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長江蕪湖河段大拐崩岸段河道演變分析

      2019-12-09 01:54:04谷霄鵬
      水利規(guī)劃與設(shè)計 2019年11期
      關(guān)鍵詞:深槽河勢蕪湖

      谷霄鵬

      (安徽省長江河道管理局,安徽 蕪湖 241000)

      大拐護岸區(qū)位于蕪湖河段上段左岸,上起湯溝碼頭,下至大拐拐頭,全長14km,約對應(yīng)無為大堤樁號84+200~98+200,該段系蕪湖河段重要河勢控導(dǎo)部位。大拐段歷史上河勢變化劇烈,崩岸頻繁。為了確保無為大堤的安全,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逐步實施護岸工程后,大拐段岸線趨向穩(wěn)定,大拐段河道得到守護,目前已形成控制蕪湖河段河勢的關(guān)鍵工程之一,如圖1所示。

      近期受河勢變化影響,大拐段再次出現(xiàn)多處崩岸,嚴重威脅防洪安全及河勢穩(wěn)定,本文通過分析大拐河段河道演變特征,以期能夠?qū)拥辣腊吨卫硌芯刻峁﹨⒖肌?/p>

      圖1 蕪湖河段上段河勢圖

      1 近期崩岸險情

      2 水文泥沙變化分析

      長江安徽段河道水沙主要來自湖口及其以上長江干、支流,大通水文站是長江干流下游最后一個徑流、泥沙控制站。

      三峽蓄水前,據(jù)大通水文站1950—2002年資料統(tǒng)計分析: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為28700m3/s,歷年最大流量為92600m3/s(1954年8月1日),歷年最小流量為4620 m3/s(1979年1月31日),多年平均輸沙量和含沙量分別為4.21億t和0.473kg/m3。長江干流懸移質(zhì)泥沙主要集中在6~10月,三峽蓄水前,大通站6~10月的泥沙約占全年總量的88%。

      三峽蓄水后,清水下泄表現(xiàn)突出,據(jù)大通水文站2003—2016年資料統(tǒng)計分析: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為27189 m3/s,歷年最大流量為70800 m3/s(2016年7月10日),歷年最小流量為8380 m3/s(2004年2月8日),多年平均輸沙量和含沙量分別為1.40億t和0.135kg/ m3,年輸沙量較蓄水前減少67%。三峽蓄水后,大通站6—10月的泥沙約占全年總量的79%。

      圖2 大拐近期崩岸照片

      3 河道歷史演變分析

      大拐段河道一直向左岸遷移,左岸不斷崩退,而右岸淤長。歷經(jīng)長期的向左擺動,至1865年時,河道在左岸三壩附近形成約90°的急彎南下,在三山鎮(zhèn)主汊與夾江匯合,三山鎮(zhèn)至蕪湖一段為向南凹的大彎道,彎曲半徑約14km。以后夾江發(fā)育,三壩以上河道淤積,三壩以下至魯港河道左沖右淤,河道由向南凹的彎道演變成向北凹的彎道。1934年,三壩上游原河道急彎消失,在魯港上2km處出現(xiàn)新的急彎拐點,由于拐點及其左岸大量崩坍,拐點不斷下移,至1976年拐點位置下移到魯港以下,即現(xiàn)在的大拐附近,如圖3所示。

      圖3 黑沙洲~蕪湖河段歷史變遷示意圖

      4 河道近期演變分析

      本次采用蕪湖河段1976年8月、1986年10月、1998年10月、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及2016年3月的1∶10000水下地形測圖進行分析比較。

      (1)岸線變化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大拐河段江中有一鯽魚洲,因該洲存在,左岸姚王廟~三壩間岸線基本穩(wěn)定。水流頂沖左岸伍顯殿~大拐段,該段發(fā)生強烈崩岸。湯溝碼頭~山西咀為大拐崩護岸區(qū)。據(jù)記載,近百年來特別是1949年以來,大拐岸線嚴重崩塌后退,拐頭急劇下移。1933年拐頭位于魯港上游2.5km處,1970年已下移至魯港下游3.5km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因鯽魚洲沖失,水流對左岸頂沖點上提至湯溝碼頭一帶,該段岸坡逐漸沖刷后退。為了保護無為大堤的安全及河勢穩(wěn)定,1970年開始實施大拐崩岸治理工程,隨著護岸工程的實施,大拐段岸線基本穩(wěn)定下來,基本上控制了大拐崩岸段的河勢,目前岸線基本穩(wěn)定,如圖4所示。

