希望能有一個傾訴的對象,可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他只能將滿心的憤懣訴于筆端?,F(xiàn)實中無處尋覓的傾訴人,在他筆下便幻化為虛構的漁父,作者通過設置人物間的對話,將屈原內(nèi)心的矛盾與掙扎進行冷靜呈現(xiàn),讓屈原在對話中,最終明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選擇,讓自己內(nèi)心更趨于堅定。

      在兩次對話中,漁父始終處于話語主導地位。“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漁父此言是為了勸服屈原隨波逐流嗎?回顧前文,屈原說“舉世皆濁”“眾人皆醉”,漁父對此說法是認可的,所以他說“世人皆濁”“眾人皆醉”,可見雙方對于當下的黑暗現(xiàn)實都有清醒的認識,且都不愿意與之同流合污,只是漁父在面對污濁現(xiàn)實時選擇歸隱山林罷了。因此漁父兩問“何不”,更像是一種激憤之語,或者是有意試探。對屈原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漁父應該是不反對,甚至是心存敬佩的。雖然自己歸隱江湖,但世上至少還有屈原這樣積極入世者在努力。所以在聽了屈原的回答“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后,他“莞爾而笑”。這里的“莞爾”應是一種欣慰、一種贊賞、一種“和而不同”的心懷吧。

      總之,不管是實有還是虛構,漁父都不會是一個簡單的漁夫,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五》將“漁父”簡單解釋為“漁翁”是不夠準確的。

      二 孤獨且驕傲的屈原

      課文的標題雖為“漁父”,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不能忽視,那就是屈原。屈原在文中以潦倒落魄的形象出場,以“寧赴湘流”的決然結束與漁父的對話,他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生死之上還有更高的意義和價值值得追求。在閱讀文本時,可能很多人都有疑惑,屈原為什么要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死亡是否是他的唯一選擇?筆者以為,屈原的死是他自己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是他生命價值得以實現(xiàn)的唯一方式,換句話說,屈原認為自己已經(jīng)“無路可走”,非死不可。

      屈原是驕傲的。他說“舉世皆濁”“眾人皆醉”,清醒者只有他自己。但他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世俗社會中的人,在堅守理想的艱苦道路上,他也會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當一個人的理想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的時候,他不可避免地會遭遇一個兩難的選擇:是繼續(xù)堅持還是設法改變?內(nèi)心的激烈矛盾沖突通過文本表現(xiàn)出來,就是漁父與屈原的對話。屈原難道不知道“淈其泥而揚其波”“其糟而歠其醨”的人生更輕松嗎?只要變通一下,他的處境就會好很多,就能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何必苦苦堅守呢?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內(nèi)心告訴他不可以。首先,他認為自己身負天命,不可褻瀆。他在《離騷》的開篇就陳述了自己高貴的出身,“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在他的意識里,自己首先是一個身負天賦使命的高貴的人,他天生就是要引導世人、改變世界的,所以他不能容忍自己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污。而當現(xiàn)實否定了他的天賦使命,他的整個世界觀崩塌了,他不能容忍自己以茍且的姿態(tài)存活于世,所以死亡成了他的唯一選擇。再者,在屈原的意識深處,他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楚國王族的一部分。在混亂的戰(zhàn)國時代,大多數(shù)士人已經(jīng)淡化了宗族生命意識,而屈原卻將這種宗族的榮耀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骨血。對屈原來說,宗族就是國家,他的全部生命價值就是振興自己的宗族,也就是振興楚國。而楚國王族卻并不認可他的主張,甚至對其進行排擠、打壓,直至放逐,這對屈原來說無異于迎頭重擊。他在被流放時已是萬念俱灰,找不到自己的生命意義,投江成了他的唯一選擇。

      屈原是孤獨的。他以不“蒙世俗之塵?!钡臎Q絕以身殉道,非常接近先秦儒家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大道??鬃诱f:“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泵献右舱f要“舍生取義”。儒家重視個體生命在社會中的價值實現(xiàn),反對道家消極避世的處世方式。屈原作為一位標準的“士大夫”,一直以出世、濟世為自己的責任,并以此作為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依托。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屈原認為的生命價值不在于其肉體本身的存活,而在于心中的大道是否得到實現(xiàn)。但屈原又并非儒家的忠實信徒,因為儒家還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見儒家是反對自殺的。屈原雖然在政治上遭到了打擊,但其生命并未遭受威脅,甚至只要他學會變通,他就能改變自己的處境。這些屈原不是不知道,只是他不愿改變、不屑改變。他在自己的道路上踽踽獨行,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當現(xiàn)實的黑暗斷絕了他的理想時,他便毅然赴死,用驕傲的姿態(tài)來超越沉重的現(xiàn)實。

      《漁父》給我們塑造了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個是曠達灑脫的漁父,一個是孤獨驕傲的屈原。屈原的潔身自好、以身殉道,成就了中國知識分子心中的精神標桿,受到萬世景仰;而漁父進退行藏皆由我的自由不羈,亦成為后世的知識分子在政治失意時追求的生活范式,是他們精神的避難所。正因為此,《漁父》是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當之無愧的經(jīng)典。

      【注釋】

      ①[宋]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3.

      ②[宋]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179.

      猜你喜歡
      漁父漁夫楚國
      不可忍
      科教新報(2024年15期)2024-05-04 20:03:11
      丁酉端午前重讀《漁父》吊屈原
      《自相矛盾》擴寫
      恣意浪漫的楚國器物
      藝術品鑒(2020年7期)2020-09-11 08:04:56
      漁夫和小貓
      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漁父”形象解讀
      小燕子
      論楚國樂律的自成體系及其樂學實踐
      漁夫之利
      金橋(2018年7期)2018-09-25 02:28:28
      “蘇世獨立”與“遁世隱逸”——《漁父》主旨分析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鄂托克前旗| 蕲春县| 安福县| 栾川县| 百色市| 保靖县| 汨罗市| 绥棱县| 大洼县| 汽车| 嘉禾县| 邛崃市| 沙田区| 海口市| 淮滨县| 岢岚县| 白银市| 犍为县| 五莲县| 股票| 孟津县| 临夏县| 兴仁县| 涟水县| 天全县| 蛟河市| 丰顺县| 麟游县| 昌邑市| 卓尼县| 重庆市| 抚顺市| 宜昌市| 红河县| 台东市| 芜湖市| 雷州市| 库尔勒市| 宜宾县| 且末县|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