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雪
摘 要:書法是我國筆墨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最重要的文化積淀成果之一。相對于其他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而言,高校的書法教育有著獨特的意義。練好書法除了能增加生活的雅興、陶冶情操,還能使學生的字跡變得更加工整規(guī)范。作為書法教育的主流陣地,國內各大高校似乎沒有把傳承書法文化很好地落實下來。雖然幾年來國家針對高校的教學體系和民族文化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學校不重視、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學資源匱乏、教學環(huán)境差、文化氛圍淡等問題依然存在,且成為當今我國高校書法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多種,文章在分析當今國內高校書法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如何解決現(xiàn)存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書法;高校;教育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憑借卓越的智慧,懷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孕育出影響深遠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書法就是其中之一。書法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在古代,中國人只用毛筆記錄文字。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大量西方文化和思想涌入國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毛筆作為記錄文字主流工具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取而代之的是鋼筆和中性筆。雖然說筆的形式改變了,用筆傳承下來的文化不能丟。書法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工具,將其納入高校的綜合素質教育中,能夠舒緩學生的心境、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提高學生的教育素養(yǎng)。此外,隨著電腦和手機在青年群體中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很多高校平時上課都采用多媒體,課后作業(yè)也大都要求交電子版的文檔。大學生接觸筆和紙的機會越來越少,書寫能力也在逐漸下降。因此,高校中書法教育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教育部門和學校需要意識到高校書法教育落后問題的嚴重性,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建立一個完整有效的書法教育體系是當前各高校需要思考和落實的首要問題。
一、我國高校書法教育現(xiàn)狀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歷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沉淀,具有最豐厚的底蘊。縱觀全國人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結果令人寒心。文化不自信是現(xiàn)代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越來越密切、溝通越來越頻繁,大量西方文化隨著這股潮流涌入,迅速進入老百姓的視野,并一步一步侵蝕我國傳統(tǒng)文化千年來打下的根基。很多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沒有保持理性的態(tài)度,選擇盲目追隨和學習西方文化,有些甚至以傳統(tǒng)文化為“恥”,抵觸傳統(tǒng)文化。前幾年韓國將端午節(jié)成功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國人開始意識到文化不自信的嚴重性,慢慢掀起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浪潮,很多國貨品牌也借著這股風大賺了一筆,但是,問題的根源沒有得到解決。
(一)高校上層領導和教師不重視
學生的文化自信主要取決于校園文化建設,但是國內大部分高校領導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多高校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評價時,理論教學的評分占比高達95%以上,而其他方面特別是歷史文藝的評分占比少之又少。高校教務部門把過多的精力投入理論教學中,忽略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日常的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沒有充分將書法文化和其他傳統(tǒng)文化融入進去,并且在教學任務上把書法教學排在了相對靠后的位置。除此之外,大多數(shù)高校的書法課程被列入選修課程或者通識課程供學生選學。既使書法課程作為專業(yè)必修課,所分配的課時數(shù)量也很少,老師上課基本是潦草結束,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自習。更令人擔憂的是,有研究報道稱,大約60%的教師認為高校中的書法教育并不重要。[1]
(二)高校教學體系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
沒有一個完備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教學體系是全國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書法課程教學,無論是從教學方案的討論與制定、資金和人員的安排與配備、相關教學設備與器材的落實與到位還是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任務的安排、課程考核標準的設置等,國內高校都沒有建立一整套較為完善的體系。一些文科類學校招收書法專業(yè)的學生,這種高校的師資相對于非文科類學校來說更加優(yōu)質。大多數(shù)高校不將書法課程作為專業(yè)必修課程,導致這些院校書法教師的質量參差不齊。有條件的院校通常會聘請校外藝術類專業(yè)的專家來授課,但是這些專家大多是退休的高齡教師,不能做長時間系統(tǒng)的教學,因此整體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明顯。更糟糕的是,因為聘用金較低,有些院校直接請師范類院校的學生過來授課,雖然都是年輕群體,但是師范類院校的學生除了理論水平有限,其工作經(jīng)驗和對書法精髓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對于學生課程的考核,大多數(shù)高校要么選擇直接忽視,要么就是進行簡單的提交作業(yè)式的考核,這兩種考核方式都不能使學生對該門課程產生足夠的興趣。因此,大部分高校都不具備強大的書法教學的專業(yè)團隊,負責從教學方案的制定到學生課程考核標準的設置。
