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甘肅省財政學校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廣大中職院校迎合互聯網潮流開始了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體系的改革。“互聯網+”推動了我國中職教育改革,促使中職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實現了“產教結合”和專項技術型人才的培養(yǎng)。中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幫助學生增加對社會的貢獻。如何在“互聯網+”浪潮下實現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轉型,是廣大中職教師需要認真探索的問題。
中職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專項技術型人才,幫助學生提升就業(yè)能力。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支持中職教育的發(fā)展,因此中職院校的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教學水平也有較大提升。但當前的中職計算機教育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要想順利完成“互聯網+”和中職教育的有效結合,必須要解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目前大多數初中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用作學生畢業(yè)升學的必考科目,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學生能夠學習到信息技術基礎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常見的辦公軟件(如word,PPT,Excel),某些初中甚至開設了簡單的編程課。而中職計算機教學內容很多與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相重復,導致無法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各個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
由于教育部對中職院校的教育資金的加大,多媒體設備逐步在中職院校普及,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提升學生的受教育體驗。然而許多中職計算機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不恰當,很多時候都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PPT 進行教學,這樣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多媒體教學的運用是為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但錯誤的應用方式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教師授課只是按照PPT 照本宣科,這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操作的過程,不利于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現代化教育要摒棄傳統(tǒng)的只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制度,要通過多方面的評價方式來判斷學生是否優(yōu)秀。如今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的考核都是采取“無紙化”模式,學生通過期末的上級操作和答題,最終由系統(tǒng)評判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雖然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但忽略了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付出的努力,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便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中職院校中,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生接受計算機知識的能力也不同。部分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影響,很早就接觸計算機,已經能夠熟練使用基本的辦公軟件和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知識,這導致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興趣不高。但部分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偏晚,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較少,導致他們在中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中學習感覺吃力。在如今的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師普遍以中等生作為參照進行教學內容設計,這也導致了部分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逐漸在學習過程中受挫。
由于中職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同,且中職計算機應用專項生就業(yè)方向眾多,為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 課程體系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劃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專業(yè)化的培訓。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課程應該從課程標準、師資力量、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要采用分層教學,使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能夠得到針對性的教學,構建科學合理的計算機應用教育體系,以學生的實際需求分配教學資源。中職計算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注意因材施教,合理分配師資,保證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計算機應用課程體系。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方式,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中職計算機教師要借鑒國內外成功的計算機應用教學經驗,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保證課堂秩序和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教師要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同時,為發(fā)揮分層教學模式的真正價值,教師需要熟練運用多媒體設備,根據學生學習需求精心選擇“教學大綱、教學視頻、練習題目”等電子教學資源,便于學生進行知識鞏固。
對于計算機應用能力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多開展實踐操作教學,讓學生通過計算機上機練習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進行實踐操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無紙化考試模擬系統(tǒng)”為平臺,讓學生從不同板塊中選取題目進行計算機操作練習,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利用“無紙化考試模擬系統(tǒng)”能夠增加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同時也能減少學生抄襲作弊情況的發(fā)生。
對于計算機應用能力較低的學生,教師首先需要通過基礎理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和基礎操作能力。中職計算機教師可以采用“超星學習通”為基礎平臺,讓學生通過“超星學習通”進行基礎操作練習,提升自身的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薄弱項錄制教學視頻,方便學生進行在線或離線觀看,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后再根據教師布置的習題進行針對性練習。
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課程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一考定音”的考查評價模式,通過多元化的考核科學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成果。例如,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課程可以參考大學課程的考查方式,即平時作業(yè)成績和上課表現占總成績的30%,期中考試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50%。這樣一來,單一的期末“無紙化考試測試”評價標準被弱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而言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中職院校教學模式發(fā)生變化,對教師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需求越來越高。中職院校應該以資金支持學校的計算機教育的發(fā)展,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到新的計算機知識。如今許多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模式還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和考試制度進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