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璐璐
(江蘇省泰州市第二中學,江蘇泰州 225300)
高中階段音樂教學以鑒賞教學為主要形式,鑒賞教材中涉及大量民族音樂,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民族音樂的內容,進行科學的聆聽和分析[1]。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民族音樂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幫助學生從多角度了解民族藝術,在提高學生自身音樂審美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心中對民族藝術的喜愛,不斷提升他們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對民族藝術的有效傳承和發(fā)展。
在欣賞民族歌曲時,教師要多引入一些民族經典作品,幫助學生在全面欣賞中細細品味民族藝術的魅力,讓他們在賞析各民族音樂的過程中,科學地對比聆聽,帶領他們更具體地感受不同民族的不同音樂風格,品味民族魅力,提升審美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深入感知藝術作品的民族魅力,教師可開展多民族歌曲的薈萃聆聽,引導學生科學對比、辨別聆聽,實現(xiàn)其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高中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全面欣賞蒙古歌曲的民族曲風,可引入大量蒙古經典歌曲。例如,《牧歌》《嘎達梅林》《鴻雁》,還包括一些當下比較流行的蒙古歌曲,如鳳凰傳奇的《我從草原來》《最炫民族風》、騰格爾的《天堂》《蒙古人》、呼斯楞的《醉鄉(xiāng)》等,將這些動聽的蒙古旋律帶入課堂,有助于學生感知蒙古歌曲的悠揚婉轉與豪邁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融入一些其他民族的歌曲,進行對比賞析,讓學生更準確地把握各民族的風格特點,如教師可結合傣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藏族的《青藏高原》、維吾爾族的《阿拉木汗》等,眾多民族薈萃構成了民族藝術的多彩聆聽,讓學生科學、生動地欣賞,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充分感受民族藝術的無限魅力,激發(fā)其心中對民族歌曲的喜愛之情。
在高中音樂聽賞中,有許多經典的民樂作品,這些民樂是民族藝術的精髓,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教師在學生聆聽的過程中要結合作品的相關介紹,幫助學生展開深入探究,使他們更全面地了解作品。教師要重視民樂的聽賞教學,通過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樂曲的無限熱愛,讓他們充分感受、全面認知,真正走進民樂藝術的殿堂,感知民樂的藝術美,培養(yǎng)學生對民樂的喜愛之情,實現(xiàn)對民族藝術的有效傳承[2]。
例如,在聆聽高中音樂二胡獨奏曲《良宵》時,教師就在作品的聆聽中結合了作品的詳細介紹,教師從這首作品引出二胡演奏家劉天華,并對他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到劉天華是一代國樂宗師,是我國近現(xiàn)代二胡學派的奠基人,他有許多二胡經典代表作,除了課本中的《良宵》之外,還有《光明行》《月夜》《空山鳥語》《病中吟》等,教師可以節(jié)選作品中的經典部分展開對比聆聽,幫助學生進一步走進民族樂器二胡的世界,感受民族藝術的精髓所在。談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就不得不提到我國另一位二胡演奏家華彥鈞,華彥鈞又被稱為瞎子阿炳,是一位杰出的民間音樂人才,他生前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但大多都沒有保存下來,只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被收錄下來,三首二胡曲是《寒春風曲》《聽松》《二泉映月》,三首琵琶曲是《昭君出塞》《大浪淘沙》《龍船》,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華彥鈞的經典作品,讓他們感受演奏者的情感表現(xiàn)、藝術造詣,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藝人的無限崇敬以及對民族藝術的無限熱愛之情。
教師在引導學生民族樂器的聆聽過程中,要多引入作品,并對作品進行講解,讓學生從理論中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從聆聽中更全面地感知精髓,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藝人及民族藝術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在進行民族藝術欣賞時,教師可以結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用視頻形式帶領學生欣賞作品,讓學生在生動的欣賞過程中領略作品的美感,達到作品欣賞的最佳效果。視頻觀摩是一種較為直觀的欣賞方式,學生在視頻的激發(fā)下,收獲視聽雙方面的感受,有助于他們體驗作品的情感內涵,促進欣賞教學的高效開展。
例如,在學習高中音樂《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一課時,教師結合教材中的《酒歌》《遼闊的草原》《紡織謠》《牡丹江》《一杯酒》《歌唱美麗的家鄉(xiāng)》等不同民族的歌曲,讓學生觀看視頻進行對比聆聽,讓學生調動視聽感官,生動地進行科學的欣賞及分析,讓聆聽更有實效,讓作品的美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教師在播放視頻時,可以結合歌唱家現(xiàn)場演唱的視頻,也可以結合當?shù)仫L景或當?shù)仫L俗的內容視頻,讓學生從多角度感知各民族的文化特點,為歌曲聆聽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教師在聆聽過程中還要結合視頻,進行理論知識講解,讓學生接受更多有關民族音樂的知識,豐富他們的音樂認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為了讓民族音樂的賞析更加生動具體,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讓聆聽在視聽的雙重作用下變得豐富多彩,有助于學生深入感知、高效欣賞,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少數(shù)民族的人民多能歌善舞,民族舞蹈也是民族藝術中極其重要的部分。為此,在開展民族音樂欣賞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感受民族舞蹈的精彩內容,結合教材、聯(lián)系課外,組織學生全面欣賞及模仿民族舞蹈,用一系列富有趣味的互動模仿活動,點燃學生內心對民族藝術的熱愛,激發(fā)學生欣賞民族音樂的興趣。
例如,在欣賞高中音樂《少數(shù)民族民間舞蹈》一課時,教師結合課本中的藏族舞蹈《雪域神光》和蒙古舞蹈《駿馬雄鷹》展開生動的欣賞,讓學生結合舞蹈視頻進行賞析,并帶領學生學習其中一些經典動作,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曲風特色、舞蹈特色。為了讓內容更加豐富,教師還可以進行知識拓展,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如傣族舞蹈《月光下的鳳尾竹》、維吾爾族舞蹈《掀起了你的蓋頭來》等,教師可節(jié)選部分經典動作讓學生互動模仿,然后再安排學生在講臺上展示,讓其他學生猜一猜其表演的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教師在民族音樂學習中融入民族舞蹈模仿互動環(huán)節(jié),能夠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在愉悅的互動體驗中,走進各民族,了解各民族,從而實現(xiàn)音樂欣賞的教學目的,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總之,在高中階段的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民族音樂內容的聽賞,要通過民族歌曲、民族樂曲、民族舞蹈、民族風情等方面的欣賞和觀摩,帶領學生全面了解和深入探究民族藝術的經典所在,讓學生隨著教師的科學引導,展開積極的學習和互動,提升自身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內心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并實現(xiàn)對民族藝術的有效傳承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