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山
《萬國來朝:<職貢圖>里的古代中國與世界》羅山 譯注丁觀鵬 等繪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9.768.00元
2013年,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訪華時,曾參觀故宮博物院。奧朗德一行和普通游人一樣,從位于紫禁城南端的午門步入故宮,行至漱芳齋時,奧朗德見到了一件珍貴的傳世繪畫。畫卷上繪有路易時代的法國男女,男人身著三件套洋服,短套褲,絲綢長筒襪,手執(zhí)拐杖,頭戴假發(fā)。女人身著長裙,髖部寬大,并有緊身的胸衣。這幅圖畫的內(nèi)容對奧朗德來說想必并不陌生,新奇的是這幅畫的畫法與畫風。該畫卷是宣紙紙本設色,是純粹的中國工筆國畫,并以卷軸形式裝裱,人物面部特征也有明顯的傳統(tǒng)國畫的人像繪制特征。另外,畫中的法國男女圖上各自有一行字,分別是 “法蘭西國夷人” 和 “法蘭西國夷婦”,幸好奧朗德看不懂中文。這幅畫就是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鎮(zhèn)館之寶——乾隆《職貢圖》。
在改革開放初期,來華的外國人走在街上,往往會遭到中國百姓圍觀。在一個信息流通不暢的時代,外國人總是能引起中國老百姓的好奇,在古代更是如此。葛兆光先生就說過:“‘職貢圖’用大白話講,就是‘看外國人’。” 在今藏存臺北故宮南唐顧德謙的摹寫本《番客入朝圖》(即《梁元帝職貢圖》摹本)卷首上,乾隆毫不客氣地題上 “自文其弱” 四個大字,在后面寫了一篇長長的御題,嘲笑南朝國小民寡還標榜 “遠奇”。乾隆自然立志修出一部前無古人的《職貢圖》。臺灣學者賴毓芝總結,乾隆年間纂修的《職貢圖》在資料的收集上 “具有全國性動員與全球的規(guī)?!保瑢⒁曇巴渡涞疆敃r中國人思想所及的每一個地域,其內(nèi)容中,西洋知識所占比例空前提高。乾隆史無前例地以中央之軍機處動員地方來進行一手數(shù)據(jù)的收集,所成圖像超過三百余個,其第一卷內(nèi)容全部系當年的外國人物。如果沒有乾隆個人的雄心壯志,恐怕很難完成這種浩大的工程,這一部分的地名全部冠以 “某國” 字樣,顯示其確系外國,《職貢圖》內(nèi)文稱之為 “外夷番眾”。其余部分則描繪了清朝鼎盛時期的大小族群,冠以 “某縣”“某部”“某地所屬” 等字樣,這些資料是當年清朝邊疆督撫在所轄省內(nèi)搜集而來,所繪部眾或是清朝的境內(nèi)族群,或是前來入貢、表示歸附之意的邊疆部族,與第一卷中的海外諸國性質(zhì)不同。
乾隆《職貢圖》有多個版本,單彩繪版就有圖卷和冊頁之分,本書采取法國國家圖書館四卷本冊頁。經(jīng)賴毓芝老師考證,這一版本當是 “乾隆二十八年到乾隆五十五年《活計檔》中所指稱之‘冊頁’”[賴毓芝:《圖像帝國——乾隆朝〈職貢圖〉的制作與帝都呈現(xiàn)》,《“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5期(2011)],這一版本由宮廷畫師丁觀鵬等人繪制,是《職貢圖》中較早的版本。
《職貢圖》不僅是清代對外國認識的集大成者,也是國人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自《山海經(jīng)》以來,中國人一向?qū)⒂蛲馊耸肯胂蟪煞俏易孱惖钠婀秩朔N,不乏人頭獸身,一條胳膊(或多條胳膊),一只眼睛,一個鼻孔等似人非人的形象,較之這種認識,歷代《職貢圖》對域外文明表現(xiàn)了可貴的寫實態(tài)度,而乾隆《職貢圖》是其中的頂峰。到了乾隆朝,官修的《四庫全書》毫不客氣地把《山海經(jīng)》從地理類移到小說類,反映著清代人對世界整體認知的演進。
然而,這一演進來得太慢、太晚了。在翻閱乾隆《職貢圖》時不難發(fā)現(xiàn),當時的編纂者已經(jīng)盡其所能搜集了他們能見到的一切外國信息,然而仍然留下頗多謬誤。他們的域外知識基本來自明末艾儒略的《職方外紀》和康熙朝南懷仁的《坤輿圖說》兩種文本,距離乾隆朝相隔了近百年。就在這一時期,歐洲戰(zhàn)爭不斷,經(jīng)歷了三十年戰(zhàn)爭、大北方戰(zhàn)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七年戰(zhàn)爭等血腥大戰(zhàn),不僅各國版圖和地緣政治發(fā)生重大變化,而且在戰(zhàn)爭需求下的軍事科技和新戰(zhàn)術也層出不窮,在《職貢圖》完工半個多世紀以后,西洋的堅船利炮就會轟開中國國門,國人即將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能編出《職貢圖》只能證明清廷并不缺乏努力的文獻學家,但歷史的教訓則更加令今天的國人警醒。