      工程部分斷面水質(zhì)未能符合相應(yīng)的水質(zhì)功能區(qū)劃要求。水資源因流域或地域的不同所呈現(xiàn)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存在差異[1],結(jié)合其水域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將其劃分成不同的水質(zhì)功能區(qū)。南水北調(diào)干線不同功能區(qū)水質(zhì)目標存在差異,部分斷面水質(zhì)未能符合相應(yīng)的水質(zhì)功能區(qū)劃分要求,未能在充分考慮沿線水資源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開發(fā)利用現(xiàn)況、區(qū)域功能要求的基礎(chǔ)上按照有關(guān)部門制定的水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流域綜合規(guī)劃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在各水域根據(jù)其功能劃定的不同采用相應(yīng)質(zhì)量標準[2]。

      (2)深泓線變化

      大拐段深泓線的走向主要分三段。上、下段分別緊靠高安圩和大拐彎頂深槽,隨著上、下段崩岸的發(fā)展而內(nèi)移,其歷年橫向變幅一般在150m左右,由于護岸工程的實施,深泓線走向漸趨穩(wěn)定。中段深泓線的走向主要受江中沙洲的變遷影響而變化,分汊段深泓線擺動較頻繁。1986—1994年過渡段深泓線左擺,左岸水流頂沖點上提至姚王廟一帶。1994年后潛洲洲頭沖刷后退,潛洲前沿分流點也隨之逐年下移。1998—2010年呈上提趨勢,進入潛洲右汊深泓右擺。2010—2016年進入潛洲左汊的主流略有左擺,進入潛洲右汊的主流頂沖點移,下段深泓小幅右擺,如圖5所示。

      (3)深槽變化

      大拐段-20m深槽,自湯溝碼頭至山西咀,下連蕪湖段深槽。近期演變的主要特征:一是由于大拐段的強烈崩岸,導(dǎo)致-20m深槽左擺近岸,橫向擺距相當于-20m槽寬。與此同時,槽頭向下退縮3.3km。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隨著大拐護岸工程的實施,槽身漸趨穩(wěn)定。二是由于鯽魚洲沖失后,主流頂沖點上提,1976年三壩附近原-20m沖刷坑呈大幅度發(fā)展,至1994年上游一直延伸到至姚王廟上,上提幅度達4km,下游與大拐-20m深

      圖4 蕪湖河段大拐段(m岸線)變化圖

      圖5 蕪湖河段大拐段(深泓線)變化圖

      圖6 蕪湖河段大拐段(-20m深槽)變化圖

      槽貫通;1997年后,主流頂沖點下移,-20m深槽頭部也隨之退縮,至2010年已退至湯溝碼頭附近,如圖6所示。三是河床先呈左沖右淤、后因護岸工程控制左側(cè)基本穩(wěn)定右側(cè)沖刷,河槽槽向展寬。

      (4)斷面變化

      從蕪3斷面可以看出, 1976年以來,江中潛洲逐漸生成,將河道分為左、右汊,并且左、右汊不斷沖刷發(fā)展,左汊左岸大拐段由于護岸工程的實施,岸坡橫向沖刷后退受阻,河道轉(zhuǎn)而向豎向下切發(fā)展。

      從蕪4斷面可以看出,大拐段深泓貼岸,深槽由1976年的-15m沖刷至-30m,深槽不斷沖刷變深,岸坡不斷沖刷變陡,如圖7所示。

      圖7 蕪湖河段大拐段歷年河床斷面變化圖

      5 局部河床演變分析

      本次采用大拐崩岸區(qū)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及2016年10月的1∶2000近岸水下測圖進行分析比較。

      (1)84+900~86+000段為湯溝碼頭下,近期因水流頂沖點下移,該段河床沖淤交替,變化不大,岸坡較穩(wěn)定。

      (2)86+000~89+000段水下存在-25m深槽和-35m沖刷坑,為2004~2005年水流強烈頂沖部位。-25m深槽尾部下延左擺近岸,變化不大。從斷面變化圖看,該段河床沖淤交替,變化不大,岸坡較穩(wěn)定。岸坡平均坡度1∶3~1∶4,局部陡坡1∶2左右。

