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珈
經(jīng)常走混凝土路的我,今天卻走了一條通往心靈的山路……
飛躍1000多公里,我終于來到“彩云之南”——云南??粗@如詩如畫的風景,我心潮澎湃。不過,我相信和我一樣心潮澎湃的還有她,她是我這次要幫助的對象——劉建偉,我明天就可以見到她了。
還沒有等鬧鐘聲響起,我已經(jīng)準備好要出發(fā)了。聽媽媽說,劉建偉的家在山里,我們要走一段山路。我有些激動:“哇,那一定很酷吧!長這么大,我還從來沒有走過山路,會有九曲十八彎嗎?想想都興奮呢!”還沒等媽媽反應過來,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奔走出發(fā)了。
在混凝土路上狂奔,風在我耳旁歡唱,路旁的樹還沒來得及和我告別,就被我甩到了后面。突然,前面一條細窄的山路沖入了我的眼簾,那路有一尺來寬,不,準確地來說有三尺多寬,只是被路兩邊的雜草侵占了兩尺多,只剩下窄窄的一尺多伸向遠方,即便是這樣,粗糙的鞋印、牲口的屎尿也不愿放過它,又將它蹂躪得遍體鱗傷。我小心翼翼地伸腳去揀稍微干凈一些的土地來走,慢慢地移動著自己的步子,如履薄冰……
經(jīng)歷了一個小時的艱難“旅途”,我終于見到了建偉,她瘦弱得讓人心疼。本該在父母的身邊享受寵愛的她,卻要每天走六公里的山路獨自往返學校,回家后還要照顧年邁的奶奶,生活的壓力早早壓在了她瘦小的身板上。
回來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再次走上剛才的泥濘山路,我已經(jīng)顧不得它的臟、泥、滑與窄,只覺得心里被什么東西堵著。抬頭看著遠處平坦、寬闊的混凝土路,它是那樣平靜,那樣美好。山路的盡頭都會有一條平坦的混凝土路相接吧?我相信,一定會有的,因為它要送一批批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還要迎一批批山外的好心人走進大山,幫扶大山。
我不會忘記自己走過的這條山路,同時也會走好屬于自己的混凝土路,努力將混凝土路修進大山。
(作者系廣東廣州市番禺區(qū)劍橋郡加拿達外國語學校六·C班學生)
老師小語
混凝土路上的狂奔,代表著“我”內(nèi)心的興奮;細窄的山路上的“小心翼翼”,既呈現(xiàn)出它的難走,也為下文引出建偉生活的艱難埋下伏筆。返程時,眼前的路依舊難走,但此時遠方的路不再只是一條路,更是心中有希望,明天會更好的象征。(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