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蓮
母天祿,永安陵石刻
總喜歡繾綣在流年的記憶里,這一次,從寒冷的北京走進入冬的江南,尋訪南朝陵寢石刻,在夕發(fā)朝至的夜行列車上,我已經(jīng)忍不住懷想起1500年前的南朝時光。一夜無眠,抵達南京時,是朋友熱情的迎候。時隔6年再次來到南京,日新月異的變化讓我感到這座城市有些陌生,但不變的仍然是千年歲月與文化的積淀。
從魏晉開始,南京這座城市幾乎就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六朝古都,成王敗寇,多少榮辱興衰的故事曾經(jīng)在這里上演,這是歷史賦予它的厚重,也是它的使命所在。時光回到1500年前,回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建筑的精華,最為耀眼與傳世的,便是北朝的石窟與南朝的陵墓了,它們一南一北遙相輝映在中華大地上。而比起北朝石窟的浩浩蕩蕩,南朝的陵墓石刻可謂是寥若晨星,散落在如今的城市和田野間。城市的王侯陵寢石刻遺存主要看南京,而田間鄉(xiāng)野的帝陵石刻,就要看丹陽了。
公麒麟,頭部已丟失,永安陵石刻
華表底座浮雕螭龍,建陵石刻
這一次尋訪,我們的重點正是丹陽。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東晉之后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總稱。丹陽古稱曲阿,丹陽蕭氏家族先后成就了南朝齊梁兩代王朝,出了十余位皇帝。蕭氏家族原居山東蘭陵,晉室南遷之后,居于丹陽。依南朝舊制,皇帝死后,要歸葬故里,所以丹陽多帝陵,兩朝帝陵選址于此,也算是落葉歸根吧。
六朝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亂世,但奇怪的是又孕育出燦爛輝煌的文學、藝術(shù)與學術(shù),造就了一個精神活躍、思想解放、尊重個性、豐富多彩的文化騰飛期。在江南的蒼茫煙水下,美與丑、進步與倒退、哲理與愚昧、科學探索與宗教迷狂糾纏交合,組成了這一段富有魅力的歷史。所以詩人只能一聲嘆息:“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p>
從南京到丹陽,高鐵飛馳,河水靜默,流過江南的秀山與池塘,冷煙撩起,彌漫在田園與庭院間。出丹陽站,安排好當晚的住宿,我們就直接趕往齊宣帝蕭承永安陵,開始了丹陽南朝石刻夜拍之旅。之所以選擇夜拍,是為了獲得和平時不一樣的視角,捕捉它們不被大眾察覺的一面。
于我這樣一個懷舊情結(jié)甚濃的人,曾經(jīng)從無數(shù)的古詩里領(lǐng)略過南北朝風韻。時光荏苒,歲月變遷,當我真的置身于齊宣帝的陵寢前,眼前浮現(xiàn)出的是遠古的榮華,歷史的長嘯。鶯歌燕舞的檀板金樽走不出歲月的樊籬,月光啊,你可曾知曉這世事更替、風云變幻的愁苦,遙想那些家國破碎之人的心扉?
拍完永安陵石刻,天已完全黑了下來。我們徒步前往修安陵。正遇上丹陽境內(nèi)大修路,去往修安陵的路胡亂交錯,岔口一個接一個,又是在夜晚,辨認起來實在是費力。彼時四野曠下,只有我們的談笑聲飄蕩在黑夜之中。就這樣徒步了3公里,我們才抵達齊景帝蕭道生的修安陵。
繁華如夢而逝,只有無知的鳥兒蟲兒還在唱著不知名的曲調(diào)。面對修安陵的夜色山嵐,聽來卻像是一曲凄涼的哀歌。
六朝如夢,這是一個很好的詞語,誰能說得清楚,會有多少人在這場荒誕的夢中灰飛煙滅,會有多少靈魂在國破家亡的浩劫中流離失所呢?