      (3)89+000~91+000段現(xiàn)為大拐上段水流頂沖部位,水下存在-25m沖刷坑,岸坡以沖刷為主,深槽部位河床豎向沖刷下切,且向近岸移動15~20m,平均坡度1∶3左右,局部陡坡1∶1.3~1∶2.5之間。

      (4)91+000~93+000段現(xiàn)為水流貼岸沖刷部位,水下存在-25m深槽,河床岸坡變化不大。岸坡平均坡度1∶2.6~1∶3.7,局部坡度在1∶1.8左右。

      (5)93+000~97+000段現(xiàn)為大拐下段水流頂沖部位,水下-25m深槽貫通,且存在-35m沖刷坑。該段河床豎向沖刷下切2~4m,深槽向近岸移動10~25m,岸坡沖刷后退10~20m。岸坡平均坡度1∶3~1∶5,局部坡度在1∶2左右。本段2009年曾發(fā)生強烈崩岸,應(yīng)重點觀測分析。

      (6)97+000~99+000段為大拐末端,水流逐漸向右岸過渡,近期因上游水流頂沖點下移,本段-20~-25m深槽向近岸移動100m,深槽刷深2~5m,平均坡度1∶3左右,如圖8所示。

      圖8 大拐段近岸河床典型斷面變化圖

      6 河道演變趨勢

      歷史上大拐段河道變化較大且較頻繁,經(jīng)河道整治及護岸工程的實施,總體河勢趨于穩(wěn)定,但局部河床仍可能發(fā)生劇烈變化。

      蕪湖河段進口段江中沙洲沖淤頻繁,呈周期性演變狀況。左岸大拐段已實施護岸工程,岸坡總體穩(wěn)定,但因橫向沖刷后退受阻,河床將向縱深向發(fā)展,深槽將會沖刷變深,岸坡將會沖刷變陡,將導(dǎo)致局部水流頂沖、防護薄弱部位失穩(wěn)崩塌。該段近期仍將維持水流貼岸沖刷態(tài)勢,須加強大拐段河岸監(jiān)測分析,必要時采取護岸加固工程措施。

      7 結(jié)語

      大拐崩岸段為蕪湖河段重要河勢控導(dǎo)部位。經(jīng)過多年治理,大拐段總體河勢基本穩(wěn)定,但局部河床仍有劇烈變化。建議對大拐崩岸段進行系統(tǒng)治理,并加強觀測分析。

      近年來長江安徽段大拐、新大圩、長沙洲、桂家壩、天然洲、金河口等多處發(fā)生較大的崩岸險情,威脅防洪安全及河勢穩(wěn)定。本文僅從河道演變角度對大拐崩岸段進行了分析,但崩岸發(fā)生還與上游來水來沙變化、岸坡土質(zhì)構(gòu)成、河道地形條件等多重因素有關(guān),長江河道治理仍然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zhàn)。今后需要進一步加強崩岸機理研究,為長江河道治理提供堅實保障。

      猜你喜歡
      深槽河勢蕪湖
      國產(chǎn)化深槽型主泵機械密封低壓泄漏率計算與試驗研究
      蕪湖濱江天際線
      江淮法治(2020年9期)2020-07-11 04:55:44
      蕪湖樞紐GSM-R覆蓋方案設(shè)計
      倒運海水道近年河床演變分析
      中國水運(2018年6期)2018-09-04 09:56:42
      蕪湖:社區(qū)衛(wèi)生機構(gòu)公辦民營
      蕪湖藥改的底氣是“接地氣”
      長江口長興水道潘石港附近岸線利用分析
      水運管理(2014年7期)2014-09-02 17:48:16
      漯河市澧河改道工程對沙河和澧河河勢影響分析
      淺談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深槽處理
      長江隧道盾構(gòu)穿越深槽巖石段施工技術(shù)
      当阳市| 叶城县| 阿克陶县| 延川县| 巩义市| 沾化县| 军事| 康乐县| 扶沟县| 岗巴县| 怀集县| 托克逊县| 黔江区| 北海市| 罗山县| 金华市| 托克托县| 桑日县| 定陶县| 始兴县| 苏尼特右旗| 台北市| 乐清市| 临沧市| 宾阳县| 龙州县| 科技| 鄢陵县| 乐昌市| 开鲁县| 全南县| 红安县| 隆昌县| 台南县| 周口市| 杭锦后旗| 阿城市| 博爱县| 武陟县| 洛南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