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能建
[摘 ? ? ? ? ? 要] ?“互聯網+”時代,新技術、新媒體的涌現促進了教育教學的變革。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為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诤诵乃仞B(yǎng)導向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通過信息化教學課例的研究與實踐,推進中職課堂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的改革,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關 ? ?鍵 ? 詞] ?核心素養(yǎng);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設計;課例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6-0040-02
“互聯網+”時代,為我們的教育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與教育有關的新技術、新媒體越來越多,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在線學習等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層出不窮。新興技術的涌現正深刻影響并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了教育教學的變革,有望成為打破課堂單一教學形態(tài)的利器?!盎ヂ摼W+教育”的出現,孕育著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tài)?!督逃畔⒒?.0行動計劃》指出:“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變革傳統模式,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從融合應用階段邁入創(chuàng)新發(fā)展階段,不僅實現常態(tài)化應用,更要達成全方位創(chuàng)新?!?/p>
基于中職學校課堂教學現狀,我們開展了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學課例研究,通過教學課例的研究與實踐,深入推進中職課堂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的改變。在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下,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信息化教學課例和信息化教學設計概述
(一)信息化教學課例
課例是關于一堂課的教與學的實例,它的表達形式一般為“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是研究課堂教學多元化的問題。信息化教學課例研究,是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中,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授課者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計劃、觀察、分析和提煉真實課堂教學,是以“互聯網+”手段激發(fā)求知欲,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在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化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yōu)化的系統方法?!盵1]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把靜態(tài)的教學設計轉變?yōu)閯討B(tài)的課堂教學,是開展好信息化教學課例研究與實踐的前提。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具有更強時代性。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是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重點,促進深度學習為宗旨。這種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應該包括學習內容、教學目標、組織教學、評價方式、教學環(huán)境等基本要素。
(一)選擇學習內容
如何選擇學習內容,決定學生學什么。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給傳統的教學結構帶來了沖擊。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信息化教學的需求,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應該拓寬基礎知識,而且教學內容應與專業(yè)知識和生產實踐相結合,降低學科知識的抽象性,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確定教學目標
如何確定教學目標,決定學生學到什么程度。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教學的靈魂,支配教學的全過程,規(guī)定教與學的方向,制約著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為教學效果的評價提供了參考依據?!盵2]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教學的基本前提,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是對三維教學目標的發(fā)展和深化。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讓課堂教學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它明確了教師為什么教、教什么,學生為什么學、學什么以及學后得到了什么樣的發(fā)展,即核心素養(yǎng)得到怎樣的發(fā)展。
(三)創(chuàng)新教學組織
如何組織教學,決定學生怎么學。教學組織形式是為了實現一定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圍繞一定的教育內容或學習經驗而展開的,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組織方式及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安排方式。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必須打破傳統課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不再局限于坐教室里聽課,而是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協作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開展學習。因此,必須對學習的時間、空間和方法進行重新設計和規(guī)劃。如何根據學情把教材教活是高層次的組織教學。
(四)選擇評價方式
如何選擇評價方式,決定學生學得怎么樣。教學評價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教學評價是為了收集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數據、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不斷地改進教與學的實效性,評價可以讓教育者了解教學設計目標是否達到,并為修正教學系統提供實際依據”。[3]教學評價要體現多元化、持續(xù)性和個性化。評價要從教學平臺中的學習記錄、課堂中的交流展示等掌握學生的理解水平;評價要貫穿網絡平臺的課前自學、課堂的互動、課后的延伸拓展,并根據評價結果對下一步教學進行調整;評價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與個體差異,在評估中要在包容差異的基礎上達成教學目標。