夜已深,從修安陵到齊明帝蕭鸞的興安陵石刻,是七公里的距離。我們不知疲倦,繼續(xù)向前。行走在月影下,曠野陵前肅穆無聲,興安陵神道上的神獸與望柱是這般的完美,還一如千年前的模樣,然而在時間的夾縫里,向左走或向右走,都已經(jīng)是白駒過隙,斗轉(zhuǎn)輪回千年。光陰的故事里,空唱著過往的光影。一年又一年,一朝又一朝,了無痕,復(fù)難尋。
水經(jīng)山村陵墓石刻,墓主人是齊朝第三代皇帝蕭昭業(yè)。
石辟邪,水經(jīng)山村陵墓程刻
提到南齊,人們往往更多想起的是錢塘小城里的名妓蘇小小,而非巍巍建康城中的高、武諸帝。就像提起南明,人們更多會想起李香君、柳如是,而非抗清名將李定國、張煌言。在我看來,金戈鐵馬和兒女情長同樣不可或缺,他們共同組成了那個時代波瀾壯闊、風流驚艷的多彩畫卷。
遙想齊明帝建武五年,世祖武皇帝景安陵前人山人海、肅穆異常。數(shù)十萬軍士白衣素甲,默然舉哀。只見眾將士簇擁著一位年逾七旬、白須白發(fā)的老將,踉蹌著穿過陵前那高大威武的石獸,在陵前伏地長跪、嚎啕大哭:“想太祖皇帝靖亂平虜,奠定大齊基業(yè),世祖皇帝治國十年,海內(nèi)清平、百姓安居樂業(yè)。世祖崩前托付蕭鸞輔佐嗣君,不想賊鸞忘恩負義、竊據(jù)神器,其罪罄竹難書,人神共憤。”眾人觸景傷情,無不悲凄落淚?!敖衽e義兵,奉太祖孫南康侯蕭子恪為尊,平滅鸞賊,復(fù)高帝天下,為武帝報仇。”諸將士莊嚴誓師,無不舉臂高呼,聲震遠近。
此白發(fā)老將即大司馬王敬則,此前在會稽舉旗造反,興兵北上,太子隨時準備棄病父出逃……
劉宋后期,宗室手足相殘,子殺父、兄殺弟、叔殺侄,政局混亂,淮北四州又被北魏奪去,宋武帝劉裕建立的黃河、淮河、長江三道防線只剩下了淮河、長江兩道。如果南朝政局繼續(xù)這樣亂下去,勢必有被北魏攻滅的危險。而蕭道成橫空出現(xiàn),以蕭齊取代了劉宋,局勢轉(zhuǎn)危為安,為保存江東漢文明作出了貢獻。
在位十余年的蕭賾,又是一個出色的守成之主。南朝的經(jīng)濟愈加發(fā)展起來,百姓安居樂業(yè),可與“元嘉之治”媲美。在齊朝的天空下,不乏良將謀臣。文化更是開始繁盛起來,有書法家王僧虔、文學家謝眺等,出現(xiàn)了后人津津樂道的永明文學集團,后來的梁武帝蕭衍也是“竟陵八友”之一。
永明時代文化的發(fā)展為后來梁朝的文化盛世奠定了基礎(chǔ)。如果沒有南朝文人在詩詞上的摸爬探索,唐代詩歌的繁榮或許還要推遲很多年。
個性率真、優(yōu)雅灑脫的士族,還有驍勇擅戰(zhàn)的軍隊和孔武有力的軍人,南齊包括整個南朝絕非南宋繁華掩藏之下的那般脆弱不堪,他們在和鮮卑人的戰(zhàn)爭中從未屈服過。
但齊朝穩(wěn)定的局勢并沒有維持多久,自蕭鸞政變奪位后,大開殺戒,皇族宗室血流成河,政變叛亂如家常便飯,最后終于走上了劉宋的老路。蕭寶卷又把屠刀揮向了無辜的大臣和百姓,人人自危,天下終于被雍州刺史蕭衍奪去。
歷史的天空下風云變幻,那些高大威武的天祿、麒麟,目睹了曾經(jīng)隆重的祭祀,也目睹了小昏君蕭昭業(yè)在陵前的莊嚴之地飛鷹走狗、淫亂縱欲,它們見證了王朝的盛衰,也見證了歷史長河中的悲悲喜喜。
齊朝短暫的國祚如同蘇小小那如花似錦的青春,剛剛開始就已經(jīng)要凋謝。它們像流星一樣劃過長空,卻仍然在史書中寫下了閃亮的一頁。我們來到這里,與屹立千年的歷史遺存相對,那些時光留存的痕跡和雕刻的極致之美,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神獸們曼妙的姿態(tài),極盡優(yōu)雅線條的雕琢,讓我不禁贊嘆,古老的匠人,是用了多少時間,才練就這登峰造極的手藝呢?
石頭冰冷無語,那光陰里遠去的依依魏晉風流,恰如夜色籠罩在荒煙蔓草的歷史深處,而這一刻的我們,也許仍然只能嘆息一句“六朝如夢鳥空啼”吧?
建陵石刻是南朝石刻中存留最多的。
金王陳失考墓石刻是南朝石刻中最難尋訪的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