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珍蕾 ,劉虹伶 ,蒲德強 *,房 超 ,蔡 鵬 ,李躍建 ,王小強,伍興隆,鄧吉利,朱鋯
(1.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蔬菜種質(zhì)與品種創(chuàng)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610066;3.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300;4.汶川德新果緣農(nóng)業(yè)有限公司,四川汶川 623000)
我國常年種植西甜瓜逾200萬hm2,產(chǎn)量超6 000萬t,面積和產(chǎn)量均居世界首位。蚜蟲、粉虱、薊馬和害螨等昆蟲是西甜瓜的主要害蟲,對西甜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造成重大影響,其中對產(chǎn)量造成的損失達30%以上。瓜農(nóng)主要采用化學藥劑防治害蟲,實際生產(chǎn)中,過量、濫用化學農(nóng)藥等不科學用藥現(xiàn)象突出,對西甜瓜品質(zhì)、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等帶來不利影響。基于近年來西甜瓜主要害蟲防治技術(shù)研究進展,筆者重點闡述了西甜瓜主要害蟲的危害特點和防治技術(shù)。
西甜瓜主要害蟲包括蚜蟲類、粉虱類、薊馬類和害螨類。其中蚜蟲類以瓜蚜(Aphis gossypiiGlover)為主,瓜蚜即棉蚜,俗稱膩蟲、蜜蟲、油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Arthropoda)昆蟲綱(Insecta)同翅目(Homoptera)蚜總科(Aphidoidea)[1]。粉虱類害蟲包括溫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和煙粉虱 [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屬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世界性害蟲[2]。薊馬類以棕櫚薊馬(Thrips palmi)為主,屬纓翅目(Thysanoptera)薊馬科(Thripidae)[3]。
西甜瓜上常見的害螨有兩類:葉螨(Tetranychid mite)和側(cè)多食跗線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葉螨常見種類有二斑葉螨(T.urticae)、截形葉螨(T.truncatus),屬蜱螨亞綱(Acari)葉螨科(Tetranychidae)葉螨屬(Tetranychus),是一種世界性的害螨[4]。
蚜蟲是危害瓜類作物生長和優(yōu)質(zhì)生產(chǎn)的主要害蟲之一,可造成30%以上的產(chǎn)量損失。瓜蚜具有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有性世代交替)、卵生或卵胎生等特征。其危害的地區(qū)范圍較廣,寄主植物極多,世界上已知的寄主植物達74科285種,僅我國記載的就有113種[5]。我國各地的植物都受到蚜蟲的危害,一般北方比南方嚴重[6]。通常,瓜蚜可分為無翅型和有翅型2種形態(tài)。瓜蚜以成蟲和若蟲在葉背刺吸汁液危害植物,造成植物生理紊亂,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時還傳播多種植物病毒病造成新的危害,例如瓜蚜造成的西甜瓜煤污病和病毒病。
粉虱類害蟲包括溫室白粉虱和煙粉虱,粉虱以成蟲和若蟲在葉背刺吸汁液危害植物,造成植物生理紊亂,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時傳播瓜類褪綠黃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等。
溫室白粉虱是多食性害蟲,寄主范圍廣泛,其寄主植物目前已達121科898種[7],其中溫室及露地蔬菜主要有黃瓜、南瓜、冬瓜、西葫蘆、蕓豆、架豆、番茄、茄子、萵苣、辣椒、苦瓜、絲瓜、刀豆、扁豆、豇豆、馬鈴薯、芹菜等,觀賞植物有倒掛金鐘、夜來香、洋金棗、牡丹、天竺葵、繡球、月季、菊花、向日葵、五色梅、扶桑、旱金蓮、曼陀羅、茉莉、一串紅、石榴、報春花、三色堇等[8]。
