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壞人可能像動畫片和電影里那樣,長相可怖并帶有邪惡的笑容。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壞人有可能看上去并不壞,甚至長得很面善,有著和藹的笑容和敦厚的外形。例如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此前就一直以“慈善家”的形象出現(xiàn),一直熱衷于兒童慈善。誰知就是在這樣良好的外表下,竟然藏著一顆骯臟、黑暗的心。所以對孩子們來說,辨識壞人不是一件容易事。而對家長來說,與其教孩子去識別壞人,不如在他們心里種下一道“防火墻”,使其在危險來臨之前自動拉響防性侵警報,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來保護自己,及時避免性侵危害的發(fā)生。
美國一機構制作了一個兒童防性侵視頻,將“防性侵”這件事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就是告訴孩子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壞人;
第二個步驟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隱私部位,也就是小背心和小內(nèi)褲覆蓋的部位;
第三個步驟是建立五種警報,它們分別是視覺警報、言語警報、觸碰警報、獨處警報和約束警報。
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看他的隱私部位;
如果有人談論隱私部位;
如果有人觸碰你的隱私部位,或者引誘強迫你觸碰他的隱私部位;
單獨與他人尤其是異性待在一起時,絕對不能吃對方給的東西,并且
要馬上轉(zhuǎn)移到人多的地方;
如果有人擁抱、背或親吻你。
以上五種情況一旦發(fā)生,大腦中要第一時間拉響警報,或逃離現(xiàn)場,或向他人求助,第一時間搶占先機來保護自己。另外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兒童性侵案中,70%的侵害者是兒童或家庭的熟人。在王某猥褻女童案中,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就是受害女孩媽媽的朋友。還有海南萬寧的校長帶女生開房案;福建6歲女孩遭堂叔性侵;16個月大女嬰遭鄰居性侵……無數(shù)血的教訓告訴我們:熟人,是傷害孩子的一個重要危險源。
熟人包括教師、校長、鄰居、親戚等等,作為家長,我們必須告訴孩子,如果遇到熟人意圖觸摸他們的隱私部位時,一定要大聲說,“不!”并且把事情告訴家長;如果在公眾場合、人流相對密集的地方(商場、公交車、夜市等)遇見有人試圖碰觸自己的敏感部位,可以大聲說出:“我不認識你,不要碰我!”,如果對方還沒有停止侵害行為,那就繼續(xù)喊出“我還沒到14歲,你想坐牢嗎?”相關研究證明,這句由檢察官、律師、心理學專家等共同設計的話語,能對侵害人產(chǎn)生巨大的威懾力、最大限度促使其終止犯罪行為。另外,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弄清什么時候別人可以碰觸自己的隱私部位。例如:隱私部位受傷的情況下醫(yī)務人員可對其進行緊急處理,或者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醫(yī)生可以對隱私部位進行常規(guī)檢查。除此之外,誰也不能碰觸孩子的隱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