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秀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歷史上稱為“知音之交”。歷史上被稱為“之交”的典故很多,舉兩個例子:
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也稱“同命之交”。齊國有一對好朋友,管仲與鮑叔牙。管仲家里很窮,又要奉養(yǎng)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本錢多由鮑叔牙出。賺錢后,鮑叔牙讓管仲多分。鮑叔牙的仆人看不下去了,就抱怨管仲。鮑叔牙卻對仆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里窮,還要奉養(yǎng)母親,多拿一點沒關系?!焙髞韮扇艘黄鹑ゴ蛘蹋M攻的時候,管仲躲在最后面;撤退時,他卻跑在最前面。大家氣憤地說:“管仲真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而是得留著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后說:“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人是鮑叔牙呀!”
角哀與伯桃的“左羊之交”,也稱“舍命之交”。戰(zhàn)國時,左伯桃與羊角哀結伴去楚國求見楚元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對角哀說:“我思此去百余里,絕無人家,若一人獨往,可以到達楚國;二人都去,不被凍死也得餓死。不如我把身上的衣服脫給你穿,你把這點糧食帶上,一人去吧。我走不動了,寧可死于此地。等你見了楚王,會被重用,那時再來葬我也不遲?!眱扇藸巿?zhí)不下。后來伯桃趁角哀睡著的機會,把衣服和食物留下,獨自找到一個雪坑,跳進去自殺了。后世于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作“羊左”。
比較起來,伯牙與子期的友誼更得“知音”之精髓。管鮑之交、左羊之交皆賴于直接言說、行為激賞,其交情是在交往中愈漸濃厚的。而伯牙、子期不同,只在善鼓善聽的一念之間。他們的相交系于一張古琴,可謂“自琴而始,破琴而終”。雖然不需付出什么,但格調遠高于“管鮑之交”和“左羊之交”的。
(配合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伯牙絕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