溫室白粉虱1年可完成10~12個世代。在溫室中只要條件適宜,溫室白粉虱可終年繁殖,不斷地生長,以刺吸式口器的口針穿過植物的細胞間隙深入韌皮部取食,寄主植物被害后的癥狀變化因種類不同而不同。其成蟲和若蟲群集于作物葉背,刺吸汁液,而且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積于葉面及果實上,易誘致煤污病,并可傳播寄主植物的多種病毒病,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呼吸作用,造成葉片內(nèi)卷、褪色、變黃、萎蔫,降低了蔬菜的商品性,一般可造成損失達30%~40%,嚴重地塊甚至絕收。目前,溫室白粉虱已成為溫室生產(chǎn)中危害最廣、最重的主要害蟲之一[9]。據(jù)Dvaid(1991年)報道,溫室粉虱嚴重危害可造成溫室蔬菜和觀賞植物減產(chǎn)50%以上。
煙粉虱俗稱小白蛾,是一種世界性的害蟲,危害特點與溫室白粉虱類似[10]。另外,煙粉虱還可以在30種作物上傳播70種以上的病毒病,不同生物型傳播不同的病毒。煙粉虱對不同的植物危害癥狀不同:葉菜類如甘藍、花椰菜受害表現(xiàn)為葉片萎縮、黃化、枯萎;根莖類如蘿卜受害表現(xiàn)為顏色白化、無味、重量減輕;果菜類如番茄被害表現(xiàn)為果實成熟不均勻,西葫蘆表現(xiàn)為銀葉。
瓜薊馬又叫棕櫚薊馬,主要危害西甜瓜、節(jié)瓜、冬瓜、茄子等作物的幼嫩部位[11]。成蟲和若蟲銼吸植株心葉、嫩梢、嫩芽及花蕾和幼果的汁液,被害株的生長點嫩梢變硬萎縮,上面的茸毛呈褐色或黑褐色,植株生長緩慢,節(jié)間縮短,節(jié)間叢生出的幼芽也受害萎縮變硬,茸毛呈褐色或黑褐色。受害葉片向正面卷縮,有的似小勺,受害的心葉不能展開。幼蕾受害后不能開花而脫落,幼瓜受害后出現(xiàn)畸形,茸毛變黑,有的脫落。植株受害后再經(jīng)過加強管理也難以正常生長,而是形成無頂心、叢生不正常腋芽的植株,人們稱之為“無頭瘋棵”。瓜薊馬發(fā)生時,一般是連片發(fā)生。
二斑葉螨又名二點葉螨,其寄主范圍廣、食性雜。據(jù)文獻記載[12],該螨可寄生于所有的顯花植物,主要果樹種類有蘋果、梨、桃、油桃、櫻桃、葡萄等,蔬菜以豆角、甜(辣)椒、菠菜、瓜類、茄子等受害最重,農(nóng)作物以豆類、花生等最易被取食,另外,雜草中的牽牛花、薺菜、苦菜,行道樹中的火炬樹、千頭椿、國槐、刺槐、加楊、毛白楊等以及花卉中的大麗菊、月季等也是二斑葉螨的寄主植物[13]。
葉螨主要以成螨、幼螨、若螨在葉背刺吸葉片汁液并吐絲結(jié)網(wǎng),嚴重者導致葉片失綠枯死或者全株葉片干枯脫落,可縮短瓜類作物的結(jié)瓜期。其中葉螨常見種類——二斑葉螨的危害特點為以幼螨、若螨、成螨群集在寄主葉背取食和繁殖。葉片受害初期,在葉主脈兩側(cè)出現(xiàn)許多細小失綠斑點,隨著危害程度的加重,葉片失綠嚴重,呈現(xiàn)蒼灰色并變硬變脆,引起落葉,嚴重影響樹勢。該螨習性活潑,爬行迅速,并有明顯的結(jié)網(wǎng)習性,特別是在數(shù)量多時,絲網(wǎng)可覆蓋葉的后部或在葉柄與枝條間拉網(wǎng),葉螨在網(wǎng)上產(chǎn)卵、穿行[14]。
側(cè)多食跗線螨俗稱茶黃螨,是一種常發(fā)性的植食螨類,其危害癥狀與西瓜病毒病癥狀相似,受害部位呈褐色,具油狀光澤或呈油漬狀,葉片邊緣向葉背面卷曲;果實被害時,果柄及果皮變?yōu)辄S褐色,木栓化。被該蟲危害,蔬菜一般產(chǎn)量損失20%~30%,最高達80%以上甚至絕收。
害蟲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植保方針,綜合應用農(nóng)業(yè)措施、物理誘控、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技術(shù),根據(jù)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制定西甜瓜害蟲防控技術(shù)方案。
棚室西甜瓜栽培中,育苗房的通風口和門窗處覆蓋60~80目防蟲網(wǎng),防止外部蟲源遷入和繁殖為害。西甜瓜播種前要徹底清除育苗房的殘株、敗葉、雜草和自生苗等,必要時進行育苗房藥劑消毒滅蟲,用80%敵敵畏乳油3 750 g/hm2拌上適量鋸末,與硫磺30~45 kg/hm2混勻,分10處點燃并密閉一晝夜,保持育苗房清潔,培育無蟲苗;也可用22%敵敵畏煙劑3 750~4 500 g/hm2,或20%異丙威煙劑3 750 g/hm2熏煙處理。棚室內(nèi)避免混栽育苗,防止害蟲侵染瓜苗。
定植前精細整地,施用枯草芽孢桿菌活菌制劑進行土壤消毒;施足腐熟基肥,必要時用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噴灑地面和基肥,然后翻入土中,防治種蠅、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棚室通風口和門窗處覆蓋40~60目的防蟲網(wǎng),及時清除殘株敗葉、雜草和自生苗。