(五)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
如何創(chuàng)設教與學的環(huán)境,決定學生學的狀態(tài)。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教學環(huán)境從傳統課堂發(fā)展到信息技術應用空間,形成了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開展信息化教學,離不開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有利于開展個別化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也有利于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控,實現多種學習資源的利用和共享。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信息化教學實踐案例(以中職數學“正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為例)
課堂教學課例研究的目的是進行教學改進,其根本是促進學生素養(yǎng)和能力的發(fā)展。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是在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下,圍繞數學學科的能力提升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而開展。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學科核心內容是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載體。本課選自高教社《數學基礎模塊》第五章《三角函數》的內容,是三角函數的核心知識。本節(jié)內容主要包含周期現象、周期函數、畫正弦函數圖像簡圖、正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通過本課學習,有利于提升觀察記憶、概括理解、說明認證、分析計算等數學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落實到學科教學中,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學科教學的特點,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到具體的目標上。本課制訂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周期函數的概念;掌握正弦函數圖像與性質。
2.能力目標:會用“五點法”作正弦函數的簡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培養(yǎng)學生應用玲瓏畫板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應用玲瓏畫板探究正弦函數性質,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讓學生親歷知識形成過程;通過正弦函數作圖與觀察,體會數形結合、特殊到一般、抽象到具體的數學思想;親歷合作學習的過程,嘗試探究與討論,樹立團隊合作意識。
(三)教學過程的實施
教學中圍繞關鍵問題進行深度探究是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引導學生有效參與解決核心內容的關鍵問題,加深對知識理解,同時也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次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拓展”三個階段。
1.課前導學:移動學習,拓寬學習時空
課前階段,教師將微課、學習任務單等資料上傳到云班課學習平臺,學生明確課前學習任務,觀看微課,完成課前學習任務。教師根據課前導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同時完成課前評價。
2.課中探究:任務驅動,構建活力課堂
課堂實施以問題為引領,以探究為手段,設計了實驗探究、圖像探究、構建概念、性質探究、實踐驗證、競賽比拼六項任務來完成教學。
任務一:實驗探究。把4開大的卡紙卷起來,然后用裁紙刀把紙卷傾斜著削掉一截,猜一猜卡紙展開后截面是什么形狀?請同學們觀察思考圖形有什么規(guī)律?體驗周期現象。接著提出問題:數學中是否也有周期現象呢?我們能不能用數學方法來探究周期現象中所蘊含的規(guī)律呢?
任務二:圖像探究。展示作品:課前分組合作學習,利用“描點法”分組完成函數圖像的繪制,通過作圖感受周期現象,用玲瓏畫板演示,“描點法”畫出正弦函數在[0,2π]上的圖像。引導學生觀察找出五個關鍵點,完成“五點法”畫正弦函數圖像的教學,再通過組合學生用“描點法”所畫的四組圖像,引導觀察、分析,并應用玲瓏畫板演示它們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中的周期現象,為周期函數概念的構建和探究正弦函數性質奠定基礎。
任務三:構建概念。通過學生觀察單位圓,回顧誘導公式,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正弦函數值是隨著角的變化呈周期性變化的特征。由正弦函數圖像呈周期性變化到正弦函數值是隨著角的變化呈周期性變化,再到周期函數概念構建,通過教材處理,應用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數形結合的思想,化解了周期函數概念抽象難懂的教學難點。
任務四:性質探究。正弦函數有哪些性質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應用玲瓏畫板軟件,動手實踐、小組合作探究正弦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單調性等性質,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根據小組回答情況并及時反饋評價,應用藍墨云班課給相應的小組加分。運用玲瓏畫板進行自主探究,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提高了課堂效率,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任務五:實踐驗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我設計了兩道例題,通過實例,驗證了正弦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任務六:競賽比拼。通過課堂比拼,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
3.課外拓展:拓展延伸,促進能力提升
課后,學生通過學習平臺進行測試,了解知識掌握情況,鞏固新知,同時通過網絡課堂學習,完成下一節(jié)內容的導學,促進自學能力的提升。
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中職信息化教學課例的研究與實踐,促進了教育教學的改革,為課堂教學改革找到了一個突破口?!盎ヂ摼W+”改變了教育,創(chuàng)新了教學,為教育創(chuàng)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張一春.信息化教學設計實例精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丁昌田.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說課[M].天津:天津出版?zhèn)髅郊瘓F,2018.
[3]張有錄.信息化教學概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