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了,鄉(xiāng)間小路!
當自己的雙腳著實走在了鄉(xiāng)間的小路,便有了回家的感覺。很自然便想起了故鄉(xiāng)那窄窄扎扎、曲曲彎彎的小路。在那些路上,有青草的青氣、有艾蒿的香味、有蒲公英的妖冶、有金銀花的溫潤,也有伙伴們歡愉的稚氣。孩提時間的許多美好記憶留在了那時走過的路上。
今天,我和一干日本友人,來到了天水市藉口鎮(zhèn)馬莊村的中日友好造林點上。在近2公里的步行路程里,我又見到了支支漫漫的青草、近似衰敗的艾蒿,還見到了燦漫深黃的甘菊、特立獨拽的山柳菊、精氣神極足的米蒿,以及憨態(tài)可掬的野棉花。當然,肯定還有草房農(nóng)舍、苞谷稻場和大片的田野。它們,就像遠方的家,勾起了我的記憶,為我打開了一道絢麗多姿的圖景。
就說那些青草,曾經(jīng)我不知挖了多少把它曬干當作了柴燒,減少了不知多少青澀撩人的青氣。如今,人們不挖它了,到處都能見到它的姿容。就在我們往前走的路上,幾乎找不著過往的路徑,全被它所覆蓋,遠處的山嶺也被它所浸漫。它恣情肆意的生長著、鋪陳著、墊伏著,不顯山不露水的裝飾起土地,襯托起隴原還不太豐滿的山川,該是多么風流尊貴。試想,假若不是它的堅守,在森林覆蓋率只有11.33℅的42萬平方公里的甘肅,會如此多嬌燦爛!
草,實在是太弱小了。若果不是對這片土地的眷戀,有發(fā)達而堅韌的草根摯守保護,是不會風起把頭搖一搖,風停又會挺直腰的。說實話,我是佩服草的豁達和忠誠的。
是的,草是這樣,還有如艾蒿、如甘菊、如野柳菊、如米蒿、如野棉花、如蒲公英、如金銀花,也都有著和草同樣的品格。它們都是植物的王國的王者,也是我們賴以依戀的精神供養(yǎng)者。就像泰戈爾說的那樣:般若波羅蜜,一聲一聲,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還在乎擁有什么。
也許是生于斯,成于斯的原由,我對鄉(xiāng)村是感興趣的。那一間二間的草房和幾處麥堆,乃至那個被廢棄的碾子,都使我深感親切。
就在一家新蓋的房舍附近,還留存著兩間各自獨立的小草房。一間是半面坡,一間是兩面坡,都已破敗不堪,就差一陣風把它吹走??晌叶ㄈ幌嘈?,這兩間小屋顯然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風吹雨擊的,不然不會依然故我的臨風沐雨的聳立著!那么,我們就可放膽的猜想,找出其中的奧妙了。而在我看來它至少存在以下兩種可能。一是風沒有房子堅挺,死活是吹不走它的。二是它舍不得放下故土,它要留下來承載鄉(xiāng)愁。
哈哈,不然會是別的什么?
鄉(xiāng)愁,是我們回望故鄉(xiāng)的那縷炊煙,淡淡然然而又真實可靠;鄉(xiāng)愁,是我們走進鄉(xiāng)間小路的那根麻繩,長長細細而又堅實有力。
為了記住這些,我照了近50張照片,企圖填補我對故鄉(xiāng)的思戀!就在我翻閱這些照片的當兒,忽然間耳畔竟有了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的鄉(xiāng)音!
是呀,無論我們行千里走萬里,鄉(xiāng)間的小路永遠是我們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