幼苗定植前可采用內(nèi)吸殺蟲劑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或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1 000倍液進行穴盤噴淋,或者在幼苗定植后采用上述藥液進行灌根處理(每株灌30~50 mL),對粉虱、蚜蟲、薊馬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控制作用,防效長達1個月。
西甜瓜幼苗定植后即懸掛黃色黏蟲板,150~225張/hm2,黃板下沿稍高于植株上部葉片,并隨植株生長進行調(diào)整,可誘捕殺滅蚜蟲、斑潛蠅、粉虱、薊馬等害蟲,同時也可監(jiān)測害蟲種群動態(tài)。在薊馬為主要害蟲的田塊,也可用黃板和藍板(1∶1)誘殺害蟲。
3.5.1 農(nóng)業(yè)防治。結(jié)合摘心、打杈等常規(guī)管理措施,摘除蟲量大的枝葉、枯黃老葉、病葉,并帶出室外集中進行銷毀處理,滅除蟲源。
3.5.2 化學防治。春季設施瓜田在早期預防性處理后,葉螨發(fā)生時,先進行局部挑治,藥劑可選擇5%噻螨酮 800~1 000倍液、2.5%聯(lián)苯肼酯 1 000~1 200倍液等。蚜蟲發(fā)生時,藥劑可選擇96%抗蚜威進行局部挑治;防治薊馬可選用3%啶蟲脒1 500倍液、10%吡蟲啉1 500倍液,或5%虱螨脲(美除)1 000倍液+25%噻蟲嗪(阿克泰)2 000倍液等農(nóng)藥。
3.5.3 生物防治
3.5.3.1 植物源農(nóng)藥防治。植物源農(nóng)藥是指有效成分來源于植物體的農(nóng)藥,活性成分一般都是植物產(chǎn)生的次生代謝物質(zhì)。目前報道對蚜蟲有控制作用的活性物質(zhì)主要有生物堿、萜類、酚類、蛋白質(zhì)類、有機酸類、番荔枝內(nèi)酯、黃酮類、甾類、光活化毒素類等。植物源農(nóng)藥對蚜蟲的作用方式主要有觸殺、毒殺、胃毒、拒食、忌避和吸引天敵作用[15]。葉螨發(fā)生最嚴重時期,可使用0.5%藜蘆堿溶液400~600倍液、1%苦參堿可溶性液劑1 000~1 500倍液等植物源農(nóng)藥均勻噴霧[16-17]。防治瓜蚜,采用植物源殺蟲劑魚藤酮和綠僵菌素以9∶1的比例混合可發(fā)揮最佳協(xié)同作用,在保護地條件下36 h時達到98.9%的致死率。要注意生物農(nóng)藥以合適比例搭配混用才能發(fā)揮最佳的殺蚜效果,克服生物農(nóng)藥防效滯后的弱點。
防治粉虱可采用1%綠浪乳油800~1 000倍液、0.36%苦參堿可溶性液劑800~1 200倍液、0.5%藜蘆堿500~1 000倍液噴霧;人工合成煙堿類:用25%噻蟲嗪1 500倍液、10%抗蚜威2 000倍液噴霧;昆蟲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類:用25%撲虱靈(蛻皮抑制劑)、10%除盡(蛻皮促進劑)1 000倍液噴霧。
3.5.3.2 天敵昆蟲防治。天敵昆蟲防治害蟲技術(shù)即在害蟲初發(fā)期應用害蟲的天敵昆蟲對害蟲進行防治,如應用七星瓢蟲(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Linnaeus)、異色瓢蟲(Harmonia axyridis)、大灰食蚜蠅(Eupeodes corollae)防治瓜蚜,應用麗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Gahan)防治溫室白粉虱和煙粉虱,應用智利小植綏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和胡瓜新小綏螨(Neoseiulus cucumeris)防治二斑葉螨等。
防治方法:①瓜蚜初發(fā)期,即株蚜量<10頭/株時,按照1∶100的益害比及時釋放七星瓢蟲卵粒,釋放后7~10 d及時調(diào)查補充釋放?,F(xiàn)蕾期,還可配合七星瓢蟲釋放大灰食蚜蠅蛹,食蚜蠅成蟲羽化后下一代幼蟲可防治瓜蚜,同時成蟲具有授粉作用,每棚釋放大灰食蚜蠅蛹200頭,隔2周放1次,連續(xù)2次。②按照1︰(10~30)的益害比及時釋放葉螨的專性捕食螨——智利小植綏螨(P.persimilis),薊馬和葉螨混合發(fā)生的種群可按照1∶4益害比釋放胡瓜新小綏螨(N.cucumeris),可有效控制葉螨種群。③在春茬保護地生產(chǎn)中,人工釋放麗蚜小蜂(釋放15萬頭/hm2以上),對防治溫室白粉虱有較好的效果[18-19]。當白粉虱成蟲密度在0.5頭/株以下時,釋放麗蚜小蜂成蜂15頭,每隔10 d釋放1次,共防治3~4次,可有效控制白粉虱的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