(三)教學硬件設施不到位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痹诖蠖鄶?shù)高校的書法教學過程中,除了師資力量不到位以外,教學時所需要的毛筆和練習用紙等文具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有很多高校的學生都是自行準備毛筆,他們對于筆的選擇和材質的判斷太過于業(yè)余,在學習過程中,劣質筆寫出來的字達不到老師板書的效果或者老師的要求,不僅對學生的信心造成不小的打擊,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另外,很多學生為了省錢,拿用過的紙練習書法,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看不到自己的筆鋒,書法的水平也很難得到提升。
上文提到,大多數(shù)院校書法教學的師資力量很薄弱,在學校任職的教師教學水平不高,資歷不夠。但是,大多數(shù)院校選修書法課程的學生較多,一名老師根本應付不了這么多學生。對學生練習的成果也不能及時進行檢查和指點,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不能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最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整體教學效果達標。
二、就高校書法教育現(xiàn)存問題的幾點對策
(一)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
高校書法教學體系的發(fā)展,除了政策上要進行落實和支持以外,還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國家教育部門除了出臺宏觀的教學體制改革綱要,還要為廣大高校起模范帶頭作用,將傳統(tǒng)文化教育教學改革納入教學改革的進程中,規(guī)劃并出臺更加細致全面的符合我國歷史文化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體系和體制。政府和各地級市應該聯(lián)合各路媒體對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與發(fā)展進行大面積宣傳,從根本上提升民族文化的知曉度和國民的文化自信。
對于包括書法在內的傳統(tǒng)文化課程教學,學校應該在師資建設和教學條件等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更能使其擔起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強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振興中華民族的重任。這些事只能高校去做,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圣地,不應該以追求利益為目標,教育應該以民族未來發(fā)展為最終目標。
(二)建設專業(yè)師資團隊,提高教學水平
書法課程教師的質量和數(shù)量決定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其學習效果。學校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制定教師招聘計劃,招聘合適的教師,不盲目要求資歷而聘請高薪教授,也不能過于追求廉價聘請師范類的實習生或者社會上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書法愛好者。一個完整的團隊應該包括學科帶頭人、教學方案策劃組、學生管理組等,除了進行日常的教學活動以外,團隊應該緊緊結合當下社會的審美觀念,及時改革落后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前進行充分的調研,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方案。
書法是一門理論和練習相結合的藝術,學生們必須在充分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或者竅門的基礎上進行正規(guī)、完整、系統(tǒng)和足夠的練習。每個班級的每堂課應該根據(jù)班級的實際人數(shù)安排足夠數(shù)量的老師,可以選擇一個老師加上若干助教的形式;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將人數(shù)較多的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學生的錯誤,解決學生的問題。
對于教學場地的選擇,也應當充分進行考慮。像樂器教學一樣,書法課程的教學也應當有其專屬的場地。[2]練習書法的課桌、毛筆、硯臺、墨汁和宣紙等的選擇,應該交由專業(yè)的老師或者部門去選購和布置。
(三)建設特色校園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學生對書法課程學習的興趣,不僅來源于自身的愛好,學校內校園文化建設也對學生的學習沖動和潛意識里的學習欲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F(xiàn)代大學生受國外文化沖擊比較嚴重,從小學開始就逐漸脫離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所以,后天的文化氛圍的營造顯得尤為重要。
學校可以舉辦傳統(tǒng)書法比賽、書法展覽和書法知識競賽等活動,并準備豐厚的獎品,并且考慮將這些活動取得的名次和學分、綜合素質評價掛鉤,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學??梢远嗯e辦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與有關部門聯(lián)系,走上街頭,讓學生和市民交流學習。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信心,還能夠將傳統(tǒng)文化傳播到市井中,讓廣大群眾對書法文化充分了解。
三、結語
總的來說,現(xiàn)在國內高校的書法教學情況不容樂觀。說到底還是資金不到位,但是高校書法教育水平低下不能完全歸因于資金不到位,還有國民對自身傳統(tǒng)文化的不自信和對外來文化的推崇。各大高校不僅僅只對書法文化進行傳承,其他所有的中華文化都需要我們不遺余力地傳承下去。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jīng)之路,特別是政府部門,要聯(lián)合高校共同研發(fā)合適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體制和體系,為提升廣大大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民族文化自信和增加民族文化素養(yǎng)鋪平道路,為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盡心盡責。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要特別關注精神層面的發(fā)展,而大學生群體是未來的社會棟梁,他們的綜合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地位,決定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能夠走多遠。
參考文獻:
[1]劉振.普通高校書法教育的現(xiàn)狀及趨勢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5):139-140.
[2]舒易團.大學生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158.
作者單位:
西安財經(jīng)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